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22 11:12:15CT

不畏浮雲遮望眼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49 歲時因經商失敗, 生了一場憂鬱病, 情況嚴重到了無生趣, 數度想要自我了斷的地步. 所幸身邊有妻兒和摯友照料陪伴, 又勉強自己去學習氣功, 閱讀佛書, 病情逐漸好轉, 於兩年後終告痊癒, 而且還應了因禍得福之說, 51 歲時得一機會, 受朋友之託協助創立了兩家如今都已上櫃, 年營業總額逾一百五十億元的電子材料公司.

   63歲退休後回想起這段 驚異奇航”, 自問過去12年間到底發生何種轉折, 竟能獲得始料未及的勇氣, 智慧和能量, 參與創造了此一讓許多朋友稱讚的成就? 較具體的答案應是: 在經歷那場病痛後, 我的人生視野突然大為開闊, 對生命的各種面向均有了較前清晰和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我終於了解對人生的許多困惑, 我們所感受的程度和我們思想的高度及視野範圍成反比 : 思想眼界層次愈高, 困惑程度就愈小愈少.

    這道理不僅適用於個人, 也適用於企業, 以迄社會和政府等各類組織的領導人物. 台灣這些年來無論是知識分子, 社會意見領袖, 民意代表, 甚至各級政府領導人的思想層次和視野, 許多似乎都侷限在我們身處的這個彈丸小島上.

     我們的許多政經和社會問題, 若置於較高層次和較寬闊的視野下審視, 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和難以解決, 可惜卻都因我們同胞和政府各級領導人胸襟和視野的限制, 這些年全成了各說各話, 和無止息的內鬥, 以至模糊了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 限制了國家未來發展的能量.

   要提升眼界和開闊胸襟, 大家必須虛心設法不斷吸取台灣以外其他國家的各種相關知識和經驗. 現代網際網路和資訊的傳播如此發達, 既使足不出戶也能知天下事. 我們要謙遜的了解, 影響台灣未來發展的外在因素千絲萬縷, 絕非我們自己單獨能夠解決.

   很多問題如不置於比台灣更寬廣的系統裡觀照, 絕無法獲得較清楚和客觀的真相, 也就無法獲得較妥善的處理. 而要能看清我們目前在國際社會中的處境, 未來該走的方向, 目標和路徑, 我們的同胞, 知識份子和社會及政府領導人, 除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和視野之外, 別無他途.

   了解國際情勢的人,無論國籍,大都知道影響台灣未來最大的因素無疑是台海兩岸的關係,而影響台海兩岸關係的因素,除了兩岸政府的政策之外,美國對統獨議題的態度,以及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和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情結等,每一樣都扮演著更具決定性的影響力量.無論主張統一或台獨的人,都不能無視於這些客觀存在的力量,而自以為是的堅持一廂情願的思維.

   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和政黨若持續將精力耗費在無止境的內鬥, 則某些人整天掛在嘴上 愛台灣的口號, 難免顯得荒缪可笑, 因為既使兩千三百萬同胞同心協力, 況且不見得能解決未來台灣在國際上政經的困局, 像眼前如此分裂的社會, 要如何面對未來日益艱難的挑戰? 而某部分人口中不斷喊著 愛台灣”, 究竟有何意義? 思之令人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