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8 03:07:21六月的季節

變革行不通,怎麼辦?

過去以來,坊間有許多不同領域管理大師的著作,提供企業經營者豐富而多元的經營管理知識。然而,熟讀種種理論後,一旦要將其導入到企業經營時,效果卻往往大打折扣,原因何在?

  企管理論是在特定假設下、針對單項領域,闡述其觀念、看法的一套論述,從解決特定層面問題的角度看,每一套理論都言之成理、令人折服。然而,經理人實際在經營一家企業時也往往發現,要針對一項問題提出解決之道時,經常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個別理論難以全盤涵蓋;但同時運用多套不同管理知識時,也因為理論的前提假設不同,難免會出現許多矛盾與衝突。因此,即便經理人對一套套的企管知識了解得再透徹,運用到現實環境時仍有窒礙難行的疑慮。

  正因為企業經營所面臨的挑戰,遠較理論的假設條件複雜許多,經理人必須學習如何整合、應用並巧妙搭配不同的企管理論,對解決現實環境的難題才有助益。然而,這又會出現另一個問題,亦即經理人嘗試提出的解決之道,幸運的話或許能快速藥到病除,但多數的狀況是必須經過一段「試誤(try and error)」的過程,嘗試的過程就一定會付出代價,更何況有更多案例是付出慘痛代價仍未解決問題。因此,學習再多的管理理論,由於無法事先測試、模擬實際運用後的效果,就彷彿只學了半套,有知易行難之憾。

天下雜誌出版社引進的這套哈佛商學院「管理困境」系列,跳脫傳統管理理論的敘述方式,以個案研究的方式,前半部模擬各種經理人可能面臨的管理困境,讓經理人可具體推演可能出現的狀況;後半部則透過不同背景、專長的專家進行診斷,具體指出可行的脫困之道。如此一來,經理人即可以預先去揣摩、模擬萬一自己遭遇這種狀況時,可能的解決之道;讓讀者在面臨相仿的管理困境時,不需實際去經歷、付出慘痛教訓,即可快速進入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背景專家破解困境的處方,可能大異其趣。那麼,讀者如何從不同專家的「診斷書」中,尋求最合適自己的做法呢?好比「祖孫騎驢」這個寓言故事所描述的狀況,不論是祖父騎驢、孫子騎驢抑或兩人都棄驢徒步,都會有人議論紛紛一樣,但是,外人哪知,祖父之所以現在騎驢是因為前一段路正是孫子在騎?甚至更早之前是兩人都徒步?

  事實上,專家的盲點就在於對背景條件的不夠了解,也因此其建議不會百分之百準確;因此,讀者必須自己去揣摩、推論,才有機會獲致最合適自己的解決方案,讓經理人在現實生活遭逢類似挑戰時,可因盡量降低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