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7 11:32:47浅尘
不宜探究的“存在”
安東尼-洛根丁在一開始就應當知道寫一個死人的歷史文著是多麼無意義。他該慶倖有很多時間用來獨處或者等待,在咖啡館裡聽索菲-塔克唱:“在這些日子裡,你會想念我的,親愛的”——樂音的自為自律甚至是對存在的嘲弄,它不是多餘的,不象我們的自身以及周圍的存在一般過剩。是的,它在我們日常的自由放任之中突然抓住了我們。
“世上存在的萬物,生來毫無道理,皆在脆弱中延續,在偶然中煙滅”,我害怕自己會因為強迫思維和他一樣患上噁心,然而只是頭疼,對於存在,或者應該理所當然、安身立命?既然源於荒誕。
他和安妮的關係描述很有意思,說是自由渙散,勿寧說是相處(存在)必需——連同他們共同認知的噁心感和離棄。那個做作坦誠的女人把他比喻成大路邊上的界石,用他的不變來測量她的變化。顯然,他們都無法在各自的噁心之中相互拯救。
既是無法超越存在,又是必須先存在、自由,而後才是其他,安東尼無法驅散自己的噁心感,所以只能不背負記憶,“而我會通過我的過去,僅僅通過我的過去,自我接受的”。
我覺得海德格爾關於存在的問題有一個觀點提得比較透徹:我們都關心實際的行為世界,而忽視存在,因此我們陷入了不真實狀態。
圖:書籍封面
“世上存在的萬物,生來毫無道理,皆在脆弱中延續,在偶然中煙滅”,我害怕自己會因為強迫思維和他一樣患上噁心,然而只是頭疼,對於存在,或者應該理所當然、安身立命?既然源於荒誕。
他和安妮的關係描述很有意思,說是自由渙散,勿寧說是相處(存在)必需——連同他們共同認知的噁心感和離棄。那個做作坦誠的女人把他比喻成大路邊上的界石,用他的不變來測量她的變化。顯然,他們都無法在各自的噁心之中相互拯救。
既是無法超越存在,又是必須先存在、自由,而後才是其他,安東尼無法驅散自己的噁心感,所以只能不背負記憶,“而我會通過我的過去,僅僅通過我的過去,自我接受的”。
我覺得海德格爾關於存在的問題有一個觀點提得比較透徹:我們都關心實際的行為世界,而忽視存在,因此我們陷入了不真實狀態。
圖:書籍封面
上一篇:我能為誰演一場默劇
下一篇:精神世界與外在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