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30 22:05:19Pan

你的身體不是你的

  

  文:李展鵬

  我們的身體,彷彿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但你曾否想過,你的身體其實是被社會、被傳媒、被商人,甚至是被特區政府所塑造所控制的?

  我曾在課堂上分析香港八卦雜誌的廣告。以量來說,居首位的正是毫無懸念的美容瘦身廣告,至於另外一種為數不少的,則是美食廣告,如甜品、自助餐、日本料理等。這兩種廣告說明了:社會不斷鼓勵我們吃吃吃,之後又不斷叫我們減減減。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商人自然誘惑我們用最便捷的方式自我獎賞:吃一頓好的!這似乎也切合廣東人固有的「辛苦搵來志在食」的想法。當享受美食成為很多人生活的重心(君不見Facebook上恆河沙數的美食貼圖),社會上卻越來越流行「瘦就是美」的審美觀。

  這看似矛盾,其實不然:「嚐美食」與「想瘦身」的兩種潮流,正正讓兩種產業歷久不衰──越來越五花八門的飲食業(連「甜品放題」這麼恐怖的東西都出現了)與越來越蓬勃的瘦身相關產業(從減肥食物與藥物、瘦身療程、營養師到健身會)。我就有個體型肥胖的朋友,他的Facebook只有兩種照片:一是美食當前,一是健身房的跑步機顯示器。他的人生是現代社會的某種典型:在吃與減之間,每天掙扎,人海裡面。他未必知道,他用他的身體養肥了兩種重要產業。

  而在吃與減肥之間,顯而易見地,前者易佔上風。對於城市人來說,美食總是近在咫尺,但要強身健體卻麻煩得多。如果閣下享受健身室的環境,也喜歡一邊運動一邊欣賞TVB師奶劇,倒也省事。但是,如果你想參與競技性的運動,如打球,情況便不一樣了。在澳門,運動風氣不盛,公共設施不足,想打壁球、網球?先解決場地不足的問題吧!

  再來,如果你想要在運動時有清新空氣、郊野綠樹、和風陽光,事情就更複雜了,皆因澳門的郊野空間已經買少見少,而就算有,有時亦因公共設施不足而令人腳步──我有朋友曾駕車往黑沙水庫郊遊,最後因找不到車位而打道回府。當下的資本主義文化與城市公共設施,並不利於我們做運動。如是,肥胖、體質差,便其實是一種「社會病」。

  我們的身體狀況從來都是某種社會文化體制下的產物,它好像屬於我們,卻又不真的屬於我們。眾所周知,美國人痴肥問題嚴重,日本人長壽,都跟他們的飲食文化高度相關,至於在北京這樣的污染之城,呼吸系統疾病則威脅著每一個人。在澳門,有數據顯示學生的體質下降,這其中,除了有個人的先天因素(如遺傳)與後天因素(如生活習慣),也有一連串的結構性問題,例如:那些主打年輕人市場的食店,從M記到Come Buy,每天用什麼餵他們?學校的體育課,有沒有培育學生對運動的興趣?政府的城市規劃,有沒有重視體育公共設施?辦過國際體育盛事的澳門,運動風氣有沒有提高?別說郊野公園政策,我們連路環郊野要怎樣保育都沒有計劃,又談什麼運動休閒空間?

  關心年輕人體質的同時,我們其實同時在關注更大格局的文化面與政策面的眾多問題。

 (《新生代》雜誌101期, 2014年8月)



年青人成為最不健康的一群?科技發達、手機及網絡遊戲盛行,很自然導致現今年青人缺乏運動的主要因素。今期《新生代》專題將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訪問本澳三間中學及三間小學的學生,解構他們平日運動的習慣,深入探討他們對體育運動的喜愛程度。另外,亦專訪培道中學體育老師李偉權及澳門大學體育學院助理教授孔兆偉,分析本澳年青人的體質,提出改善的方法。同時,也有現職中學教師的林大香親身說法,如何正確培養小朋友的體育興趣。

今期spotlight專訪香港資深傳媒人區家麟,暢談對香港和澳門近年變化的隨感,分享當傳媒人的經歷及感受;老字號,訪問陪伴大家已有70年歷史的祥安文具店,記錄它最後的開業時光;樂施看世界,當我們去旅行的時候,會否想到當地旅遊業發展背後帶來了多少隱憂?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今期《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