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9 19:23:09大瀦

山西大同=華嚴寺,九龍壁,善化古寺與五龍壁

華嚴寺位於大同市大西街,因屬於佛教華嚴宗的寺廟而得名。明中葉後整座寺院分為上、下二寺,各開山門自為一體,1963年又合為一寺。大雄寶殿,是上寺的主殿,殿內有五方佛和二十諸天等明代塑像,四周壁面為清代罕見。頂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塊,大部為清代製作,所繪圓環、龍鳳、花卉、 梵文等圖案,極富變化。殿內還有一座2.5米高的木構樓閣模型,是仿製明代大同城西北角的乾樓而作,為研究明代大同城樓結構的重要實物資料。 它是中國現存的兩座最大的殿宇之一(另一座是遼寧義縣奉國寺大殿)。


大同有「龍壁之城」的美稱,大陸現存有九座各式龍壁,大同占有兩座 , 九龍壁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大同九龍壁位於市區和陽街,建於明洪武年間,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代王府的照壁也是中國現存九龍壁中建築年代最早、最大的一座,比北京故宮和北海的九龍壁早近三百餘年,大小約是北海九龍壁的兩至三倍。 壁高8米,厚2.02米,長45.5米。壁上均勻協調地分佈著9條氣勢磅礴的飛龍。 兩側為日月圖案。 壁面由426塊特製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 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壁底為須彌座 ,高2.09米,敦實富麗,上雕41組二龍戲珠圖案。腰部由75塊琉璃磚組成浮雕,有牛、馬、羊、狗、鹿、兔等多種動物形象,生動活潑,多彩多姿。

善化寺開創建於開元年間,又名「開元寺 」。靠近南城門,俗稱「南寺」,是大同城內的一所佛寺,後毀於戰火,到金代重修,是國內現存遼、金時期寺院佈局最為完整的一座。 其內有一座遼代木構和三座金代木構建築,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後晉初改名「大普恩寺」。 明正統十年(1445年)重修,敕名「善化寺」。 大雄寶殿中現存塑像三十四尊,皆為金代泥塑,現有的山門中國現存最大的金代山門,殿內有明代塑像四大天王,故也作為天王殿



 

大同五龍壁位於大同城內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側,建于明朝萬曆年間,原為興國寺山門前之照壁,1980年拆遷至善化寺內。五龍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下部為須彌座,座面雕有牛、馬、蛇、兔、鹿、狗。獅、象、膜鱗、狡倪等十多種動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中部寬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條四爪金龍,騰雲駕霧,大有龍飛虎躍之勢。正中一條金龍,為五龍壁之核心,龍頭向前,龍尾搖擺,鱗光閃亮,別具風采。兩側各有二龍互相對稱,中龍色澤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興雲播雨。南北兩側游龍、龍身略呈捲曲,昂首挺胸,伺機騰飛上空;頂部為仿木構建築形式,上有琉璃瓦覆蓋,下有琉璃斗拱支撐,兩端置有鴉吻垂脊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