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7 00:32:13發明家

為何我沒錢-迷思122》購買保單的五項基本修練(下)

為何我沒錢-迷思122》購買保單的五項基本修練(下)

‧李雪雯 2007/02/15
雖然購買保險的目的不在賺錢,沒有「積極生財」的效果,反而在於獲得一定的保障。但是,如果買錯了保單,不但無法發揮保險既有的保障功能,更有虛擲保費的可能...

三、了解保單DM以及契約條款中,與「收益」或「報酬」有關的數字。其中,最重要的是預期報酬率≠保單預定利率≠實際投資報酬率≠銀行存款利率。

說起來並不誇張,筆者過去就聽過某家銀行理財專員,告訴客戶可以直接把保單預定利率,當做是銀行定存利率般的預期報酬率。但是保單預定利率原本只是計算保戶繳交保費的標準,根本不能與市場報酬率混為一談。

保戶會遇到這些與「收益」或「報酬」有關的數字,通常是在購買儲蓄險(正式的名稱是「定期或終身還本壽險」)、投資型保單與分紅保單上頭。但由於有不少業務員,為了讓保單便於銷售,總是會刻意誇大或誤導了相關收益,值得保戶深入了解。

以投資型保單為例,壽險顧問們通常會透過公司的套裝軟體,列印出來保戶未來數年(例如20或30年)的保單價值預估。不過,為了讓保戶印象深刻,保險公司通常會以一個較高的預期報酬率,算出保戶在持續繳交保費之下,每年保單價值的累積預估值。


目前一般保險公司所設定的預期報酬率,都在5%以上。但是保戶應該注意的是:預期永遠不等於實際,同時預期的數字絕對不能超過市場水準太多。以目前市場年收益率最高不過5%為例,假使投資型保單的預期獲利率是用超過5%的數字計算,事實上是有高估之嫌的。

另外以分紅保單為例,雖然購買的保戶是像投資股票一樣,著眼於公司的經營獲利水準。但是,由於分紅帳戶與保險公司一般帳戶仍有不同,因此不能光是看保險業務員給你的保險公司過去數年的獲利狀況。

因為雖然分紅保單為滿足資訊揭露的原則,採用分設帳戶的方式,也就是採用「會計帳分離」的分式,將分紅保單的帳戶從一般帳戶中獨立出來,與一般帳戶有所區別,有利於計算個別分紅保單實際經營的損益情形。

但是這個隸屬於一般帳戶的分設帳戶,並不等同於保險公司的一般帳戶,保戶也就不能把保險公司一般帳戶裡的獲利狀況,等同視做分設帳戶裡的收益也是一樣的多。

事實上,不管是購買分紅、投資型保單或儲蓄險,保戶應該有以下的基本認知:保險公司都是營利事業,而不是慈善事業,所以保戶不太可能佔到保險公司便宜。因為保險是透過眾人的力量,達到分散風險的目標,所以日後保戶會拿到多少保費(理賠金額),都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而這之間的比例,絕不可能高於市場一般行情之上。

四、注意保單的購入門檻及成本(特別是隱藏的費用)。前述收益產生誤導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保戶常常忽略了保單的高附加費用率,以及按月採固定金額,或依保單價值金計算的各項管銷費用等。

以投資型保單為例,保單每年還要扣掉一定的附加費用、每月保單管理費、依不同性別及年齡扣取的危險保費,甚至還有保單部分解約、基金申購、轉換等的費用。這樣七折八扣下來,就算每年的投資收益可以達到10%或20%,實際收益也縮水不少。

除了隱藏的購買成本外,最值得保戶注意的是購買門檻,特別是以變額萬能壽險及變額壽險為例,保險公司為了規模經濟的問題,所以會要求保戶繳交一定金額以上的保費,保單才能生效。

許多保戶光只著眼於業務員所訴求的高收益,卻常常忘了將這些成本及門檻計算在內,等到某一天檢視自己的保單帳戶價值,才發現金額縮水許多。此時,就為時晚已。

五、搞懂保險中的各種關係人,例如: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其中,又以受益人的設定最為重要。因為受益如果設定正確,才能發揮節稅及保障的最大功效。此外,如果保單不特別註名受益人的名字,不但未來此筆保險金將被視為被保險人的遺產課稅,應該得到這筆保險金的人,也可能拿不到這筆救急金。例如過去曾經發生過滿多的,「先生將受益人寫『配偶』,結果離婚後再娶,原配就完全無任何保障」的例子。

筆者相信,如果一般大眾能了解以上購買保險的五項基本修練,就算不一定能成為保險界的專家,也不致於讓自己被騙或上當,花了大錢卻買不到適當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