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15 23:16:17Pan

一門叫「讀書」的生意 

        

        一門叫「讀書」的生意       李展鵬

  從什麼時候開始,一些很有價值很有趣味的東西──包括學習與人生體驗,都突然變成了一項投資一門生意?

  大學四年在台灣,我花了不少時間在社團活動上。我在校園實習電台做記者,報新聞,並主持了兩個節目:一個談電影,另一個介紹廣東歌,前者在校內校外都得過獎。我又在學校的藝文中心做義工,負責策劃專題電影展。那些忙社團活動的日子,學了很多,交了很多朋友,留下了很多回憶。因此,我後來當老師,總不忘向學生囉唆:大學生活要豐富,要多參加課外活動呀!當年,我們參加社團活動,不為錢不為分數,動機單純,只為興趣,因此有單純的快樂。

  但過了好幾年,當我到了英國讀書,卻有一事一直看不順眼:大學社團招攬新人,常常在最後加一句:It looks good on your CV! 參加課外活動,原來是為了讓履歷表好看一點!這種功利,令我吃了二驚:一驚是原來英國人那麼實用主義,二驚是社團活動雖然仍是不為錢不為分數,但已經變成一種投資──為了他日就業或繼續升學更有競爭優勢。

  是的,中國人早有古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有「學而優則仕」,讀書的意圖很明顯:為錢,為娶妻,為做官。這種思維,到了廿一世紀的資本主義社會,很自然地令求學變了一項投資:過程不重要,能生利潤就好。首先是文憑主義,再來是名校主義,然後就是選科的功利主義。然而,從爸媽到朋友,卻鮮有人問你:大學生活過得如何?有哪個老師給你最多啟蒙?哪個理論給你最大激盪?除了成績表與畢業證書,你大學做過什麼令你驕傲的事情?

  這期《新生代》要探討的是另一門把求學產業化的「工業」──補習業。這行業,已經殺到澳門。不只是中小學補習班成行成市,現在更有專補澳大、專攻旅院的「訓練班」。大學時,我因為曾考慮去美國讀研究所,因此參加了GRE補習班。我自問從小好學,也喜歡上課,但上GRE班,我一點也不享受,因為那種補習班實在太功利了:當每一道題、每次講解,都是為了量化成分數,學習的樂趣亦消失殆盡。對我來說,求學的趣味在於反思、發問、批判,例如你讀佛洛依德深受啟發,但你又質疑他把一切心理問題歸咎於性壓抑有點偏頗,又例如你欣賞印象派的畫,但你又看到從塞尚到雷諾瓦都不關心社會問題的局限性。用這個標準,以應試為終極目標的補習班,自然甚少思考火花。

  是的,這個社會不只教導、催逼我們去投資,甚至叫我們把自己也變成一個投資項目:為幼兒培養一項興趣是投資,他日入讀小學時會更有把握;女生減肥是投資,為了找好工作,找好老公;買衣服是投資,因為這是「先敬羅衣後敬人」的社會;生兒育女更是一項投資,不想生育的人常被警告──「有些獨居老人死了三個月才被發現,看你老了怎麼辦!」這樣,求學又怎可能不是一項投資?這種時候,左派的思考大派用場:現代社會看似很自由,但我們其實沒多少選擇,我們必須在資本市場中找到一席位,才能立足。這是個令人跟自己疏離的制度,這是個關心價錢不關心價值的制度,要推翻它,不是一朝一夕,但反思它,卻應該要朝朝夕夕。

(《新生代》雜誌7月號)

 

 

第六十四期的新生代已經出版!

今期《新生代》探討港式補習風氣吹到澳門,即使沒有公開考試或聯​考制度,目前澳門已經領牌的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卻有201間。​我們邀請了補習社負責人現身說法,亦請來補習生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

本期專訪創作劇場《29+1》的彭秀惠,談談她對戲劇的堅持;由​製衣到育人、在勞工子弟學校任教30年的梁熾錫老師,對教育有份​怎樣的熱誠?商人為求利益埋沒良心,黑心食品幾乎遍佈全球;地球​村.新聞眼帶你回望日本311九級大地震。今期《新生代》將為你​一一展示。

《新生代》月刊由澳門新生代青年文化會出版、澳門基金會及澳門文​化局贊助,於全線OK便利店、文化廣場、星光書店、一書齋、連勝​街NO. 47、邊度有書書店、活力文化書店、悅書房、資訊店及各大報攤有​售,萬勿錯過!詳情可於辦公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致電二八三五•八七八○或電郵至ng03@macau.ct​m.net查詢 。本刊設有讀者投稿欄目,發表意見的人民公寫(文章)、Phot​olog(相片)、及Facebook自由講(討論),歡迎各界​人士投稿。

中晒招 2011-10-01 20:11:30

新聞系碩士!

你的FB叫咩名?

展鵬 2011-10-01 15:04:27

中晒招: 恭喜你呀!! 讀什麼呢? 請加我FB~~

中晒招 2011-09-30 19:05:18

去了香港,到中大讀書,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