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麻醉部鐘士傑醫師-術後止痛的另一選擇【超音波導引神經阻斷術】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成大醫院麻醉部鐘士傑醫師表示,肩關節手術的疼痛指數僅次於生產疼痛,即使是微創肩關節手術也是如此,不單單是傷口上的疼痛,術後骨頭關節的酸痛更常讓病患無法忍受,有的病患在恢復室中痛到打滾,需要大量嗎啡類藥物止痛。不僅影響病患的術後疼痛控制的品質,也因為大量使用止痛,讓病患常有頭暈、噁心、嘔吐的情形。
鐘士傑醫師指出,陳先生因為俗稱「五十肩」的右側肩膀韌帶沾黏疼痛接受肩關節鏡治療,為減低手術及術後疼痛尋求麻醉科醫師的協助,經評估可採用「神經阻斷術」止痛。
病人在麻醉前先以超音波導引作上臂神經叢神經阻斷術,術後於麻醉恢復室休息期間,雖未額外使用嗎啡類止痛藥物止痛,也未感到疼痛,且止痛的效果可以長達10-12小時,足以覆蓋術後最疼痛的時期。
所謂神經阻斷術,是指將局部麻醉劑等藥液,依解剖位置注射在神經纖維的周圍,以阻斷近心性及遠心性刺激,而得到疼痛的緩解。通常肩關節鏡術後約需住院1-2日,適當選擇開刀部位的神經分布,做神經阻斷術即可達到有效疼痛控制,最常應用在上、下肢手術術後止痛,胸腹部的傷口也可以應用。傳統的神經阻斷術是依相對解剖位置直接作定位注射,但因看不見神經血管,相對風險性較高,需使用的藥物量也造成肝臟負擔;近年來則利用超音波導引,配合特殊超音波顯影針頭,可以直接看到神經、血管的分布,將較少量局部麻醉藥精準注射在神經周圍,達到止痛效果,也大幅減少包含藥物過量等併發症產生。
鐘士傑醫師整理了相對於傳統作法,超音波導引神經阻斷術的7大優點:
1. 使用超音波無輻射線疑慮。
2. 目標神經清楚可見,可以看見藥物分布情形,確保效果。低神經損傷率。
3. 避免藥物打進血管,造成全身性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4. 縮短操作時間。
5. 減少傳統止痛藥與嗎啡類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等。
6. 減少疼痛與術後住院時間。
7. 打破疼痛的惡性循環,減少慢性疼痛的產生。
除了手術及術後的疼痛問題,鐘士傑醫師也指出,針對慢性疼痛,也有各種不同介入性疼痛治療可以減緩疼痛,如星狀神經節、頸椎神經根、頸椎及腰椎小面關節神經、尾椎硬脊膜外注射等,可掛疼痛門診諮詢。世界疼痛組織也已建議,介入性疼痛治療可在手術評估期嘗試,以期改善疼痛或延緩手術評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