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5 21:43:24蔡永源

拯救瀕危臺灣食蛇龜 翡翠水庫籲劃設保護區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北報導】極可能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升級改列紅皮書極危物種之食蛇龜,因全臺棲地破壞及盗獵情形日益嚴重,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日前正式去函中央主管機關林務局,建議於翡翠水庫部分集水區內劃定「食蛇龜野生動物保護區」,以搶救其野生族群。翡管局局長劉銘龍表示,一定要以更積極的作為,才能避免臺灣食蛇龜重蹈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野生族群幾近滅絕之命運。
  翡管局指出,亞洲地區龜類的保育早已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課題,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國際貿易自由化的趨勢,高經濟價值且運送方便之野生龜類族群正遭受前所未有之威脅,影響範圍遍及東亞、東南亞及南亞,臺灣也難逃厄運。尤其是食蛇龜與柴棺龜,除目前名列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之瀕危物種,同時為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二物種(野生個體零配額),其保育現況受到國際高度的關注。
  食蛇龜現存棲地常與民眾農業或休閒活動範圍高度重疊,因而極易遭受獵捕。根據統計,全臺民國95年8月至101年7月間,走私且經查獲的食蛇龜數量即多達3,646隻,未查獲之走私黑數當遠大於此數。而翡翠水庫經二十餘年之嚴格管制,透過專家長期調查結果,85年至今總計在翡翠水庫部分範圍調查樣區內,累計捕捉測量400餘隻不同的個體,是目前已知全臺灣食蛇龜分布範圍內最大且最穩定的野生族群。食蛇龜於天然分布之東亞國家,野生族群已非常少見,為此,長年專研食蛇龜並協助翡管局進行該物種保育調查之屏東科技大學陳添喜教授表示,預定今年6月下旬將帶IUCN龜類保育小組主席前往翡翠水庫觀察此一野生族群。
  劉銘龍表示,翡管局雖然每個月與森林保育警察進行例行性的清山活動,但也只能對水庫周邊查勘是否有陷阱或捕獸鋏並加以處理,如近2年查獲之5起疑似食蛇龜盜獵案(詳照片1及2)僅能依水利法逕行沒入陷阱籠共116具及食蛇龜活體1隻;另水庫蓄水範圍管制規定僅禁止放生、捕撈孳生魚類、水產物,亦無刑罰規定,難以扼止盜獵行為。因此,當務之急就是選定翡翠水庫集水區具有代表性的野生族群劃定保護區,整合現有資源,就近委由水庫管理機關執法,即可由原來較不易執行的物種導向的保護方式,提昇到特定區域的管制保護,對於任意進入保護區或有盜獵行為者均可即時並加重裁處,如此更能落實設立保護區保護珍稀自然資源之目的。
  劉銘龍表示,預定劃設範圍位於水庫南岸,面積1,259公頃,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之土地屬公有,為林務局、國產署、翡管局及水源局等4個機關所管轄,目前並無民眾居住,土地權屬與管理相對單純。劃定後不僅可為食蛇龜留下野生的原始種源,同時也可以保護其他數量極為豐富之共域野生動物,如長鬃山羊、山羌、穿山甲、食蛇龜、柴棺龜、麝香貓、食蟹獴及翡翠樹蛙等,希能藉此建立亞洲地區龜類保育的重要示範區,提昇臺灣保育形象,扮演先趨領導的地位。
劉銘龍指出,基於集水區生態保育與水資源保育是一體兩面,翡管局已於日前正式函請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推動保護區的劃定事宜,相關單位及專家學者已展開初步意見交換及研議,出席之相關單位多認同本保護區劃定之價值,與會之專家學者亦表樂觀其成,並將於下次會議決定係由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負責啟動本案劃定作業。翡管局將全力配合進行保護區劃定及後續保育計畫之執行工作,以確保該物種之永久存續及水庫之永續利用。

食蛇龜小檔案:
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 (照片3)
英名:Yellow-margined box turtle
俗名:黃緣閉殼龜(照片4)、黃緣盒龜
食蛇龜為臺灣陸棲性淡水龜,但並非龜如其名,牠不吃蛇,而是以榕果、肉質漿果、蕈類、昆蟲、陸生軟體動物、蚯蚓、甲殼類及動物死屍為食之雜食性動物,屬臺灣保育類二級之珍貴稀有動物。主要棲息在低海拔的次生林、闊葉林及其周邊環境。野生個體成長速度慢,夀命長,達性成熟時間長,約需超過10年以上。繁殖力低,產卵季在5月至7月中旬,母龜成體每年約可產卵1-2窩,每窩產卵數1-3顆(照片5)。活動範圍不大且具有極高忠誠度;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於12月至3月低溫季節,多利用森林底層或高覆蓋度芒草叢下方渡冬(照片6),於夏季偏好較開闊的森林邊緣環境,7月後則多利用覆蓋度高的森林底層或芒草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