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6 16:56:37CT

做你所能 愛你所做

2009. 2. 26

 

 

全球經濟陷入空前的大衰退,東西方各國紛紛湧現讓人膽顫心驚的失業潮。據報載,今年 (2009) 全球的失業人口,估計將逾五千萬人。我國的失業率, 近幾月來, 亦屢創歷史新高, 迄今已達5.13%.

 

為因應此一險峻的經濟情勢所可能或已引發的社會和政治問題,各國政府無不使出渾身解數,陸續端出各種企圖 救業的方案。

 

唯要紓解如此大規模的失業問題,光靠政府的力量是絕對不夠的。人民於要求政府提出有效對策的同時,似亦應思 自助天助的道理,對問題的解決或舒緩貢獻一份心力。譬如藉此機會,修正一下我們社會長久以來,選擇工作和職業的態度。

 

無可諱言,國人自古以來,對職業的貴賤,即懷有根深柢固的分別心。早些年代,士農工商的社會地位順序觀念,如今雖已淡薄,但年輕一代及大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擇業標準,仍存在著某種程度的貴賤思維,則是不爭的事實。

 

雪上加霜的是,我們大多數人,自幼接受的教育 (包括家庭教育) 總是強調,擇業或工作應以興趣為主要考量,或至少也要符合 學以致用的原則。不幸的是,這些理想與現實差距實在太大,兩者能全然吻合者,在實際的生活裡,猶如鳳毛麟角。

 

以我畢業的大學法律系而言,每年自該系畢業的學生中,最終真正從事與法律相關工作的人數,恐不及百分之十,所以若大家都堅持 學以致用的原則找事,則此系畢業生的失業人口豈不嚇人?

 

這只是一例,其他所有科系的畢業生,遭遇的就業市場之供需情況並無二致。至於畢業後,能找到真正與自己興趣相符的工作者,為數就更稀少了。

 

我常懷疑,過去在我們國家中,因對工作缺乏興趣,或因工作無法 學以致用而失業的人,佔所謂 失業人口的比例究竟有多少? 我猜相較於西方國家,比例應會高出甚多。

 

西方人對職業極少有貴賤之分,如所週知,英美各國的大學畢業生,甚至具更高學歷的青年人,在加油站、飯館、大賣場、及各種工地,靠出賣勞力,養家活口的人,多不勝數,且無人在意。否則過去數十年來,他們政府每年公佈的失業人口比例,絕不可能是個位數字。

 

日本經濟於過去近二十年,幾乎停滯不前,唯失業率卻未見異常的高漲。據我個人的觀察,原因之一應是他們的人民,於19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滅後,變得較以往 認命

 

許多失業的人,在經一番心理的爭扎和調適後,不再過於計較工作或職業是否合乎他們的興趣,也不再堅持或挑惕報酬與工作條件。加上政府積極輔導、訓練他們學習新的專業技能,轉換工作跑道, 日本的失業問題,才未因經濟的長久停滯,而持續惡化。

 

此次經濟衰退何時才會結束,連國際知名的專家學者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唯可確定的是,衰退過後,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往昔經濟持續高度成長的榮景將難以再現。搞不好大前研一的預言成真,台灣將步上日本後塵,經濟於未來十年都無法復原。

 

無論如何,今後我們同胞對選擇工作和職業的關念,都應徹底改變。譬如, 勞心的工作決不比勞力的來得高尚。實際上,以西方國家走過的道路觀察,今後我們社會許多勞力的工作,無論在量或報酬方面,都將勝過所謂的白領階級。又, 一個人從事的工作與自己的所學或興趣一致固然可喜, 唯大半要靠運氣, 難以強求.

 

先生曾勸年青人要 做你所能,愛你所做而不要一輩子尋尋覓覓,非得找到自己興趣所在,或能 "學以致用" 的工作才肯罷休, 即是此意。

 

我高中畢業, 參加大學聯考, 考上第一志願台大法律系, 並非我本就特別衷情於法律工作, 而大半是趕流行. 因在那個年代, 能唸台大法律系, 走路都有風, 所以其實是虛榮心做祟.

 

畢業後, 一腳踏進企業界搞人事管理, 也是誤打誤撞, 而非事先擬好的計畫, 但一路走來, 我始終秉持 "做我所能, 愛我所做" 的敬業態度, 盡力而為,  直到退休, 才有一點小小成就. 有人曾謂, 態度決定成就, 個人深然其說.

 

所以, 無論從對自己或家人的責任而言,吾人都應以 做我所能,愛我所做的態度,去面對我們的職業和工作生涯。為人父母和教師者,也應於平時多灌輸孩子們這樣的觀念,將來才不會給他們和社會帶來無端的困擾。

moonchen 2009-03-03 14:21:52

You are lucky, though you have met turbulence on your flight in career. But who does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