2023-05-31 19:11:12蔡永源

預防手術期非預期性低體溫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蔡慧茹台南報導】成大醫院麻醉部劉書誠醫師表示,手術室一般會維持在攝氏18-20度之間,主要目的是讓醫師在層層無菌衣底下能夠較舒適地執行手術。而麻醉醫師會積極進行體溫管理,避免病人手術過程中出現「低體溫」現象,降低身體不良反應的風險。

一般來說,在較低溫的環境中,周邊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量散失,身體也會藉由顫抖來增加熱能產生。根據研究,在沒有積極的保溫的情況下,病人接受麻醉後的一小時裡體溫會下降攝氏1-2度。

在全身或半身麻醉後,身體本身應付低體溫的措施都會被抑制。麻醉藥會造成周邊血管擴張,使得較溫暖的核心血液流向溫度較低的周邊組織,造成病人體溫下降,這現象稱為體溫重新分布;而麻醉藥物也會抑制肌肉收縮,身體就無法藉由顫抖來產生熱能。

當出現非預期性手術低體溫時,會增加手術部位的感染機率和出血量,以及心肌缺氧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體溫也會造成麻醉藥物的代謝速率改變,延遲麻醉後甦醒,腸胃道功能恢復也較慢,較容易產生噁心嘔吐的感覺;病人在恢復室甦醒後,容易產生顫抖不適的狀況,最嚴重情況則會增加整體的死亡風險。

劉書誠醫師指出,有二大類因素會增加病人發生低體溫機會,為「病人因素」和「手術因素」。病人因素有:老人或小孩、體重過輕、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糖尿病神經病變等系統性疾病;至於手術因素,則有手術時間較長、胸腔或腹腔等重大手術、出血量較多需要輸血,或是手術當中需要大量沖洗液沖洗,如泌尿科經尿道攝護腺切除手術、骨科脊椎內視鏡手術等,都容易造成手術非預期性低體溫。

因此,麻醉醫師會在術前訪視時跟病人討論手術低體溫的預防,依據病人狀況以及手術方式、手術時間選擇適合的保溫方式。保溫方式主分為二大類,「主動式保溫」和「被動式保溫」,主動式保溫工具有熱空氣式保溫毯及輸液加溫器等,能主動且持續提供熱源,熱空氣式保溫毯是相當普遍且有效率的工具。而被動式保溫為本身無法持續提供熱源,像是溫被單等,效果則較差。

劉書誠醫師也提到,目前愈來愈被提倡的術後加速康復(ERAS),其中的要素之一就是要預防手術期非預期性低體溫,以病人照護為中心,在術前、術中、術後積極保溫,提升麻醉的安全性、降低手術後併發症及死亡率,加速病人在手術後康復,及早回到日常生活,增加病人的舒適度及滿意度,也減少整體醫療成本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