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5 21:39:52蔡永源

成大醫院皮膚部醫師臨床講師許釗凱-外陰及肛門口部的波文樣丘疹病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http://youtu.be/kJEWcvLT5tw波文樣丘疹病 (bowenoid papulosis) 是一種好發於年輕男性和女性外陰部 (陰莖、陰唇) 或肛門口的多發性紅褐或深色小丘疹,臨床上很像菜花,病理顯微鏡檢查卻很像原位性皮膚癌(原發性表皮內鱗狀上皮細胞原位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目前認為與性接觸而感染到高危險性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有關。

    一位已婚年輕男性病人,在外生殖器附近發現數顆無症狀之丘疹。病患在外院接受皮膚切片檢查,病理報告顯示為波文氏症 (鱗狀上皮細胞原位癌) (Bowen's diseas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病患至本院皮膚科門診尋求治療上的建議。經過進一步的病史詢問發現病患的太太在外生殖器也出現數顆類似的病灶,其臨床特徵與其先生的病灶相似。我們進一步安排切片檢查之後,兩者的病灶均符合波文樣丘疹病的診斷。建議病人開始局部塗抹5% imiquimod (Aldara) 藥膏於外陰及肛門周圍,12週後病灶消失,於門診追蹤至今約1年不見復發。

    波文樣丘疹病,於1977KopfBartz所提出,是一種好發在年輕男女的外陰部 (陰莖、陰唇) 的多發性扁平小丘疹。目前認為波文樣丘疹病與數種人類乳突狀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主要為HPV16, 18, 31) 感染有關。鑑別診斷包括非惡性疾病及惡性疾病。前者包括尖圭濕疣(俗稱「菜花」),珍珠樣陰莖丘疹,前庭乳突瘤病,Hailey-Hailey氏病,扁平苔癬,脂漏性角化,表皮鬆解性棘皮瘤等。後者則有鱗狀上皮細胞原位癌(如波文氏症)等。

    由於多數的波文樣丘疹病有於數月內(半年左右)自動消退的傾向,因此或許可考慮以每3~6個月觀察追蹤代替積極治療,但有些病程可長達數年,或不會消退,加上未治療期間仍有傳染性,且由於有少數個案轉變為侵襲性癌症,所以建議一旦發現病灶,且經臨床及病理診斷後,應接受治療並定期追蹤,而且性伴侶亦應一併接受檢查。

    治療的選擇包括:(1)局部簡單性侵入性療法,如小範圍局部切除、電燒、冷凍、雷射、外用podophyllin、外用5-fluorouracil 以及外用A酸藥膏等;(2)局部免疫調節劑 (imiquimod 5%Aldara樂得美乳膏)(3)光動力治療具有加成的效果,並可降低復發機率。值得注意的是,波文樣丘疹病一般並不需要廣泛性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以免病患因治療產生的副作用或併發症。

    波文樣丘疹病雖然大多為良性病程,且於數月後有機會自動消失或經局部治療後痊癒,但仍有少許機會轉變為侵襲性癌症(機會大約為2-3%),且均發生在持續多年的波文樣丘疹病。因此,當臨床上看起來像尖圭濕疣的病灶治療多次無效,應做病理切片檢查以確診。偶而亦可見尖圭濕疣病灶中局部共生波文樣丘疹病的病變。因此,臨床醫師(尤其是皮膚科、婦產科、泌尿科、家庭醫學科醫師)及病理醫師均應熟悉波文樣丘疹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及其相對良性的預後,才能夠提供病人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