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22 02:21:24案有書
【隨想】新時代的優勢與考驗
隨著七年級生漸次進入職場,對於新一代年輕人的批評在財經雜誌或電視報紙隨處可見,不外乎幾個論點:抗壓性不夠、過於重視享樂、太過自我、不求上進‧‧‧。這裡我要講一些不同的論點。
這些批評新一代年輕人的話其實並不公允。我的身份是六年級前段班,勤儉持家規規矩矩的上班族。沒錯,和七年級的人比起來我的行事作風算老派,但與我的父執輩比起來,那些對七年級生的指責可以原封不動搬到我的頭上。我一年看的電影可能比我父母加起來一百年的歲月看得還要多(很驚人的事實)!!與上一代的人比起來我同樣是過於享樂不求上進,這是因為日子越來越好過的必然現象。當然近五年台灣的年均收入原地踏步,但成長的曲線畢竟維持了四十年,很了不起的成就。四十年來除了收入增加,整體的環境也不同了,我針對三點說說我的想法:權威的崩解、多元化的發展以及資訊時代的來臨。
在我喜歡的新聞台”阿拉不是一定要” (很讚的台,小胚芽強力推薦)(http://mypaper3.ttimes.com.tw/user/miaochyi/index.html)
裏頭有一系列的文章”大宅院裡的女人們”,講述舊時代女性受到權威的箝制,現在看來猶如天方夜譚。不論是家庭、職場,現在的人已經能夠大聲地說不合理的要求就是不合理!更驚人的地方是合不合理以我為準!!少拿什麼輩份來壓我。記得小時候不是這樣的,那時候還有黨禁、報禁,學校有髮禁和會打人屁股的可怕訓導主任。那是個有”反共義士”的年代,「不准」可以沒有任何理由。與現在偷渡客大陸籍新娘滿街都是相比較同樣是神話般不可思議。少年時期在權威無所不在的氛維下長大,我即使再叛逆也有其極限。然而現在的年輕人絲毫不把權威放在眼裡,這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成長環境使然,甚至這到底是不是個罪名都有待商榷。我要說:反抗權威這想法本身並沒有錯,就好像刀子是中性的無關善惡,錯的是拿刀的人。以前的人會因為無聊的原因受到壓抑,現在的人知道要反抗了當然是好現象。問題是:如果淪為為反對而反對無法忍受任何紀律,不明白限制背後的深意及考量,那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了,不可不慎。
權威崩解導致了另一個影響就是整體社會的多元化。從前的職業可用士農工商簡單道盡,現在同樣一個”工”字就有無窮盡的含意。職業運動員、SOHO族(Small Office/Home Office)、有人甚至可以靠書評/影評混飯吃。美食家、旅行家,各種奇奇怪怪的小眾文化開始發芽茁壯。拿我喜歡的推理小說為例,以前只要看完福爾摩斯、亞森蘿蘋、克莉絲蒂、艾勒里昆恩、梅森探案以及一些日本的作家(Sorry不舉例是因為我看極少日本的推理)就差不多看光光了,這就是推理迷的疆界。一直到25歲我都沒接觸社會寫實派,以為本格派就是一切。近年來不斷有新的作品被引進,推理小說的主人翁不再限於聰明的偵探,還可能是法醫、教授、頹廢的退休警察,甚至是殺手。出書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我看書的速度。看得更多,想的更多,現在的年輕人要超越我簡直是輕而易舉。問題是,社會多元化同時模糊了焦點,唯有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才能從海一般遼闊的世界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一點很不容易。
數位革命是多元化社會的推波助瀾者,電腦和網路的發展我認為重要性甚至可以和”文字發明”相提並論。文字的出現讓人類的智慧能夠累積,工業化讓人們的足跡不受限制(想想什麼叫做”進京趕考”吧),而網路讓人們的思想能更快速的交流。早期網路上有用的資訊大多是電腦相關的知識,因為畢竟電腦操作和網站架設有其門檻。隨著電腦使用越來越人性化,其他領域的人也逐漸能夠和全世界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前我們學習的模式是導師和圖書館查資料,容易碰到瓶頸停下來,很難找到剛好知道的人。現在不明白的事只要上搜尋引擎找找總能有個蛛絲馬跡,端看你求知的企圖心有多強。從前博聞強記是有價值的特點,現在某些部分可以用網路取代,新時代的老師僅僅博聞強記是不夠的,還要能有自己的詮釋,否則會逐漸被網路取代。好的網站能夠匯集五湖四海的好漢綻放出精彩的火花,或者提供站長揮灑的空間隨意展現和全世界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前的人很難有發表作品的空間,現在不怕沒人看,只怕你自己沒有料。試想,在這樣絕佳學習環境成長的新人類,要超越我根本是反掌折枝一般容易。問題還是一樣,工具雖然很好用但還是要使用者有堅定的目標和毅力才能夠專注,從茫茫網海中辨別資訊的價值和真偽。
姐說新時代的人雖然佔盡優勢,但因為資料量太多唯有菁英才能夠做取捨,反而造成強者更強弱者恆弱的現象。而菁英不論是在什麼時代都會有成就,像曹操知名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所以即使時代改變了階級的流動還是有限。我不談這麼深沈,只說:新一代的年輕人有了新的優勢,同時有新的問題要面對,並不止是「草莓族」三個字這麼簡單可以道盡。
這些批評新一代年輕人的話其實並不公允。我的身份是六年級前段班,勤儉持家規規矩矩的上班族。沒錯,和七年級的人比起來我的行事作風算老派,但與我的父執輩比起來,那些對七年級生的指責可以原封不動搬到我的頭上。我一年看的電影可能比我父母加起來一百年的歲月看得還要多(很驚人的事實)!!與上一代的人比起來我同樣是過於享樂不求上進,這是因為日子越來越好過的必然現象。當然近五年台灣的年均收入原地踏步,但成長的曲線畢竟維持了四十年,很了不起的成就。四十年來除了收入增加,整體的環境也不同了,我針對三點說說我的想法:權威的崩解、多元化的發展以及資訊時代的來臨。
在我喜歡的新聞台”阿拉不是一定要” (很讚的台,小胚芽強力推薦)(http://mypaper3.ttimes.com.tw/user/miaochyi/index.html)
裏頭有一系列的文章”大宅院裡的女人們”,講述舊時代女性受到權威的箝制,現在看來猶如天方夜譚。不論是家庭、職場,現在的人已經能夠大聲地說不合理的要求就是不合理!更驚人的地方是合不合理以我為準!!少拿什麼輩份來壓我。記得小時候不是這樣的,那時候還有黨禁、報禁,學校有髮禁和會打人屁股的可怕訓導主任。那是個有”反共義士”的年代,「不准」可以沒有任何理由。與現在偷渡客大陸籍新娘滿街都是相比較同樣是神話般不可思議。少年時期在權威無所不在的氛維下長大,我即使再叛逆也有其極限。然而現在的年輕人絲毫不把權威放在眼裡,這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成長環境使然,甚至這到底是不是個罪名都有待商榷。我要說:反抗權威這想法本身並沒有錯,就好像刀子是中性的無關善惡,錯的是拿刀的人。以前的人會因為無聊的原因受到壓抑,現在的人知道要反抗了當然是好現象。問題是:如果淪為為反對而反對無法忍受任何紀律,不明白限制背後的深意及考量,那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在開玩笑了,不可不慎。
權威崩解導致了另一個影響就是整體社會的多元化。從前的職業可用士農工商簡單道盡,現在同樣一個”工”字就有無窮盡的含意。職業運動員、SOHO族(Small Office/Home Office)、有人甚至可以靠書評/影評混飯吃。美食家、旅行家,各種奇奇怪怪的小眾文化開始發芽茁壯。拿我喜歡的推理小說為例,以前只要看完福爾摩斯、亞森蘿蘋、克莉絲蒂、艾勒里昆恩、梅森探案以及一些日本的作家(Sorry不舉例是因為我看極少日本的推理)就差不多看光光了,這就是推理迷的疆界。一直到25歲我都沒接觸社會寫實派,以為本格派就是一切。近年來不斷有新的作品被引進,推理小說的主人翁不再限於聰明的偵探,還可能是法醫、教授、頹廢的退休警察,甚至是殺手。出書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我看書的速度。看得更多,想的更多,現在的年輕人要超越我簡直是輕而易舉。問題是,社會多元化同時模糊了焦點,唯有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才能從海一般遼闊的世界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一點很不容易。
數位革命是多元化社會的推波助瀾者,電腦和網路的發展我認為重要性甚至可以和”文字發明”相提並論。文字的出現讓人類的智慧能夠累積,工業化讓人們的足跡不受限制(想想什麼叫做”進京趕考”吧),而網路讓人們的思想能更快速的交流。早期網路上有用的資訊大多是電腦相關的知識,因為畢竟電腦操作和網站架設有其門檻。隨著電腦使用越來越人性化,其他領域的人也逐漸能夠和全世界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以前我們學習的模式是導師和圖書館查資料,容易碰到瓶頸停下來,很難找到剛好知道的人。現在不明白的事只要上搜尋引擎找找總能有個蛛絲馬跡,端看你求知的企圖心有多強。從前博聞強記是有價值的特點,現在某些部分可以用網路取代,新時代的老師僅僅博聞強記是不夠的,還要能有自己的詮釋,否則會逐漸被網路取代。好的網站能夠匯集五湖四海的好漢綻放出精彩的火花,或者提供站長揮灑的空間隨意展現和全世界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前的人很難有發表作品的空間,現在不怕沒人看,只怕你自己沒有料。試想,在這樣絕佳學習環境成長的新人類,要超越我根本是反掌折枝一般容易。問題還是一樣,工具雖然很好用但還是要使用者有堅定的目標和毅力才能夠專注,從茫茫網海中辨別資訊的價值和真偽。
姐說新時代的人雖然佔盡優勢,但因為資料量太多唯有菁英才能夠做取捨,反而造成強者更強弱者恆弱的現象。而菁英不論是在什麼時代都會有成就,像曹操知名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所以即使時代改變了階級的流動還是有限。我不談這麼深沈,只說:新一代的年輕人有了新的優勢,同時有新的問題要面對,並不止是「草莓族」三個字這麼簡單可以道盡。
上一篇:【隨想】兩隻眼睛,妳看見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