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尊者
須菩提尊者
須菩提,在梵文裡面的意思是善現,意思是指他的出生是一種吉利的徵兆。
據說須菩提出生的時候,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家裡什麼都空空如也,他的父母親很驚訝也很奇怪,又有一點擔心,就去請教相師。在印度因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崇尚修行,占卜相術都有它被尊重的地位,一般都能夠接受。父母親問相士的結果,占卜的相士說這是一種吉祥的徵兆,所以他的父母親就把他叫「善現」,梵文裡面的發音就是「須菩提」;另外以須菩提修行的境界來說,他對佛陀所說一切諸法皆空的道理,他能夠理解而且明瞭得非常透徹,所以呢?就叫他「解空」。這個「解空」,是以他修行境界來說,對他的名字另外的一個解釋。
在佛陀流傳於世的經典當中,凡是談到「空」的道理,大都是以須菩提來做請法的首座弟子,代表在場所有的弟子向佛陀請法,解釋「空性」、「空理」,由他提問而佛陀來回答。在佛陀所有經典當中,以至到今天普為人所傳誦,而且能契入如來真實理諦的發明空性、空理值得人去思考的,莫過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為「金剛經」,這部經典在禪門裡面,自從達摩祖師把禪法帶到中國,傳到五祖弘忍大師之後,金剛經便成了傳法的寶典,這部經典的重要,可想而知。五祖曾經說過:持誦金剛經就能見性,可見這部經功德力量饒益價值是很大的。藉著這部經,我們可以介紹有關須菩提的一些訊息,更可以看到佛陀與須菩提師徒之間相契相應,而須菩提應對得體、完美的一些對話,當然我們還要感謝鳩摩羅什的翻譯,翻譯得好,才有順暢簡潔、不離經典原意的經本供我們學習,並且去體會佛陀的原意。
經中佛陀為了考核須菩提在修行上的見地,曾經問須菩提說:「須菩提,如果一個修行人他已經證到阿羅漢果位,能不能說我自己已證到阿羅漢果位呢?」 須菩提回答佛陀說:「世尊,根據我所知道的,那是不可以的。根據您告訴我們的道理,我的體會是修行人如果證到阿羅漢果,他如果意念上認為自己已得到阿羅漢果的話,那表示他的意念裡面還有人我的分別,還有我能怎麼樣的一種執著,那是不合乎修行人的理念的;世尊,您曾經說修行人的理念當中,要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的這種分別相。
修行人的理念裡面,不是在自了,而是發起一份悲心、慈心、菩提心,願意濟度一切眾生,願與眾生共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能夠接引所有的眾生同入寂靜,同入無餘涅槃為樂的,如果還有能夠證到阿羅漢的想法,那就是連最起碼的我都還沒有放捨了。我個人覺得佛陀您告訴我們修行上的理念,是不能夠起絲毫的執著的,好比佛陀說須菩提,我能夠入無諍三昧的境界,人中最為第一,已完成了難能可貴的第一離欲阿羅漢了,事實上我不做這種想法,我已是離欲阿羅漢了,所以世尊印證我,才說我是一個樂住阿蘭那的行者,而我只是本份的住在阿蘭那中;阿蘭那的蘭那又叫蘭若,像現在的精舍一樣,本無所求、本無所行,只是心念一如,如此而已。」
佛陀曾經說過,因緣和合諸法發生,因緣離散諸法消滅。所以一切萬法,本體是虛空性的,既然是虛空性,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由此體會就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須菩提說:「佛問我們修證圓通的方法,以我個人的體會,修證入門的方法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體會到不同於原有、非相的道理;然而進一步諦觀所有非相更是虛妄不實,而入真實、究竟理諦而清淨解脫,沒有比這更好更妙的了,所以我認為觀空性是一個最好圓通的辦法。」
須菩提還有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他托缽的時候,專門愛找有錢人家去布施,因為有錢人難得學佛,經中說,豪富者學佛難;他為了與他們結法緣使他們來生不致於迷失,而專門向有錢人去托缽,這與迦葉尊者專門向貧窮人托缽,正好風格相反,成為對比。他們兩個人的起念都是慈悲心,但顯然都有缺失,會惹來評議、惹來譏嫌,楞嚴經中,佛陀就批評他們說,心不均平,都起了分別心,經過佛陀的導正,須菩提便捨掉自我從善如流。大乘佛法的精神,首先便是要破除自心的分別和我執,才能進一步做到無人、我、眾生、壽者。
http://www.chiefsun.org.tw/tw/7_summon/2_detail.php?MainID=4&ID=11&num=7
上一篇:無生法忍 — 作者高山杉
下一篇:今生,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