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1 18:02:23Pan

孤樹.長路.生生長流--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攝影展

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有他一套呈現世界的獨特方式,
他的電影樸實無華,他歌頌最平凡的人物,
他堅信生命的生生長流。
從《橄欖樹下的情人》開始,到《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踏破鐵鞋無覓處),
到《櫻桃的滋味》,到《風再起時》(風帶著我來),
他的電影給我的溫熱感動延續了好多年。

今年農曆新年時遊上海,
我在上海博物館遇上他的攝影展。
流動的影像或凝固的時空,
落在阿巴斯手上原來同樣精彩.
荒野中的孤樹,是阿巴斯電影常見的符號。
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中,那麼寂寞地,卻又那麼堅持信念地生存--
有人說那是阿巴斯對伊朗老百姓的看法。
熟悉他的電影的人一定不會忘了這種「之」字路,
那是阿巴斯很喜歡呈現的一種生命軌跡--
你記得《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
那個孤身上路的小孩一直在走著這種小路嗎?
樹幹與它的影子,巧妙地形成了另一棵樹的圖案;
何謂真?何謂假?
阿巴斯提出一個近乎哲學性的問題。
阿巴斯眾多電影中最震動我的一個畫面,
也許就是《橄欖樹下的情人》的最後一個鏡頭:
男主角鍥而不捨追著女主角,
鏡頭是靜止的,
兩人在樹叢上越走越遠,漸成為兩個小斑點,但他們還是前進著。
我認為那是他的電影最動人之處:
用最微小的力量,以最卑微的姿態,人們還是不止息的向前。
就像以上一幅作品。
粗粗的樹幹深入在厚厚的雪中,
時間與空間都好像凝固了,
但它們卻是有生命氣息的。
在上海遇上阿巴斯,
是美麗的巧遇。
阿海+_+ 2007-05-10 19:51:02

那天我在邊度有書看到阿巴斯的超短篇詩集呢。不知你會否有興趣了,有空去看看吧。呵呵。

版主回應
是呀,我翻了一下,他的詩非常簡單.不過,我其實是不看詩的人哩.... 2007-05-11 23:03:48
Pan 2007-04-28 16:58:55

lucy,
是呀!有時藝術總是微妙地互通著,我甚至覺得真正喜歡藝術的人不會很單一地永遠只喜歡一種創作媒體.其實我也是個非常喜歡看畫的人..

lucy 2007-04-27 18:04:15

TO 展鹏:
我对西方文化艺术的了解真的很少很少,不过你说你的朋友以马蒂斯的画作入舞,让我回忆起在大学时自己也曾用过这种方式做作业回给老师,只不过灵感来自于中国水墨画,可惜当时没能把水墨的神韵置于舞蹈作业中,还被老师批了一顿,落了个“花心大萝卜”的罪名,好点子再多,没有专注的心去认真感受,那就是浪费主意!好怀念读书时候被老师批评的感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