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2 01:20:33Pan

書寫澳門的功力──續談《堂口故事》

                                
   近年來,無論是視覺藝術、小說創作及劇場演出都捲起一股本土熱潮,而這股熱潮亦隨著《堂口故事》正式殺入影像創作的範疇,城市電影亦隨之誕生。在《堂口故事》的五部短片中,上文談過的《良辰美景》、《有時》及《澳門街》都是具有城市觸覺的作品,至於《紙飛機》及《指望》雖然對於城市空間的思考不及以上三部作品,但仍各有可觀。

望德堂故事:澳門人的內省

  導演許國明以往的作品結構複雜技法繁複,往往表現得力不從心,但在這一次的《紙飛機》中,他以相對簡單的劇本與技法,加上集中的場景與人物,拍出了可喜的進步。《紙飛機》描述一個迷失自我的賭場主管遇上年少時的自己,想起了當年的夢想與朝氣。跟其他四部作品不同的是,此片雖也是以特定的城區(望德堂區)為題,但全片卻以中景與特寫為主,甚少展示人物所處的城市空間。這一視覺風格對照著電影的主題,頗見心思:這是一個有關澳門人的內省的故事,因此鏡頭也近距離直視戲中人。在人們喜歡緬懷澳門以前的寧願樸實的今天,《紙飛機》恰似一則時代寓言:賭場主管得到了財富之後,卻是滿懷鬱結,他甚至忘了曾經的純真與理想。這不就是部分人心中的澳門寫照?

  另一部作品《指望》展示了新晉導演陳嘉強的才情,他拍出了風格化的影像與躍動的靈氣。片名《指望》不只跟楊德昌的首作短片《指望》相同,陳嘉強更彷彿以澳門人的身份提出當年楊德昌的發問:一個少年的成長之路要怎麼走?一個城市的發展要何去何從?貫穿全片的那支“盲公竹”,點出了這個問題。除了與楊德昌作品的關係以外,《指望》似乎還受到奇斯洛夫斯基電影的影響,片中兩女主角從網上世界到現實世界的微妙生命機遇,是奇氏最迷戀的課題。然而,《指望》雖然有妙筆有靈氣,但導演似乎未能駕馭他想提出的有關城區認同、城市發展、女性處境、青少年問題、生命機遇等的眾多問題,因此,全片便顯得零散;點到了很多議題,卻沒法開展提昇。而在影像方面,刻意的淺焦與變焦鏡頭,的確有美感,但卻是"純技術表現",沒能與主題內容融合。至於片中時而寫實時而雕琢的影像,則有雜亂之嫌。導演陳嘉強無疑有潛質,但這次卻是太過貪心,把一部長片的內容放在一部短片中,整體成績未如理想。

技術問題:太簡陋與太刻意

若單看內容,五部短片其實各有可觀,可是幾個導演在技術上的表現卻頗為參差。最資深的朱佑人拍出了師兄功力,從視覺效果到技術與內容的融合,都是表現最佳的,在分鏡與運鏡方面都接近專業水平;而許國明亦拍出統一與平穩的視覺效果。至於技術上最大問題的,則首推《良辰美景》及《澳門街》。如前文所述,對於青洲這一片被遺忘的城市空間,《良辰美景》有獨特的思考角度,但技術的配合卻不理想。片中插入的獨白很是突兀,那濃濃的文藝腔與全片的簡約樸實風味格格不入。片末播出的《小城故事》是首溫婉的老歌,這本來可與全片的冷調作出引人深思的對比,不過,由於缺乏情緒與氣氛的鋪陳,因此這首老歌未能發揮應有的妙用。另外,片中主角於青洲遊走的鏡頭也沒有好好經營。導演有意呈現一種蔡明亮式的簡約,但作為一種美學風格,"簡約"其實並不等如"簡陋隨意",那仍然是經導演精心安排的。《良辰美景》就予人過於"隨意"之感,技術的粗糙讓電影本有的旨趣大打折扣。

《良辰美景》的技術過於簡陋粗糙,《澳門街》的技術則過於刻意求工。《澳門街》對照了澳門的新舊區,顯出導演對城市空間與文化的獨到觀察,這使得此片的主題內容在《堂口故事》中鶴立雞群。然而,其技法卻為電影扣了不少分數。導演處理影像無疑過於用力,片首的澳門風光一如旅遊宣傳片,配以正經八百的旁白,是為一大敗筆。接下來,導演無論是拍新區新景或舊區風貌,都過於唯美。這些用心經營的視覺效果,反而沖走了電影應有的鮮活本土味。例如在葡國餐室中,導演用特寫加搖鏡一一拍攝店中物品,效果便非常造作。如此一來,本來可以很動人的土生文化,便在華美的浮光掠影下變成有如博物館陳列品,生活氣息蕩然無存。

題材好,技術仍須努力

  總的來說,《堂口故事》拍出了令人驚喜的城市題材,多部作品的技術亦比前進步;其中運鏡與剪接,以及演員表現的進步最為顯著。然而,視覺風格仍然是導演的弱項,最好的例子便是有幾個導演不約而同地喜歡玩跳接(Jump Cut),而不明白此一技術的視覺衝擊力太大,用於劇情片(不是MV)必須非常小心,不是每次有主角的連串動作都可以隨便用跳剪。至於劇本的參差亦是另一問題,《良辰美景》、《澳門街》及《指望》的劇本仍有不少改善空間。從《堂口故事》可見,澳門導演已有不俗的創作意念,也開始有城市觸覺,但如何把意念化為一部劇情片,這便是問題所在。

電影是一種集合從文字創作、戲劇表演、視覺藝術多方面於一身的綜合媒體,是一種需要很多技術部門合力炮製的創作。今天的澳門人有了創作視野,也有了基本技術,但要真正令人稱許──尤其是澳門以外的觀眾,而不只是"以澳門來說尚算不錯",仍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吸納,以及政府的培訓機制的設立,這並不是靠幾個有志青年便可成事。《堂口故事》只是個可喜的開始,用影像書寫澳門的功力,仍要繼續苦練;澳門電影人的創作路,仍然漫長仍然艱辛。(談《堂口故事》。下)create_adam@yahoo.com.hk

(澳門日報演藝版,12月18日)
台長PAN 2009-01-09 01:31:57

小櫻:
不要緊,還有很多機會可以聽我吹水的,HAHA.

小櫻 2009-01-08 21:25:32

當然是呀,
李老師是澳門大學的講師,
那我是澳門大學的學生,
也算是你的學生呀^^
(其實我一直都想上你的課,不過預課的話不可以選吧...)

台長PAN 2009-01-04 02:20:10

小櫻:
也沒什麼,就是一些心得與觀察而已.
對了,你真的是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