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遠離“是非”
一、不誹謗人
“泰山不辭細壤,故能成其高;大海容納百川,故能成其大。” 然而許多人不明此理,只因為嫉人所長或點滴私怨,而相互誹謗攻訐,不但於已無利,甚且造成社會不安,殊不知世事乃因緣和合而成,人我之間具有彼此依存的密切關係,如果想要彼此和樂相處,共創安康的家園,就必須從自己開始,培養容納異己的雅量與隨喜讚歎的胸襟。
二、不觀是非
在大眾中生活,難免會接觸到是非,如果我們能夠不聽是非,不說是非,不傳是非,不怕是非,乃至於不理是非,不觀是非,讓是非連在心中駐足的機會都沒有,是非自然就會消聲匿跡,否則終日計較的結果,只是讓自己天天活在是非裡,不但無法自在,而且起惑造業,招致無邊的痛苦。
三、自觀身行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不想是非,不談是非固然能讓自己擺脫塵勞,若能進一步將心思放在自我反省上面,寬以待人,嚴以責己,就更有益於進德修養了。經云:“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惟有自觀身行,做到自省自勉、自立自強、自尊自信、自教自悟,才能開採心中無限的寶藏。
四、諦觀正法
如何自觀身行呢?我們必須時時省察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是否合乎正法,如若不然,寧可正而不足,不能斜而有馀。何謂正法?一心制意是正法,二諦融通是正法,三學增上是正法,四攝六度是正法,五戒十善是正法,乃至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九品念佛、十願圓成都是正法。《楞嚴經》云:“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惟有正確的人生觀,才能引領我們走向康莊的人生大道。
狄仁傑是唐朝名相,他心胸闊達,方正廉明,被武則天看中,提拔為宰相。他初任這一職務,也碰到過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別人,而是武則天。
那天,群臣退朝,武則天獨將狄仁傑留下,先是談了一會兒家常,提及狄仁傑在汝南的政績,連連誇獎,“卿在汝南,甚有善政”,然後附耳過來:“你知道你在汝南,誰經常打你的小報告嗎?卿欲知譖卿者乎”?你想知道嗎,我告訴你吧?狄仁傑聽了這話,趕緊說:陛下,請您別告訴我。武則天有點訝異:你不相信我?
狄仁傑說:不是。不是我不相信您,而是我不相信我自己的雅量。狄仁傑對武則天說:“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並為善友。臣請不知。” 我不知道哪些是小人,我只知道他們都是好朋友,我請您不要告訴我哪些人向您打過我的小報告。因為狄仁傑還想與他們照樣相處,照樣共事,不想在心中留下任何疙瘩。狄仁傑做宰相,他有太多的機會報復小人,可是作為政治家,他能以公器報私怨嗎?他怕自己克制不住內心的報仇衝動,一不小心私仇公報了,不能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所以他“臣請不知”。
不相信才是真相信。狄仁傑不相信自己的雅量,他擁有最大的雅量,也因此他被人譽為:“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上一篇:點燃一盞心燈
下一篇:於一切順逆境,安忍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