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4 06:20:45Pan

閃亮的賭場,孤獨的小鳥──袁偉業的個人畫展"自作業"

畫展:袁偉業的個人畫展“自作業3”
展出日期:9月5日至23日
展出地點:澳門創意產業中心(文化中心旁)
****創作人分享會:9月13日下午四時半

  閃亮的賭場,孤獨的小鳥
    ──袁偉業的個人畫展“自作業叁”  
 
                      
  藝術創作常常跟社會變化有著微妙的關係。

印象派的出現,是因為十九世紀歐洲新興的城市文化需要截然不同的作畫方式來表達;達達主義的興起,展現了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瀰漫在整個歐洲社會的幻滅感與虛無主義;香港新浪潮電影的登場,則是因為七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已沒力探討當時的社會問題,社會正需要新的電影語言來處理新的社會現象。傳統的藝術評論常常側重於對“個人”的分析,也就是把作品看成是藝術家的才華結晶與心靈展現;這種評論取向自然有其重要性。然而,作品與社會的關係,藝術流派與政治文化的淵源,卻往往是受忽視的。其實,一個處於劇變中的社會,常常呼喚創作人以新穎的方式創作表現社會的變化、文化的轉型。

澳門人的“心象”

  袁偉業這次的畫展“自作業叁”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以當下的澳門為題材。造型奇特的賭場建築,常常跟孤伶伶的黑漆漆的小鳥形成強調的對比;那些賭場越是金光閃閃,畫中的小鳥就越是孤寂落寞。《木馬屠城》中的灰黑色調中,唯有那澳門人都認得出的賭場符號在閃亮著;《覓食》中,則以模糊的澳門城市景觀的剪影,襯托出兩個人影在黑暗中交易的一袋金;《第二次殖民》中,則繼續以灰黑與金黃的對比,並置了海洋與陸地,鳥籠與樹林,點出了有關外來者與殖民主義的主題。

  對澳門人來說,這些作品既陌生也熟悉。陌生的是,這些作品的審美趣味並不如古典油畫或印象派的優美,它們並不是為了裝飾閣下的公寓而存在,畫中簡略的筆觸與灰暗的調子,都刻意跟傳統的審美標準保持距離;而且,畫中的那個澳門在獨特的畫風之下看來是陌生的。但另一方面,這些作品又令人產生一種熟悉感,我們或會心微笑,或同聲一嘆,因為,畫中的那個用金黃色與灰黑色對比出來的奇異澳門,正是這個城市的寫照。袁偉業的畫有時具體有時抽象,但我們卻可以把它們視為一種“心象”──一種澳門獨有的城市人的心靈狀況的展示。

這些作品一方面非常澳門,但另一方面,卻有普世的意義。個體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疏離感,城市人在拜金社會中的無力感,還有那繁華的城市與虛空的心靈的對比,其實都不只是澳門的問題。那一種鬱悶,其實是普世的,分別只在於對澳門而言那主角是賭場,對香港人而言可能是滿街的購物中心,對紐約人而言可能是華爾街。袁偉業的這些作品其實為藝術創作的本土性與全球性的辯證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例子:這些作品的本土風味,遙遙連繫的卻是全球的資本主義城市都面臨的問題。這些作品如果到了西方國家展出,外國人除了可以一窺屬於澳門的文化、社會、歷史,他們也可從中找到共鳴。本土風味與是普世意義並不是對立的觀念,而可以是共融的,因為,澳門已經被捲入全球化的浪潮,又或是說,澳門甚至是全球化的最鮮明例子。

本土風味與普世意義

  這次畫展中的點題之作是《向上爬》。一隻孤獨的鳥,停留在高聳的光禿的樹幹上,樹的頂部,有一個不可及的金黃果實,在遠方的,則是隱約可見澳門的繁榮景象。很簡單的構圖,很簡單的訊息,卻又如此有力而一針見血。那箇中的意義,已經不需要多作解釋,澳門人自然心領神會。然而,如果把背景換成東京、香港、洛杉磯,這幅畫也可以環遊世界而得到不同國家觀賞者的共鳴。本土風味與是普世意義的兼備,是袁偉業畫作的一大特色。

  一個年輕畫家的創作歷程,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其實都並不是“獨立事件”,那關乎的是社會發展、世界潮流,甚至是歷史大勢。傳柯的微觀權力分析、羅蘭巴特的符號學、黃仁宇的大歷史觀,都告訴我們見微知著的重要性──最微觀的東西往往可以表現宏觀的權力、文化、歷史。也因此,我們今天才可以從印象派畫家雷諾瓦(Renoir)的作品看到十九世紀巴黎人的生活型態與文化風尚,可以從杜象(Duchamp)的小便池(《泉》)看到戰後的反叛思潮,可以從許鞍華的《瘋刧》看到七十年代香港電影與香港社會的巨變。這次的“自作業叁”展出的作品雖然只有十來幅,然而,我們可以看到的,除了是一個年輕畫家的成長,還有的是關於澳門的一個時化的變化。從心靈伸展至文化,從作品看到社會,這就是藝術的魅力。而袁偉業的這次畫展,則再次證明了這種魅力。


台長PAN 2008-09-10 02:47:27

為:
哈哈,我會嘗試找作畫人拿傭金的了!

为&#23 2008-09-09 13:33:48

七步先生的文笔,好杂志啊~~这副画如果用来卖,您的文章一定会抬高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