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03 02:10:51Movieland

東京暮色 (1957) - 原節子 / 有馬稲子 / 山田五十鈴 / 笠



 

看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有點怪﹐雖說他很喜歡述寫情﹐不過當中的家庭經常是不完整的﹐這包括了這一套“東京暮色”。

 

周吉年輕是因為要在韓國工作打拼﹐留下妻子﹑兒子及兩名女兒在日本﹐後來老婆跟好友跑掉了。之後周吉憑己力養大兩名女兒﹐沒有再婚﹐至於兒子則意外死了。最近﹐大女兒孝子結婚了﹐卻跟經常醉酒的丈夫相處不來﹐結果帶同一歲多的孩子回父家居住。這時孝子才發現﹐一直跟父親同住的妹妹明子﹐經常流連夜店。

 

原來明子愛上了大學生木村﹐兩人交往多時﹐可是因為她懷了孕﹐以致木村常常避開他﹐於是她只得從他的朋友處打聽﹐也不時留在那班朋友玩樂的雀館等待。不過老闆娘喜久子也挺奇怪的﹐對於明子過去的家境狀況很瞭解﹐並從對話中探問她家裡的情況。

 

明子也覺得奇怪﹐而且直覺上她好像就是自己的母親﹐不過她當年跟人私奔的時候﹐她才幾歲﹐根本沒留下甚麼印象﹐然而當她跟案子閒聊時﹐事後孝子因為要尋找明子的下落﹐就走到雀館去﹐這才發現她真的是自己的母親。喜久子雖然很歡喜﹐但是孝子對她非常冷淡﹐也請她不要跟明子相認﹐也不要觸痛父親。

 

明子對木村心灰意冷﹐為了解決問題﹐只得把孩子打掉。後來她發現了那老闆娘果然是母親﹐就去把她痛罵一番﹐之後在食店碰見了木村﹐兩人爭吵過後﹐明子遇上車禍﹐最後傷種不治。喜久子知道明子逝世了﹐也只有默然跟著那愛她的男人到北海道生活去。離開前﹐到周吉家為女兒送上鮮花﹐可是還是得不到孝子的原諒﹐在火車站還奢望女兒會來送別﹐至於周吉也勸孝子要去送行﹐可是孝子最終還是不肯原諒母親﹐卻提出要回到丈夫身邊了﹐因為她不能讓自己的孩子重覆過著她小時候的單親生活﹐也不願孩子會遇上明子的命運﹐為了孩子﹐她寧願在婚姻上忍耐﹐於是最終只剩下了周吉獨自生活。

 

“東京暮色”由小津安二郎執導﹐是他最後一套黑白片﹔演員有原節子 (孝子)﹑有馬稲子 (明子)﹑山田五十鈴 (喜久子) 及笠智衆 (周吉)。長達140分鐘的影片﹐故事仍算是很簡單﹐小津說這故事主要落在周吉身上﹐看他在不同的人生路上遇到重創﹐如何繼續生活下去﹐不過我的視線還是落在兩個女兒身上。孝子的性格明顯較剛硬﹐就算母親來告別﹐她還是堅忍直到她離開後才痛哭起了﹐不過在她身上令我想到的是“原諒”﹐當然她也沒甚麼錯﹐不過人生經歷中﹐多點原諒﹐可能活得更美。有些問題雖然由上一代一手做成﹐不過我們也有機會讓這痛苦停止﹐這才不讓痛苦延續到下一代。不過她選取得卻是另一個方法﹐就是忍讓﹐回到丈夫身邊﹐使到孩子過唱雙親的生活。至於明子﹐她的反叛﹐換來了不能回頭的惡果﹐雖然最終她覺悟了﹐不過也太遲了。人生中少不了犯錯﹐不過說真的﹐有些錯是挽救不了的﹐在明子及喜久子身上都看得很清楚﹐幸好喜久子最終還算有愛她的人陪她﹐不過已屆中老年的她﹐似乎更想回到自己兒女的家庭中。

 

 

東京暮色Footag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zWnOgFwKXA

 

 

 

筆者相關貼文﹕

 

年輕的日子 (1929) - 結城一郎 / 斎藤達雄 / 松井潤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47242/20090816020614

 

我出生了﹐但 (1932) - 斎藤達雄 / 菅原秀雄 / 突貫小僧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53400/20090817001549

 

非常線之女 (1933) - 田中絹代 / 岡譲二 / 水久保澄子 / 三井秀夫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57946/20090817160808

 

心血來潮  (1933) - 坂本武 / 伏見信子 / 大日方伝 / 突貫小僧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26540/20090813235742

 

我們要愛母親 (1934) - 吉川満子 / 大日方伝 / 加藤清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62326/20090818002639

 

浮草物語 (1934) - 坂本武 / 飯田蝶子 / 三井秀男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31317/20090814130553

 

東京之宿 (1935) - 坂本武 / 岡田嘉子 / 飯田蝶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38082/20090815030958

 

獨生子 (1936) - 飯田蝶子/  日守新一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67372/20090818175912

 

淑女忘記了甚麼 (1937) - 栗島すみ子 / 斎藤達雄 / 桑野通子 / 佐野周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670343/20090819000709

 

戶田家兄妹 (1941) - 佐分利信 / 高峰三枝子 / 三宅邦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50478/20090329002341

父親在世時 (1942) - 笠智衆 / 佐野周二 / 津田晴彦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54758/20090329155538

 

長屋紳士錄 (1947) - 飯田蝶子/ 青木放屁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92976/20090403042113

 

風中的母雞 (1948) - 佐野周二 / 田中絹代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84867/20090402011731

 

晚春 (1949) - 笠智衆 / 原節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68583/20090331023440

 

宗方姊妹 (1950) - 田中絹代 /  高峰秀子/ 上原謙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783522/20090901003315

 

麥秋 (1951) - 原節子 / 二本束寬 / 佐野周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77481/20090401094353

 

茶泡飯之味 (1952) - 佐分利信 / 木暮實千代 / 津島惠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48579/20090328214656

 

東京物語 (1953) - 笠智衆 / 東山千榮子 / 原節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2459964/20090330011549

 

早春 (1956) - 淡島千景 /  池部良 / 岸惠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rishuits/3/1313789890/20090901195915

 

 

 

© Muzikland

 

 


Movieland 2009-09-26 20:16:05

轉載自2003年“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一書的一些資料~

背景﹕

第48部作品﹐拍於1957年1月至4月。

《早春》之後﹐小津想種拍20年前寫的一個劇本﹐這劇本已由內田吐夢拍成《無限前進》﹐評價極高﹐但很可能與小津的意圖相去甚遠。原劇本題為《夕暮》﹐內容頗灰暗﹐改編為《東京暮色》後﹐更為陰鬱。

除了最初的作品外﹐小津一向刻劃家庭問題﹐不過寫的大概不是日本我典型家庭。他戰前的作品很少出現三代同堂﹐儘管這種家庭在當時相當普遍﹐小津本人住在深川時也是一家三代。而戶戶人家司室主寞的佛像和神龕﹐也幾乎不見於小津的電影。他鏡頭下的家庭也不完整﹐常常缺少一個家人﹔或只是父與子﹑或是姊弟﹑母子或父女。《麥秋》裡次子戰死沙場﹐《早春》裡夫婦的嬰孩也夭折了。這些殘缺不全的家庭延續至小最後的作品。可是對於家庭何以殘缺﹐影片一般不予深究﹔因此﹐這部《東京暮色》集中探討家人離散的前因後果﹐就顯得極不尋常。

故事主人公是個銀行監查人員。他一家人住在東京的雜司谷﹐這兒可說時改頭換面的半山區。他有兩個女兒﹕大女與丈夫不和﹐返回娘家﹔次女交上損友﹐未婚先孕。這個家沒有母親。劇情發展下去﹐才知母親跟了丈夫的下屬私奔﹐而今在五 反田開了一間麻雀館。這個拋夫棄女的母親給全家人蒙上陰影﹐令人想起當時受歡迎風美國片《伊甸園東》(East Of Eden) (1955)。

父母 (以及男女) 間的不幸關係﹐表現為雜司谷跟五反田這兩個地方的對立。次女正是夾在這兩個地區中間﹐被牽來引去﹐ 最終毀滅。小津這作品表面批判年輕人放蕩不羈﹐其實背後彷彿隱藏了小津內心的糾葛。也許是因為如此﹐野田和小津合 寫劇本時有過爭呦﹐影片拍完後還加以否定。小津雖對本片充滿自信﹐但一般的評價的認為這是他的失敗之作。



小津的話﹕

雖煞有些人認為這是一部描寫年輕女子不守貞節的影片﹐我卻不以為然。一開始﹐我便把故事重心放在笠 (智眾) 的人生上﹐看被妻子離棄了的丈夫如何生活下去。焦點都是對著上一代的。下一代呢﹐只不過是一種對比角色罷了。但一般人似乎卻把目光都放在本來是裝飾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