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3 02:57:30九一四
江南五日遊--烏鎮
地陪說烏鎮的由來是因當時有個姓烏的官讓地方祥和,
又有人說是因為當地的房子烏七嗎黑,
才取名為烏鎮。
這是個傍水的小鎮,
家戶為了拓展空間,
將房子延伸到河上,
形成有趣的景觀。
鎮上的人不多,
我看到的老人居多,
將離開時剛好學校放學,
我看到那些背著書包回家的小學生,
不禁開始為他們擔憂,
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學習,
以後怎麼出去跟人競爭呢?
=========================================================================
「烏鎮」
江南號稱有六大古鎮,
周庄、同里、甪直、西塘、烏鎮和南潯,
這六座水鄉古鎮大量保存了江南水鄉傳統的建築風貌和生活方式,
近年來已成旅遊勝地。
烏鎮的歷史悠久而燦爛,
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創造著那個時代的文明,
鎮東郊潭家灣古文化遺址可以作證。
春秋時,烏鎮為吳疆越界,戰事頻繁,
吳國曾駐兵於此以防禦越國,故得名烏戍。
從此,納入國家的政治建制。
唐鹹通十三年(872)始建鎮。
宋嘉定年間,以車溪(今市河)為界分為兩鎮,
市河以西為烏鎮,屬吳興縣(今湖州市),
市河以東稱為青鎮,屬桐鄉市。
新中國成立後,即1950年,烏青兩鎮合併,統稱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
桐鄉是大陸栽種杭菊最多的地方。
西元2001年11月才對外開放的烏鎮是開放最晚的古鎮,
歷史上這個小鎮曾出過64名進士、161名舉人,
茅盾、沈澤民、嚴獨鶴等名人更是爲小鎮增添了幾分顯赫。
鎮東的立志書院是茅盾少年時讀書處,
鎮上的西柵老街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烏鎮街道上清代的民居建築保存完好,
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
當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這些老房子裏。
烏鎮的民居都是沿河、沿溪而建,臨水的一側,
往往用一些木柱或石柱打在河床中,
上架橫梁,擱上大木板,人稱水閣,
形成「人家盡枕河」景況。
在烏鎮坐小船,
遊水閣最是享受,石橋、流水、柳樹、人家,
有點義大利威尼斯的味道,
只是這裡靜謐多了,
讓人有置身歷史隧道的錯覺。
踩在曲折狹窄的石板舊街道上,古意盎然。
藍印花布作坊、百床館、高公生酒坊、錢幣館、皮影戲館人文氣息濃厚。
又有人說是因為當地的房子烏七嗎黑,
才取名為烏鎮。
這是個傍水的小鎮,
家戶為了拓展空間,
將房子延伸到河上,
形成有趣的景觀。
鎮上的人不多,
我看到的老人居多,
將離開時剛好學校放學,
我看到那些背著書包回家的小學生,
不禁開始為他們擔憂,
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學習,
以後怎麼出去跟人競爭呢?
=========================================================================
「烏鎮」
江南號稱有六大古鎮,
周庄、同里、甪直、西塘、烏鎮和南潯,
這六座水鄉古鎮大量保存了江南水鄉傳統的建築風貌和生活方式,
近年來已成旅遊勝地。
烏鎮的歷史悠久而燦爛,
六千多年前,就有先人在此創造著那個時代的文明,
鎮東郊潭家灣古文化遺址可以作證。
春秋時,烏鎮為吳疆越界,戰事頻繁,
吳國曾駐兵於此以防禦越國,故得名烏戍。
從此,納入國家的政治建制。
唐鹹通十三年(872)始建鎮。
宋嘉定年間,以車溪(今市河)為界分為兩鎮,
市河以西為烏鎮,屬吳興縣(今湖州市),
市河以東稱為青鎮,屬桐鄉市。
新中國成立後,即1950年,烏青兩鎮合併,統稱烏鎮。
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
桐鄉是大陸栽種杭菊最多的地方。
西元2001年11月才對外開放的烏鎮是開放最晚的古鎮,
歷史上這個小鎮曾出過64名進士、161名舉人,
茅盾、沈澤民、嚴獨鶴等名人更是爲小鎮增添了幾分顯赫。
鎮東的立志書院是茅盾少年時讀書處,
鎮上的西柵老街是旅遊的主要景點。
烏鎮街道上清代的民居建築保存完好,
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
當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這些老房子裏。
烏鎮的民居都是沿河、沿溪而建,臨水的一側,
往往用一些木柱或石柱打在河床中,
上架橫梁,擱上大木板,人稱水閣,
形成「人家盡枕河」景況。
在烏鎮坐小船,
遊水閣最是享受,石橋、流水、柳樹、人家,
有點義大利威尼斯的味道,
只是這裡靜謐多了,
讓人有置身歷史隧道的錯覺。
踩在曲折狹窄的石板舊街道上,古意盎然。
藍印花布作坊、百床館、高公生酒坊、錢幣館、皮影戲館人文氣息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