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12 05:09:21chihta

舊文重溫

舊文一則:

冷眼旁觀政局,心裡想著大概又快有一位部長要下台了。大概不難看出吧,自從曾志朗前些天發脾氣、忿忿地指那些通用拼音派是在搞革命後,頂上的烏紗帽其實就顯得有些搖搖不穩而欲墜了。但我覺得曾部長這次如果真的這樣下台不幹也好,總算還有點全身而退,保住一絲絲作為人與學者的尊嚴與風範。

然後,關於此次漢語、通用拼音之爭,我也覺得沒甚麼好再多說了;反正一堆人講的口乾舌燥,但當局卻展現一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話到嘴邊,我就又吞了下去。不過還是有些手癢,忍不住抄幾段魯迅在八十餘年前罵那些國粹派的話,作為此次拼音風波的註腳:

「現在許多人有大恐懼,我也有大恐懼。許多人所怕的,是『中國人』這名目要消滅;我所怕的,是中國人要從『世界人』中擠出。…想在現今的世界上,協同生長,爭一地位,即需有相當進步的智識、道德、品格、思想,才能站得住腳:這事極須勞力費心。而『國粹』多的國民,尤為勞力費心,因為他的『粹』太多。粹太多,便太特別。太特別,便難與種種人協同生長,掙得地位。有人說:『我們要特別生長;不然,何以為中國人!』于是乎要從『世界人』中擠出。于是乎中國人失了世界,卻暫時仍要在這世界上住!這便是我的大恐懼。 」

把文章裡的「中國人」換成「台灣人」,八十餘年後,我的大恐懼也是一樣啊。

重溫有感:
這文寫於一年餘前,關於上次中文拼音事件的風波之際。其實,我並沒有幼稚到不知道語言裡關乎政治、文化認同的複雜糾葛,只是越益受不了那種粗慥的政治正確語言、以及無限上綱的「反中」情結,所以就寫了這篇題為「當當文抄公」的文章,聊洩情緒。

曾公其人,我其實並不怎麼欣賞,而我的政治判斷現在看來也不及格,只是覺得魯迅的話,八十幾年後,讀來還是觸目驚心、力透紙背,且異常貼近現實台灣當下景況,讓人不由有些感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