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6 20:17:08蔡永源

臺南醫院中醫科醫師楊添麟-秋冬進補概說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在中華文化普遍的地區,只要說到養生,許多人的第一個想法大概是「進補」。這種獨特的觀念其實是一種預防醫學的概念,在古老的典籍《黃帝內經》就曾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或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等與預防醫學相關的養生觀。時至今日,「進補」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習俗的一部分。但是,當大眾強調於進補的同時,卻忽略了其他養生的內涵,也省去進補所要依循的中醫學理法則,導致許多因為亂進補而有的違害產生。

秋冬季節一定要吃補品才行嗎?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楊添麟醫師認為還是必須因人、因時和因地制宜。所謂「因人」,例如燥熱或濕熱體質者即不適合溫補,反而應寒涼清熱。所謂「因時」,例如秋天的氣候特點是燥,而冬天的氣候特點是寒,因此兩個不同的季節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的影響,因此用藥的方向也不盡相同;又例如古代營養條件不如現代,因此現代人若長期進補,恐怕反生傷害。所謂「因地」,例如在大陸型氣候的地區必不同於海島型氣候的地區。

臺南醫院楊添麟醫師表示養生的方式並非只有吃補品一種。養生是一個全面性的觀念,從飲食、起居、運動到精神情緒的調適。《黃帝內經》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即在告訴我們要把握住一種健康的生活態度,才能令身心處在一個和諧的狀態。

在秋冬季節的養生法則是順應節氣。秋天要「收」,宜早臥早起,而且秋季由於早晚溫差變化大,許多人口鼻粘膜和皮膚變為乾燥,或發生乾咳現象,因此要注意滋陰潤肺,可食用補氣養陰之品。冬天則要「藏」,起居作息要注意不可擾動陽氣,應當早睡晚起。應該避寒就溫,不要開泄皮膚出汗,致使陽氣頻數耗奪。

秋冬的進補必須依照體質的不同來調配,首先可以六種基礎的中醫體質來作簡易的分類,所謂寒、熱、虛、實、燥、濕。再依不同的體質選擇溫補、平補或是清補的藥膳。我們將在養生講座中為大家詳述這六種體質的內容。除此之外,冬天容易有的手腳冰冷應如何改善也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楊添麟醫師將利用文化中心講座的時間帶大家實作手部的保健運動,讓大家過一個健康的「暖冬」。

 〈〈全方位文化養生講座〉〉

日期:民國103810日週日上午10:0012:00

臺南市立臺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地下一樓會議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