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5 17:00:19Pan
愛旗袍,也愛香港--談《愛神》.一
愛旗袍,也愛香港
王家衛的電影表面上都是城市愛慾故事,然而,其骨子裡卻無一不充滿他對香港的種種愛恨。《阿飛正傳》中的時間焦慮指涉的是回歸前的香港,《春光乍洩》有驚鴻一瞥卻又無處不在的香港,《2046》中的情感凝滯狀態暗喻香港近年的政經困局。王家衛的電影,其實是一封封寫給香港的情書。
《愛神》中的<手>也是如此。本來,王家衛與蘇德堡要向安東尼奧尼致敬,三人各拍一段有關情慾的中篇,可是,王家衛的<手>雖然有比前作更強的肉慾氣味,但這只是借題發揮,他又逮到一個寫情書給香港的機會。
<手>在劇情與風格上與王家衛之前作非常雷同,尤其是他不過是在拍《2046》時延伸其中的故事人物,更容易令人覺得他只是一雞兩味,而忽視了此片的新意與趣味性。事實上,<手>有非常多層次的解讀空間。
電影照樣抓住六十年代不放,描述年輕裁縫被交際花挑逗過後,深深愛上這個美艷女人,自此為她縫製一襲襲華貴的旗袍,並在她最潦倒時守護她。這個構思的第一層涵義非常有趣,眾所周知《花樣年華》製造了旗袍熱,這種對旗袍的執著更伸延至《2046》。當時,觀眾就是不喜歡他的電影,也會為張曼玉的旗袍表演著迷。
為此,王家衛來一招自我解構,索性用另一個故事說明旗袍製造者與穿著者的關係:片中的鞏俐要幫張震手淫,她說此後他就能為她造出最好的旗袍。果然,張震以縫製旗袍的方式,執迷地愛著這個女人。這裡,彷彿提供了一種後設思考:劇中人為愛去造旗袍,說明了《花樣年華》中的旗袍之所以絕美,其實背後有人用了愛去縫製──那個人就是王家衛或張叔平。王家衛告訴觀眾:如果你覺得他的電影很美,那是因為他是用滿溢的愛去拍的,就算是浪費最多的資源與時間,他也在所不惜。
另外,拍於沙士盛行之時的<手>,也巧妙指涉香港當時的處境。鞏俐飾演的交際花,從風光到頹靡,最後更染上嚴重的傳染病,這安排不可能是巧合。王家衛代入了張震的角色,一直愛著那個令他成長、令他懂得愛的女人──這風月佳人自然就是香港。從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到《蘇絲黃的世界》到《金雞》,以妓女比喻香港的坎坷與不自主,本已是不少文學電影的一個母題。不過,<手>的妓女加上了旗袍與傳染病的曖昧指涉,卻又是格外動人。(談《愛神》.一)create_adam@yahoo.com.hk
王家衛的電影表面上都是城市愛慾故事,然而,其骨子裡卻無一不充滿他對香港的種種愛恨。《阿飛正傳》中的時間焦慮指涉的是回歸前的香港,《春光乍洩》有驚鴻一瞥卻又無處不在的香港,《2046》中的情感凝滯狀態暗喻香港近年的政經困局。王家衛的電影,其實是一封封寫給香港的情書。
《愛神》中的<手>也是如此。本來,王家衛與蘇德堡要向安東尼奧尼致敬,三人各拍一段有關情慾的中篇,可是,王家衛的<手>雖然有比前作更強的肉慾氣味,但這只是借題發揮,他又逮到一個寫情書給香港的機會。
<手>在劇情與風格上與王家衛之前作非常雷同,尤其是他不過是在拍《2046》時延伸其中的故事人物,更容易令人覺得他只是一雞兩味,而忽視了此片的新意與趣味性。事實上,<手>有非常多層次的解讀空間。
電影照樣抓住六十年代不放,描述年輕裁縫被交際花挑逗過後,深深愛上這個美艷女人,自此為她縫製一襲襲華貴的旗袍,並在她最潦倒時守護她。這個構思的第一層涵義非常有趣,眾所周知《花樣年華》製造了旗袍熱,這種對旗袍的執著更伸延至《2046》。當時,觀眾就是不喜歡他的電影,也會為張曼玉的旗袍表演著迷。
為此,王家衛來一招自我解構,索性用另一個故事說明旗袍製造者與穿著者的關係:片中的鞏俐要幫張震手淫,她說此後他就能為她造出最好的旗袍。果然,張震以縫製旗袍的方式,執迷地愛著這個女人。這裡,彷彿提供了一種後設思考:劇中人為愛去造旗袍,說明了《花樣年華》中的旗袍之所以絕美,其實背後有人用了愛去縫製──那個人就是王家衛或張叔平。王家衛告訴觀眾:如果你覺得他的電影很美,那是因為他是用滿溢的愛去拍的,就算是浪費最多的資源與時間,他也在所不惜。
另外,拍於沙士盛行之時的<手>,也巧妙指涉香港當時的處境。鞏俐飾演的交際花,從風光到頹靡,最後更染上嚴重的傳染病,這安排不可能是巧合。王家衛代入了張震的角色,一直愛著那個令他成長、令他懂得愛的女人──這風月佳人自然就是香港。從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到《蘇絲黃的世界》到《金雞》,以妓女比喻香港的坎坷與不自主,本已是不少文學電影的一個母題。不過,<手>的妓女加上了旗袍與傳染病的曖昧指涉,卻又是格外動人。(談《愛神》.一)create_adam@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