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6 20:28:43Pan

北京,我遲到了--北京之夏.一

  北京,我遲到了    

  重訪北京,是我多年來揮之不去的素願。

  都怪當時年紀小。浩浩蕩蕩近兩百個準中學畢業生訪京,其實只為歡聚,不為文化歷史。無論到了什麼景點,我們只管喧鬧嬉戲,一輪連珠爆發的快門聲響之後,大家又一哄而散往別處跑。別說感受什麼歷史文化,我們根本連景點都未看清楚。多年來,我一直認為我們愧對一個文化古城。有時想,中學畢業生其實去東京曼谷最好,在那兒吃喝玩樂購物最適合年輕人。

  在北京,一定得沉思,甚至得默哀──那是接近這城市的唯一方式。於是,要重訪這古城成為了我的心結,甚或是人生中不能或缺的事。我想像著,獨個兒靜坐於天安門廣場,沉默地再走一次天壇的祭天大道,在老舍茶館品茶看京劇……。但是,說也奇怪,這六七年來多次計劃北京之行,卻總是陰差陽錯沒有去成,我總是跟她擦身而過。

今天夏天,我終於重回北京了。只是,遲到就是遲到。十三年可以改變很多人事物,就連崔健都已禿頭了,北京又怎會不變?原來,當年甚有風味的王府井小吃街,已變得劃一單調且食物品質欠佳;原來,天壇的回音壁已被圍住,我們再不能對著石壁說話;原來,老字號全聚德烤鴨總店已經「快餐店化」。這是一種懲罰吧──北京不再那麼適合沉思了,誰叫你一別就是十三年?

當我置身於商業化的北京,被那些玻璃幕牆大廈弄得目眩又困惑,電影《洗澡》中老舊澡堂的陣陣蒸汽突然成為了遙遠的鄉愁。這部電影有種可親的溫度,不但來自那蒸汽,也來自那濃濃的古意、暖暖的人情。一個幾乎一生離不開這澡堂的老人,在風雨之夜竭力讓它免受破壞。他要守護的,其實不只是一個澡堂,還有那個消失中的老北京。

電影《藍宇》的結尾,捍東看著連綿不斷的工地,伴隨著歌曲《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我一直把這畫面解讀成捍東失去藍宇後的心象。再訪北京我才明白,拍於上世紀末的此片,也是要用工地去標示一個時代──一個大興土木的「前奧運時期」的北京。至於《你怎麼捨得我難過》,又會不會唱出了是老百姓對北京的心情?

末了,澡堂結業,藍宇死去,今天人們聽的是《老鼠愛大米》而不是《你怎麼捨得我難過》。錯愕的我,早不該低估十三年的巨大力量。(北京之夏.一)create_adam@yaho.com.hk
台長_PAN 2006-10-02 23:38:49

美女JENNY:
其實我當年在台灣也有老師改過我這個字,不過,港澳人多用「素」,而根據字典的解釋,則兩個字同樣OK的!!!

JennyLee 2006-10-02 01:44:30

不好意思<是夙願吧~
太無聊所以訂正一下錯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