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6 18:38:46蔡永源

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 內科部 感染科 主治醫師李南瑤-"培養陰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20歲女性因畏寒、發燒五天住院,於住院前一週曾接受口腔潔牙術。術後因發燒至診所就診,並曾服用兩劑clindamycin。因持續發燒,轉診本院就診。理學檢查:兩側肺部呼吸聲正常、無明顯心雜音、結膜有出血點、眼底檢查有Roth’s spots。實驗室數據顯示:白血球增多、尿液分析為正常。心臟超音波顯示粘液化二尖瓣合併脫垂及嚴重二尖瓣逆流。臨床高度懷疑心內膜炎,使用第三代cephalosporingentamicin為經驗性抗生素治療。因急性二尖瓣逆流併肺水腫,住院第五日接受緊急心瓣膜置換術;其微生物檢查報告均為陰性,其病理組織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

 

副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 "培養陰性"心內膜炎常見病原菌。其挑剔生長特性,增加臨床診斷治療之挑戰性。我們報告一例副流感嗜血桿菌心內膜炎,藉分析心瓣膜組織之16S核糖核糖核酸序列 ( 16S ribosomal RNA sequences),達到臨床病原菌診斷。心內膜炎病程進展快速,儘管適當抗生素治療,亦有高死亡率及併發症。傳統微生物培養技術,無法及早偵測及鑑定出副流感嗜血桿菌心內膜炎,常失去治療先機,因而突顯分子診斷技術,在此類病人重要性。

 

"培養陰性"心內膜炎病原菌,分離與鑑定之困難及延誤,常導致心臟結構進一步破壞。即使心臟瓣膜術後,依然缺乏後續適當抗生素治療導引。此一個案藉由16S核糖體核糖核酸基因序列分析,快速診斷病原菌,提供鑑定病原菌之利器,可改善"培養陰性"心內膜炎之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