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8 21:49:00太極現象

太極十三勢的誤解

-據說是張三豐的拳經:”一舉動周身俱耍輕靈………”到署名王宗岳的拳:”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到了也是署名王宗岳的-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沈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

再到

《十三勢行功歌訣》

十三總勢莫輕識,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梢癡。………

《十三勢》

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十三勢者,掤,履,擠,按,採,列,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者。掤履擠按,即,四方也。採挒肘靠,即,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

 

以上都署名王宗岳,再到現在普遍定論的說法:

 

太極十三勢,又名長拳十三勢,為太極拳中基本的八個方位打法和五種步法。涵蓋太極拳的「拳法」、「手、眼、身、步」及「心」法的要領。

 

太極十三勢:退

    • 四正:掤、履、擠、按。
    • 四隅:採、挒、肘、靠。
    • 五行:進、退、顧、盼、定。

 

王宗岳生平不可考,他的長拳只有八卦五行十三勢,發展自陳家溝長拳一路

「十三勢頭」。問題是這十三勢的普遍認知和太極的內涵可能已經膚淺的錯

了幾百年 怎麼說呢- 退

是陳家溝長拳一路的形式”,為了和太極接軌成了的說

可能性很大十三勢文後內涵講解變了調只是在拳的肢體形式

繞圈例如 :這十三勢都是以肢體動作在詮釋起式的上以手字旁和手式

在解釋表示,值得推敲,有點誤解。再下來以旋腰轉胯和身形纏絲帶動手式

,有了式的動作這"履"字就很有以身之意,勢的概念但十三勢裡面

又有個”,是一個部位名很奇??? 都是"勢 "的概念,怎麼

會出現一個部位呢? 的勢了要 "" 不會覺得也是可?

不是很多部位都可靠:--等都可以在十三勢名

目不對也多此一舉。有:是搞錯音是中原的土話

托起的意思誤會才會這麼所以起式雙手向上是托

這個土音那 "  " 又是怎麼呢? 用太極內功容易了解之前有寫

氣的八面支撐在太極立身中正靜身開始無極轉太極

已經出來接下來雙手起進入帶動勢和式了的氣”,構成

陰陽的道理用拳式動作也難以解釋不合乎邏輯其他

退都是太極氣加上帶動式的表

:”在氣勢上是陰陽開帶動手形式是上前後左右, 圓圈

這十三勢用十三勢行功心解和拳經論來詮理解較合理"十三勢"文

在淺顯的形式打轉,若以形的初期切入,漸進體會無可厚非,它不是太極

拳的核心,大部分人誤解了幾百年.....太極現象

上一篇:太極氣內煉詩

下一篇:太極現象說-3

雷公 2010-06-17 21:52:00

有機會可將楊前理事長演示的楊式武太極借你看看
與外傳拳架差很多

版主回應
好的-感謝 2010-06-18 23:04:00
雷公 2010-06-16 19:06:00

楊式的武太極傳說中有
但資料有限
我所見過楊前理事長示範的VCD與陳式差別很大

版主回應
<font size="3"><span style="FONT-FAMILY:PMingLiU;">難得共同對太極深沉體用的興趣</span><span styl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PMingLiU;">你的太極文章我有看過</span><span style="">..</span></font> 2010-06-17 08:17:00
雷公 2010-06-14 21:29:00

若以具體練法而言
楊式的練法
若以攬雀尾與龍回頭入手
卻是不錯的教學法
又合十三勢之意

版主回應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00;">若以攬雀尾與龍回頭入手,卻是不錯的教學法..</font>這我同意,形式上對初學者是容易了解的...</p>聽說楊式有文太極和武太極之分,武太極為楊氏秘傳和陳氏的打法較像,有這回事嗎? 2010-06-15 09: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