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充滿歧視的地獄
學校:充滿歧視的地獄 李展鵬
我從不認為學校是個天真無邪的地方,這世上很多很可怕的歧視與壓迫,都是在學校發生的。一個跟別人稍有不同的學生,在學校過的很可能是地獄生活。
在學校的壓迫,以兩個層次存在著。第一個層次,是打。小胖子、瘦弱男生、太優秀的同學、娘娘腔的男生、膚色不同的同學、天生有障礙的學生,都是校園欺凌的高危群。這種迫害,很可怕又不那麼可怕。因為,這雖然牽涉暴力,但因為暴力是犯校規甚至是犯法的事,因此施暴行為畢竟是少數。更可怕的,是一種完全不必負上責任的欺凌──取笑。已有心理學者指出,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被人笑有時甚至比被人打更慘。我中學時代,有樣貌稍為「奇特」的幾位女生,被封為「四大美人」;我有一好友,只是因為曾經穿水鞋上學,而成了同學的笑柄;我也聽聞一個男生因為皮膚黑,多年來在學校背負著「黑奴」這花名,一天到晚被取笑著;早前,我有朋友告訴我,她正讀幼稚園的侄女班上,有四個同學因家境欠佳,被同學封為「四大窮人」。以上例子,經歷過中學生涯的我們,都不會陌生。
因此,今天當我們談融合教育,追求一個尊重差異的校園,除了政府的政策與學校的方針是問題關鍵,另一要點其實是:如何讓小孩從小不對差異大驚小怪?
幾年前,我在巴士上看到以下一幕:一位女士帶著約三四歲的女童坐車,然後,一名侏儒上車,這女童一看到侏儒就嚎啕大哭。這一幕很令人不安,我不禁想:如果小孩是「天真無邪」,而她的反應又是「本能反應」的話,這是否說明人類天生不會尊重差異?相反,看到「異類」時有驚恐、反感、抗拒的反應其實很合理?但是,事實又明明不是如此:這侏儒沒猙獰相貌,絕非一看就令人驚懼;因此,這跟小孩的成長有關。
一個小孩如果自小就被告知、被教育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例如有人只有一隻手,有人終身坐輪椅,有人生來很矮,有人皮膚很黑,有人臉上有缺陷,有國家的女人會包著頭外出,有國家的人身上會有我們可能聞不習慣的味道,有家庭的雙親都是男人或都是女人──那麼,這個小孩看到「異類」時的驚恐反應,就算不會完全消除,至少是可以大大減少。同時,我們還要告訴小孩,我們(及我們的文化)的一些特質,其實換了在其他國家也可能被視為奇怪,例如對比西方人我們的鼻子很扁,例如中國人會吃蛇宴。因此,當我們希望我們的差異被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別人的差異。然而,今天的學校與家庭教育有沒有從小讓小孩認識這世上的差異?如果我們自己都歧視肥人與菲律賓人,如果小孩連某同學醜一點窮一點都要取笑,我們又如何能期望他不歧視一個殘障的同學?
“I hope someday you wi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 John Lennon的宏願,看來遙不可及,但若要實踐,也許要從這可怕的地方開始──學校。
(刊於《新生代》雜誌9月號)
教青局於2006/07學年始,大力推行融合教育。但今時今日,仍然有不少人會問「『融合教育』咩嚟架?」所以,我們找來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及其家長,用自身的經歷講述求學時遇到的困境與痛苦,以及對現時教育制度的看法。另外,我們亦會與教青局特殊教育中心及民間機構對話,讓讀者能從不同角度更好認識「因材施教」的意義。今期《新生代》,帶你認識「不一樣」的學生。
本期「Spotlight」專訪有雲門舞集創團人林懷民,他在最頂尖的劇院和最草台的地方演出,他把半輩子奉獻給雲門舞集,卻說「我並沒有那麼愛跳舞」。對於林懷民而言,舞團的意義何在?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今期《新生代》。
《新生代》於全線OK便利店、文化廣場、星光書店、一書齋、連勝街NO. 47、高山舍、山寨舖、邊度有書書店、活力文化書店、悅書房、澳門科學館、牛房倉庫、學術專業圖書中心、澳門故事館、資訊店及各大報攤有售,亦可於網上平台「讀覽天下」http://newgen.dooland.com選購電子版,詳情可於辦公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致電二八三五•八七八○或電郵至ng03@macau.ctm.net或ng0305@gmail.com查詢。本刊設有讀者投稿欄目,發表意見的人民公寫(文章)、Photolog(相片)、插畫及Facebook自由講(討論),歡迎各界人士投稿及參與。
上一篇:公民參與,只是按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