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6 21:02:50Pan

後生仔想當年?WHY?


          
  以往,我們對於「懷舊」的理解有一種共識:當一個老了,就會懷舊。老人家最喜歡「想當年」,當年什麼都是好的,當年什麼都是美的;他們看不慣時下年輕人的打扮,不認同新一代的生活態度,他們的口頭禪是:「唉,今日唔同往日。」甚至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但在回歸十年後的今天,不少懷舊的澳門人卻是年輕人。

  作家柏陽曾在《醜陋的中國人》中對中國人的這種「崇古」的風氣大力鞭策。他批評中國人總是向古看,向以前看──用他的話,是向「僵屍」看;因此他大膽地提出「洋人進一步,中國人退一步」,因為在西方社會,人們仰望的是未來發展。

  近年來,我接觸到不少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是善於思考、甚至有批判意識的一群,他們往往有一個共通點:對澳門近年的發展抱持百分之二百的否定態度,他們不喜歡威尼斯人,不喜歡連鎖便利店,當然更不喜歡自由行。雖然並不真的了解澳門的過去是怎樣的,但他們卻很肯定賭場開放前的澳門非常美好,最好回到三輪車時代。當中的代表作,是由一群非常有創意的年輕人重新創作李宇梁的舊作《澳門特產》:劇中人尋尋尋覓覓,到最後,他發現最能代表澳門的東西就是只有在過去的澳門才找得到的人情味。另外,也有朋友告訴我,在一個戲劇演出中,一個女學生談到澳門近年來的變化,傷心得當場落下淚來,因為澳門有太多東西值得她哀悼。

  為什麼一些敢於批評社會的年輕人,骨子裡竟那麼保守?面對社會問題,他們為什麼覺得只要回到過去,一切就會迎刃而解?當他們極力美化過去時,他們曾否好好了解澳門過去是怎樣的?換句話說,當他們在懷舊時,他們知道自己究竟在懷念什麼?

友人樂水這樣分析:會不會是因為這些年輕人在接受教育時,根本沒有受過比較現代的思想洗禮?也就是說,當社會急速發展而令人受不了時,成年人都只是想「回到過去」,沒有其他思考方向,於是,年輕人也受影響,覺得不發展回到過去就是好;又或是說,除了選擇退縮到過去,他們根本不知道還有什麼選項。

  樂水提醒了我,年輕人的保守與懷舊原不是他們的問題,那是因為我們較年長的一代沒有在思維上給他們啟發,因此,「過去」成了很多社會問題的最簡易答案──可不是嗎?以前坐巴士多舒適呀!以前的房子多便宜呀!以前的澳門多麼閒適而不擁擠呀!回到過去就好了!但問題有這樣簡單嗎?

  一如其他所謂的「青少年問題」其實都是成人世界出了問題而引起的,年輕人的懷舊也是年長一輩的人種下的問題。我不禁思考,從教育到傳媒,整個社會原來沒有裝備下一代做個現代人?就以科技為例吧,誰都知道人類發展到今天已不能捨棄科技,今天我們要做的,反而是發展更好的科技來為人類造福──例如像紐西蘭這些先進國家用科技來做環保,大力發展再生能源等,那是一種前進的觀念。

  懷舊其實是整代人的意識。我成長於八十年代,當時社會發展勢頭良好,那個年代的小孩也就很少懷念過去。我們做學生的時代,要想找個想回到六七十年代的年輕人,還真的不易。六七十年代對我們來說,就是老土落後守舊。當然,這種思維也有它不全面的地方,我要指出的是「回去過去」從來不是我那個年代的人的選項。但是,活在今天的年輕人,在整體社會氛圍下,卻竟墮入了懷舊情緒。最令人擔心的,是這些年輕人已算是一些較富思考能力的人,而「否定今天,戀慕過去」也甚至成了一種看起來懂得思考懂得批判的另類的「好有型」代表。這樣的年輕人,如何容得下創思能力?如何談公民社會的「發展」?如果能有分析社會問題的新思維?這樣的退縮情緒,又如何有助於我們面對下一個十年?

(上文刊於最新一期《新生代》雜誌,請各位支持)
展鵬 2010-02-07 01:43:46

白海豚:
是呀..你說的正是我堅拒懷舊的原因..haha
無論是80或90後,都要繼續寫文章投稿,ok? 加油!

白海豚 2010-02-06 05:17:49

那就要看那篇懷舊的言論純粹是抒發個人情懷, 追憶童年過去, 還是用來抨擊時弊了. 說真, 我是蠻懷念小時候那個小鎮情懷的澳門, 不過當時的澳門治安又差, 政府管治無心無力(可能覺得都快要離開了, 搞咁多做乜?!), 與隔海的港英強勢政府相比, 澳葡政府實在弊多於利, 而且現在澳門政府很多行政, 立法, 司法方面的弊處和不完善很大程度都沿襲澳葡政府. 那如果要回到過去, 我想... 免了.
強調: 我是八十後, 仔細來說我是九十後.

展鵬 2010-02-05 18:43:08

白海豚:
你果然明白事理. 其實討論問題,最忌是因人廢言呢.
我雖然不認同一些懷舊的言論,但如你所說,如果這最終是令大家思考更多社會問題,那麼它還是很有意義的.
你地d八十後要多d寫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