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03 02:54:37尚未設定

這個跨年



過了個年,熊熊之間不知該說什麼……。

相信一個禮拜之前,誰都不會料到,
多事之秋的二○○四年竟以南亞前所未有的巨大海嘯作為最後的句點!

拿著Susan Sontag 的《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躲在溫暖的被窩裡,貓咪在旁邊甜甜睡著,
伴著電視上歡樂應景卻千篇一律的綜藝節目,
就這麼樣地從二○○四跨到二○○五。

南亞海嘯+《旁觀他人之痛苦》+綜藝娛樂節目=跨年活動
搭嗎,這樣的組合?
嗯,那滋味就像啃pizza配紅酒,不能說完全不搭調,但確實有點怪。

確實是南亞海嘯加上Susan Sontag 驟逝,二者的作用之下,
讓我將這本書從書架上拿下。
譯者陳耀成在書後〈譯後記〉即說,
原書名Regarding一詞同時有「有關」、「觀看」的意思,
他用「旁觀」,乃是套用「袖手旁觀」的絃外之音,因,
影響充斥的現代文化,是否令人愈來愈傾向袖手旁觀他人的苦難?
這正是本書的關注焦點。

Sontag 在書中指出,川流不息的影像已影響觀者對衝突的記憶與判斷。
當他人的苦難大量曝光於世人之前,究竟是讓人對暴力戰爭厭惡痛絕?
抑或只是滿足我們淫邪的偷窺慾,並對暴行屠殺習以為常,漸被腐化?
畢竟,『遠眺中的戰爭,不過是一種影像罷了。』
而愁雲慘霧的照片無助於人的理解,也無法拉近觀者與苦難者之間的距離。

正如Sontag所說,現在的新聞報導已經被娛樂化,
這一點在台灣媒體的播報方式尤其明顯,
所有新聞全染上色腥羶,彷彿若不這樣處理,觀眾便不愛看。
尤其是在遇到自殺或兇殺的社會新聞方面,
個個記者在採訪與攝影時,極度嗜血嗜淚,
他人苦難在攝影機與閃光燈面前,毫無尊嚴。

Sontag 認為,與其因為這些苦難照片而心生憐憫,
『不如去反省為何身處同一張地圖上,我們如此矜貴,他們如此潦倒』,
『因為少數人的優裕可以導致許多人的窮愁困蹇。』

她的話,恰巧與之前在阿寶的《女農討山誌》中所讀到的概念,十分接近。
就像她所說,我們時常無意間狡猾地將最難的課題全交由他人做去。
再自然的農法,都是人為的經營,人於天地間無所遁形。
因而她認為,既然為了生命的延續,確實是非耗用資源不可,
那麼就善加珍惜,物盡其用。

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的一段,談到了『愛』。
沙漠用點滴的水來餵養小生物,並告訴獵鷹,生物在哪裡。
當生物在沙漠裡繁衍,獵鷹從空俯衝,帶走沙漠哺育出來的生物。
而獵鷹又餵養了人,而人豐富了沙漠,
沙地上將繼續有那些小生物繁衍下去……。

地球資源有限且嚴重分配不均,非洲貧困地區的人們,
每人所消耗的資源遠低於富裕的歐美國家的人民。
雖然我們並未列於地球上那些最富裕者的行列,
然而我們同樣享受了與我們並時共存於這空間裡的多數人更多的資源。
這個分工精細且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此時的生活型態,
已讓我們很難清晰描繪出我們的相對富裕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
生活中的小小便利,有時恐怕建立在他人的被剝削,卻不為我們所覺察,
畢竟,人如此渺小,卻很難不是這共犯結構裡的一份子。
從某個角度來看,或許,所謂的『文明』或『進步』,
就只是將人與人之間的殺戮推擠,包裝得更為精美的方法罷了。
這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石油資源的爭奪,
這看似離黎民百姓太遠的議題,卻與眾人切身相關。

即使是那看似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飛機用輪胎,我們又可曾探問這打哪裡來?
南美產的某種橡膠樹,特別適合用來做飛機用的輪胎,
而為了種植這種經濟利益極高的橡膠樹,
砍下亞馬遜河流域大片原始林,迫使當地原住民遷居,
除了影響生態,也造成原住民的種族與文化滅絕,
而在開發原始森林的同時,貪污且不負責任的南美政府,
也在過程中遺棄了許多白人工人,任他們在雨林中自生自滅。
而這些隱藏在飛機輪胎後的自然與人的血淚歷史,
都不會是搭乘飛機的旅客會去問的問題。

然而,這世界的進展,已經讓飛機成為愈來愈重要的交通工具,
不管飛機對大氣層的破壞有多嚴重,不管它耗費了地球多少原料,
都不可能讓它自交通工具中剔除,
飛機的存在,或許就像國家,恐怕早已是一個『不得不』。
那麼,所有享用這些資源的人,是不是能讓每一次的飛行,都能夠有其價值?
嗯,是啊,或許這樣的要求,確實是過於沉重了。
然而,這卻也是Susan Sontag 與阿寶試圖傳遞給我們的訊息吧?
至少,我個人是這麼樣地想啦,呵呵。

希望大家都能快樂些。
能讓自己快樂滿足,是個很重要且了不起的能力呢。
以前的我,怎也想不透,為何每逢過年過節,
電視上總充斥著這些歡樂討喜的綜藝娛樂節目?
好像人到了這一天,非得裝瘋作傻地嘻笑怒罵一番!
年歲漸增,漸懂得,正是因為世間有太多的責任與苦難,
等著我們去解決與擔當,所以人得學會微笑地勇敢面對,在任何情況之下。
彷彿菩薩的慈眉善目,
低垂眼簾地觀看世間疾苦,卻不改臉上慈悲為懷的堅定淡然笑意。

Linda Katherine Cutting在《記憶空白》裡,說:
『她認識的一些最快樂的人都是非常清楚自己所要的,
然後義無反顧地努力追尋。
他們只對心裡想要的說「好」,不想要的一概拒絕。
她說,這就是人生,一連串的「好」與「不要」串起來的。』

是啊,讓自己快樂,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並勇於追求,
其實並不容易,然而那真的很重要,
而也唯有一個快樂的人,才能讓他人無包袱、無負擔地感染一些些快樂。

唉,一個不小心,我又長篇大論了起來!
雖然一直是個胸無大志的愛玩小混混,但總統專享的權利當中,
倒是有一個,向來是讓我垂涎欲滴,羨慕不已的,那就是……,
每年新春,總統照例都可以很大方地發表一下有點長的新年感言,
然後最酷的是,還會三台連播哦,全國觀眾不看都不行!
呵呵,那種感覺,肯定很刺激,享受權力的極致!
好啦,我知道啦,我又扯遠了……。

從二○○四到二○○五,我會記得這個特殊的跨年,
有著苦難,思考如何觀看他人苦難,同時不忘讓自己快樂,
不忘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麼的跨年,與自己全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