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9 21:40:42小小鴨

腸癌年輕化臺灣發生率位居所有癌症第一名 五個習慣可降發病率【視頻評論_腸癌】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美國人患腸癌呈年輕化趨勢。而去年英國GlobalData一項有關腸癌的國際調查稱,中國在過去10年間,患腸癌人數上升6成。華裔移居美國和加拿大後,腸癌的風險也有所增加。臺灣腸癌發生率位居所有癌症第一名。

新唐人電視台簡介 環球直擊 YouTube 新唐人頻道
部落谷 美麗心世界 任我翱翔 紅粉佳人 博客群
趣味新聞:原來傳統陶器工藝的製作這麼神奇! 翻牆天堂 MP4 自由門手機版 11月7日國際簡訊 美麗心世界 MP4 自由門 假期哪裏去?日圓貶值遊日之旅夯 任我翱翔 MP4 無界 趣味新聞:休息時間跳舞爆紅的主播 紅粉佳人 MP4 愛博電視
迎接節日季 美國推出新款聖誕郵票 小豆娘 MP4 自由門手機版 學聯致函董建華 代安排晤京官 兩小無猜 MP4 自由門 紐約黑人女檢官 獲提名司法部長 飛劍飛龍 MP4 無界【環球直擊】11月7日完整版(1) 5湖4海 MP4 愛博電視
歐盟外交首長訪以 促以巴重回和談 5湖4海 MP4 自由門手機版 魔戒大結局 《霍比特人3》預告片正式發佈 東方飛羽 MP4 自由門 美家得寶公司5300萬客戶電郵被盜 飛劍飛龍 MP4 無界11月7日環球財經簡訊 任我翱翔 MP4 愛博電視


文:大紀元首發 腸癌年輕化華人風險增
YouTube:中國新聞_勁news頻道
YouTube:新唐人環球新聞
翻牆部落谷:翻牆、電驢、連環畫、電子報、部落格聯播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 YouTubea facebook

(fotolia)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腸癌患者較多,但近年來,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大腸癌的患者新症不斷上升。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美國人患腸癌呈年輕化趨勢。而去年英國GlobalData一項有關腸癌的國際調查稱,中國在過去10年間,患腸癌人數上升6成。華裔移居美國和加拿大後,腸癌的風險也有所增加。臺灣腸癌發生率位居所有癌症第一名。

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也稱為結腸直腸癌、結直腸癌,包括腫瘤在大腸、直腸及闌尾的增生。一直以來,西方國家腸癌患者較多,但近年來,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大腸癌的患者新症不斷上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數據,腸癌為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二大主因。在美國癌症發病率排行榜高居第二位;在香港男性及女性癌症排行第二位;今年4月台灣公佈的2011年十大癌症,腸癌位居第一。

全球性腸癌患者增多的現象令人不可忽視。一項德國的最新研究發現,保持健康體重、減少腹部脂肪、經常鍛練身體、不吸煙、限制飲酒和均衡膳食等生活習慣的人士,罹患結腸癌的風險明顯更低。

(fotolia)
腸癌是美國癌症中排名第三大死因,且患者趨於年輕化。

據《每日郵報》11月7日報導,腸癌是美國癌症中排名第三大死因,且患者趨於年輕化。

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當地在1975年至2010年間的腸癌病發情況。結果顯示,雖然整體病發率有1%下跌,尤其50歲或以上人士,但20至49歲的年輕或壯年患者數量增加。

其中20歲至34歲人士,患腸癌增幅最大,每年平均增加1.99%。專家推算到2030年,此年齡群組的腸癌患者將暴增近一倍。 50歲或以上人士發病率到2030年,則會減少41%。

而另一項研究則顯示,移民美國20年,華人患大腸癌的危險性增加。加拿大也有醫生稱,華人移民後,漸漸習慣西方快餐飲食,導致腸癌風險增加。

中國腸癌患者逐年增長

全球逾40名研究癌症的專家,今年4月聯合在英國權威醫學雜誌發表報告表示,癌症已成為中國第二大殺手,全球癌症死者當中,四分之一是中國人。

其中,中國人結直腸癌平均發病年齡為48.3歲,而美國白人為69.8歲,中國直腸癌患者最集中的年齡段為40至59歲。和其他國家更多早期病人相比,中國25%~33%的患者確診時即為晚期;而且中國病人的惡性程度更高,復發率高達50%,有50%的病人在確診後不同的時期發生肝轉移,腸癌一旦肝轉移就被確診為晚期。

大腸癌在中國的發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在2003-2007年間,大腸癌在中國是第三大最常見癌症。 不僅如此,中國男性腸癌死亡率佔第五位,女性佔第六位,每十萬人中就有超過13個人會死於大腸癌。

另據中國廣州地區的調查,近年來大腸癌在廣州的發病率增長五成,成為當地第二大癌症,九成廣州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fotolia)
腸癌一如其他疾病,出現的症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多樣化的。

腸癌一如其他疾病,出現的症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多樣化的,有時很難與其他疾病做區分。專家表示,腸癌症狀,一般包括大便出血、排便次數有變、貧血消瘦、腹痛或腹脹等。因為腸癌在早期並無明顯徵狀,直到發病中晚期才發現以上徵狀。故民眾應有定期做腸癌篩檢的習慣。

研究發現,民眾如果定時做腸癌篩檢,早期發現,五年的存活率是90%。而如果發現時已擴散至淋巴結,五年存活率會降低至68%。

此外,專家建議,當身體出現以下症狀時,就很可能是大腸癌,需要就醫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1. 腹痛和腹脹

產生腹痛、腹脹的原因是由於腸道功能紊亂,或者腸道梗阻導致。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為隱痛或脹痛,並有漸漸加重的趨勢。部份病人還會出現位置不確切的持續隱痛症狀。

有些病人表現為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呈現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鐘,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著有排氣,然後疼痛突然消失,當這種症狀出現在老年人時,應首先考慮腸癌。

2. 便血

這是大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徵兆。因病變距肛門較近,血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且往往是血便分離。

輕者必須經過實驗室測試,才可知道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有病患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從而延誤醫療時機。

3. 排便習慣改變

如果排便次數增多或糞便性狀改變,如從以前的每天大便1次,到每天大便3~4次,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或者是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似乎大便中有血或是膿,這可能身體在提醒腸道出現問題了,應該到醫院進行檢查。

只有當大腸腫瘤相對較大且有糜爛、潰瘍或感染時,才可能發生大便習慣、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如果癌腫突出向直腸腔內生長,導致腸腔相對狹窄,則排出的大便往往變細、變形,可呈扁形,有時變形的大便上附著一些血絲。

4. 貧血與消瘦

隨病程進展,病人可出現慢性消耗性症狀,如貧血、消瘦、乏力及發熱,並經常伴隨著疲勞和無法解釋的體重驟降,與便血、攝入不足以及消耗過多有關。

當有以上表現時就應該考慮癌變可能。

(fotolia)
飲食富含水果、蔬菜、魚、酸奶、堅果和種子和富含纖維的食物,少量紅肉和加工肉,可預防腸癌。

專家分析,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是導致罹患癌症的原因之一。世衛組織專家研究發現,漢堡包、炸薯條、烤肉、炸雞、薄脆餅中含有大量丙烯醯胺,其中炸薯條丙烯醯胺含量高出規定標準約100倍。丙烯醯胺可導致基因突變,損害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誘發良性或惡性腫瘤。

今年10月,英國《BMC醫學》雜誌刊登德國一項新研究發現,採用五個相結合的健康行為或可降低患腸癌的風險。

德國波茨坦人類營養研究所研究人員研究量化多個相結合的健康生活方式,觀察這些生活方式對患腸癌風險的影響,他們發現這種影響對男性比女性要強。

研究人員對超過34.7萬名歐洲參與者進行了為期12年的隨機訪問,研究期間,近3,760人確診患有結腸癌。

健康生活方式指數是由以下五個生活方式因素組成:健康的體重,腹部脂肪低,參與有規律的體育活動,不抽煙和少酒,以及飲食富含水果、蔬菜、魚、酸奶、堅果和富含纖維的食物,少量紅肉和加工肉。

研究發現,採用更健康生活方式因素可降低腸癌風險。與只有一個健康因素的人相比,有複合健康因素的如2、3、4、5種健康行為的人,分別有13%,21%,34%和37%的概率,可減少患腸癌風險。

研究人員說:「如果人們都遵循這五種健康的行為方式,超過22%的男性和11%的女性均可以預防腸癌的發生。」**

【大紀元2014年11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李曉清

相關連結:
三種檢測技術 幫助有效預防直腸癌
【健康1 1】瞭解大腸直腸癌(2)
【健康1 1】瞭解大腸直腸癌(1)
新唐人全新推出【 健康1 1】欄目——首期《關注大腸癌》
每年八千名!大腸癌病友抗癌直擊
重視預防直腸癌 新唐人健康展現人潮
【廣告】新唐人社區健康展 - 6/21在法拉盛Mall
豬哥亮親口證實 罹患大腸癌第二期
花旗球場變田徑場 紐約人挑戰直腸癌
息肉找上年輕世代 腸癌風險高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