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 "飛瀑" 的聯想
2011. 3. 26
飛瀑 余光中
不是失足更不是自盡
一路從上游奔騰而來
是來赴懸崖的挑戰
飛吧,轟動千山的一縱
把生命揚在半空
乘著最透徹的一刻
把危機化成了生機
這壯烈的交割典禮
這一去,就是下游了
那一堆獰怪的亂石
全在那下面等我
要把我撞傷,撞碎
撞成飛沫和漩渦
卻攔不住
向一個出海口
奔騰而去的決心
余光中去年發表的這首作品,勾起我許多的聯想。
幼時喜讀偉人傳記,尤愛讀為保護社稷國家人民的福祉,而捨生就義的偉人故事。年紀漸長,始知這種人,稱作 “英雄”。
中國歷史上不算太長的英雄榜中,最亮眼的一顆 “巨星”,當數那位西元前230年,隻身在大庭廣眾前刺殺秦王的荊軻了。直到今天,每次讀到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的詩句,胸中總不免興起像荊軻啟程之際的悲壯慷慨情懷,而耳際迴旋的,是他氣壯山河的步伐聲響。
滿清末年,因戊戌變法失敗,遭慈禧太后追捕的譚嗣同,原本來得及和梁啟超一起逃往日本避難的,卻因他深信要逼使慈禧推行新政,流血甚至犧牲生命是必要的代價,而他就是那個注定必須留下來付出代價的人,結果慈禧太后不費吹灰之力就將他活逮, 斬首示眾。
後世稍有血淚的人讀了這段歷史,無不心如錐刺,痛楚莫名。惟那時候的譚嗣同,心如止水,無畏無懼,無怨無悔。每次讀他就義前在獄中寫的訣別詩句 -- 我自橫刀向天笑 -- 就不禁興起要仰天長嘯的衝動.
好一個頂天立地的漢子!
後來為推翻滿清,追隨孫中山搞革命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那一票革命志士,如陸浩東,林覺民,黃興等人都是英雄人物,都像余光中筆下的 “飛瀑”, 他們 “一路從上游奔騰而來,是來赴懸崖的挑戰。飛吧,轟動千山的一縱,把生命揚在半空,乘著最透徹的一刻,把危機化成了生機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高行健, 前些年寫了一齣沒有故事, 名為 “扣問死亡” 的舞台劇,用顛覆傳統的另類手法, 探討生死問題. 該劇在法國馬賽上演時, 曾轟動歐洲藝文界, 劇本的結語說 : 死亡既是必然,談論生命的意義其實都是無聊和枉然之舉。他認為如果一定要給生命找個意義,也許死亡那一瞬間的 “身影” 和 "姿態” 差可言之。此余光中筆下那 “轟動千山的一縱” 的姿態之謂耶? 又, "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亦此之謂耶?
上一篇:殺人生意有人幹 賠本生意無人做?
下一篇:那些錢都花到那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