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世界-黯然幽微的寂靜 鄭政煌當代水墨作品
世界非世界系列 水墨木刻木板 150×42.5㎝ 2016
生活
雖然這幾年鄭政煌歷經了生活上的諸多困頓,使其創作時間被壓縮,但創作所該下的心思卻一點也沒少,用了二年多的時間慢慢的雕琢出《世界非世界》的系列作品。面對他的作品時,總是那樣絕然獨立的吸引著我們的目光,他的不同不單是外在形式的差異性,更多是源自內在心理的獨特性所致,其氣質自然流露而溢滿畫中,這是堅持藝術的不可取代性,所呈現的獨特視覺形式,故和一般意義上的水墨畫大異其趣。做為一個思考型的藝術家,鄭政煌從形式語言的建構中,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思想體系。而其中以“水墨異質的介入”和“水墨語言的當代精神轉換”,最具有對水墨本質重構的探索,讓他的水墨創作在當代的表現上,有了新的可能性與探討空間。
藝術的創作論
思想根源
佛法對於自我存在的論述,認為人一共有眼、耳、鼻、舌、身、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八個心識的感知功能,配合色、受、想、行、識五種感覺狀態的蘊集,來感知自我的存在及構成對世界的認知。我們對於現實世界存在的理解,是經由感覺神經傳導後所產生的再製訊息,顯像在大腦中而被我們的感知系統所感知,並以此來確認我們的世界,與自我感覺良好的存在感。但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接觸過外在的世界,我們心識向來只是接觸到大腦內的內相分影像,人只活在自己的心識感官之中,虛幻的誤認意識"我"是真實的存在。然在虛幻的意識外還存在一個真實的阿賴耶識如來藏,一切世界皆由此阿賴耶識變現而生。現實既然虛幻不實,如何以虛幻的世界來標記真實,如何從中覓得一個真實的理體,故需要不同觀照世界的方式,來對自我做更深入的理解,這是佛法的核心思想,世界的構成也由此展開。故我們可以經由金剛經的句子「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為切入點,由此來認識鄭政煌其創作的方向及意涵。
一、 水墨異質的介入
水墨中版畫異質媒材的介入,這是藝術家基於自身創作經驗的自覺,而材質的運用必須符合創作思想的必然性,如此在材質上的運用才能適切。對於水墨異質材質的介入和運用,作者將版畫木刻板的經驗介入水墨畫之中,讓筆墨、木紋及刻痕三者相互介入,在相互融攝與磨合間產生了獨特的視覺效果,讓原本以紙張為底材的水墨畫,從傳統的空間脈絡中抽離,並對新的空間觀點產生催化的作用,這更深化了水墨空間場域的研究。傳統水印木刻與水墨本來就有很大的關聯性,這在傳統的版畫裏,如楊柳青版畫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故之間差異性及擴張性,就被合理化的融合運用,因此畫面中墨、木板及刻痕的出現,總是出人意料卻又顯現情理之中的和諧。
心識空間
異質材料的介入,產生二元與三元空間的衝突性,讓我們對畫面起了一種衝突性的美感及關注度。看到畫面中傳統水墨留白的部分,被細密的小圓刀的刻痕所替換,平面的木板經由雕刻所形成的凹凸效果,讓外部空間具有光一樣的閃耀效果,使得空間的表現層次更加豐富真實,讓單純的水墨空間有了更為真實的空間層次。由"滿"取代"空"的意象,然這也意味著空間的替換,由空靈想像空間轉換成物質空間,藝術家似乎有意要將時空拉回到一個物質的世界,然這些空間面積隨著後面作品的表現,卻越來越少且變得不重要,逐漸又將我們過渡到另一個未知的心識空間,畫中將物質與心識空間並置,讓觀者順著畫意能往內觀察認識自己,且暗示我們正處在一個將虛幻當成真實的狀態中,也像在說明物質似乎不是最重要的。由刻痕到水墨繪畫空間過渡中,所營造出層層疊疊虛幻的非現實空間,如迷宮一般使我們置身於迷霧之中,而多重移動視點讓我們在搜尋畫面時,更產生了對現實的疑惑感。當由外窺視的大眼球與觀者的眼睛對望時,到底是何者為真的虛妄性油然而生,使我們不斷的在觀察內在心識活動,如此自然會對自我(意識)存在的真實性產生質疑。而這懷疑逐漸在我們看畫的過程中擴大,使我們從現實空間轉入心識空間的變化的討論,更能營造對空間無限的想像,且畫面中所呈現出文化的底蘊,能展現出了藝術家開放和寬廣的文化視野,讓水墨的探討有了最大包容性和可能性,藉此試圖發展出與之相對應的語言系統,這從畫面中的安排很容易就能感受到的意趣。作品中將二度平面與三度空間同時並置,及外在的現實世界與自我內在覺觀空間的轉換,營造了一個空間與時間創造性的模糊,這可被認為在水墨上完成從傳統到當代的文化、空間轉型的論述,呈現了新式水墨內在精神、心理的形式轉換。而異質材質相互介入,更體現出傳統中某些精神文本的傳遞,使其能順利過渡到當代水墨意義的背景之中,這視覺語言的邏輯轉換企圖,都能讓我們看到藝術家的心思和用意。
世界非世界系列 水墨木刻木板 37×151㎝ 2016
二、水墨語言的當代精神轉換
當代介入
傳統水墨的形式語境,在當代的環境中逐漸失去詮釋的能力,這是鄭政煌很早就意識到的問題,故其致力水墨的當代文化語境的重建,企圖以特定符號為媒介,努力拓展水墨藝術在當代藝術上的負載能力,最終實現水墨藝術的當代性之轉化。水墨融入當代社會適應新環境,這是水墨革新必然的過程,只是要如何如介入及以什麼形式介入,那麼水墨自然也該反應當代人的審美觀,藉此進入一個公眾的美學範疇,故水墨在當代的視野中應以何種姿態出現,它不僅要有傳統的繼承,更要有多元性和創造性的體現,這考驗著藝術家對當代資訊掌握的敏感度及精神深度。故我們可以從 “筆墨”“精神底蘊的重構”“繪畫圖像的詮釋”這幾個特點,來了解藝術家如何以當代態度的介入,對水墨語言的當代精神轉換的詮釋。
筆墨
筆墨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自己的語境和上下文本關係,乃是映現時代氛圍及相應的文化思維,筆墨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符號象徵。而筆墨作為傳遞繪畫內涵的媒介,必然會因環境的改變而有重新討論的空間,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才能對筆墨有真正的理解與把握。水墨畫境的顯現不單只從筆墨中呈現,固然筆墨能反映著創作者的內在精神,但仍須與其他繪畫語言一起搭配,才能將其意境充分的表達出來,絕非只有筆墨能單獨存在即能辦到,故從此意而言,要達到相同的目的,就不一定單在筆墨上用功。藝術家顯然放棄了單純對傳統筆墨的繼承,選擇跳過傳統筆墨來銜接水墨精神的傳承,其認定的事實是,藉由其他的繪畫語言來補足對筆墨的不足,來完成水墨精神的繼承與革新,或許如此也更能看出,在現代環境下水墨圍於筆墨的局限,透過其他方式發展水墨的另一可能。而其作品無論在觀念、技巧、表現上,都脫離了傳統的筆墨意趣,固然仍以小楷的中鋒勾勒線條,但已非是傳統對筆墨線條的概念,而是單純描繪物體的輪廓線。墨色則是以小筆壓扁沾著乾墨擦刷出物體的體量感,較類似素描的處理方式來表現色調,在墨色上也不是傳統對皴法的要求。顯而易見的是筆墨的作用在其作品已居於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是造型、材質、時間、空間的展現,故在局部背景上雕刻凹凸來加強空間的差異性,及許多的留白處及色面,讓木頭的紋理自然在畫面中的出現,而黑白的墨色及偏黃的木色質地,構成作品整體的色彩基調,顯現出渾厚、潤澤、蒼茫的映象,讓材質的特質增強畫面的可讀性。更以新的視覺意象使得畫面中,保有傳統的精神與意境,卻在古意中有了當代的視覺風貌,在虛幻超現實的空間及時間流變,營造出一種內在心識的空間層次感,增強了水墨繪畫性語言的可信度。利用材質及繪畫語言讓水墨有了新的活水,讓非筆墨的“水墨藝術”,也能呈現傳統水墨“語言”背後的深層精神意蘊,這讓水墨的欣賞有了另有一番滋味。
精神底蘊的重構
每一種不同的藝術類型,都有它自己的內在精神意涵,而失去自己的精神內涵,就注定失去自己的畫種的靈魂,這是許多的當代水墨作品都忽視的問題。以西方繪畫的標準努力經營具視覺衝擊性的作品,一味要求圖像的奇特,而弱化了水墨畫背後意蘊細微品味的特點,故在其他畫種前就顯得薄弱。水墨如果不存在其特有的精神特質,那根本不需要使用水墨來表現,水墨固然需要革新,但不意味著要放棄精微品性的追求,把水墨畫變成粗率簡單、浮薄、誇張、俗豔的樣貌,水墨畫處於現代的革新轉型,難道不再需要這種精神精微的表現形式嗎?
世界非世界系列 水墨木刻木板 51.5×148㎝ 2017
水墨精神價值
傳統中國精神多與「空」「無」的思想有關,是很早就意識到物質的虛妄性,而捨棄了物質變異的不確定性及虛妄性的深究,認為意識精神的存在更勝物質,並在學習禪坐中,體會精神意志的昇華境界,而神識出離肉體到其他空間神游的觀念充斥在許多人的觀念裡,這樣的觀點也充斥在傳統水墨的作品中。鄭政煌也是依循著傳統水墨的思路,但其見解及表現上卻另闢蹊徑,其創作最終還是回到對人存在的討論,而這思想的基礎是建構在佛法唯識的理論上,如果用西方的語詞來詮釋,可用存在的狀態來說明東方的精神思想。而中國文化對存在的討論,並非只有理論上抽象的思辯,更多是在修行過程中自身實證體悟的結果,經由修行進到意識禪定境界的層次,來看待自身存在的真實性,而對修行層次的不同體會,反映在作品上的氣質也就有許多的差異。
傳承
傳統和當代對鄭政煌而言,不是相互對立而逕渭分明,在水墨讀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成為一種創作的基底,水墨的精神在無形中對我產生影響,而心境的覺受是經由生活與學習中被複製下來,並隨著創作的過程慢慢溢滿畫面,讓我的作品形成一種特殊的墨韻,而這特殊的氣質與傳統之間確實建立起緊密的關係,這不單是視覺形式上的繼承創新,更是精神上的流動與顯現,也是一種自我內在追求的審美精神。藝術家似乎特別在意藝術創作中的形式智慧,其並不直接呈現現象界的表象皮層,希望能展現出事物背後的隱晦內涵,由於過於隱蔽常常就需要轉喻,才能使人藉由轉喻來理解事物背後的內涵,從霧裡看花中撇見真實的身影,將看似熟悉的符號進行空間與時間的置換,而將某些符號在不動聲色中,由現實轉換成特定的精神意義。
水墨精神的詮釋
藝術家善於利用水墨的單純和純淨,巧妙將其融入自我的創作思維之中,而從《世界非世界》的系列中可看到,木板偏黃的色調有了古畫的血色及意象,畫中山水般的世界與傳統的形式有著顯著的差異,遠看與近看有著不同的想像空間。而堅硬的山體岩石處理得像似蠕動的生物,岩石變成有機體的生命,彷彿在畫面中緩慢的擴張呼吸,使得觀者的呼吸也隨之趨緩,意識在慢慢的擴張中,從肉體的禁錮裏遁進到靈識的作中,在安詳的狀態進入一個奇異的世界,人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切生物,更可以是一隻貓。循著畫家刻意安排的構圖及視覺動線,像在觀賞電影一般,隨著鏡頭的移動,使得觀者在畫面中穿梭遊走,有了心境上的變化,而在多重視點的游移跳躍,人從現實中跳脫而遁入一個太虛幻境之中。意識在一個個的岩洞水潭之中穿梭,不斷的在尋覓著,在濃烈的探幽尋密的氣氛中,內觀自己的各種心境細微變化,來確認自身存在的關係。而相似的山巒巖洞也變得更多且繁雜,有著一種循環重複和無盡追尋的意象,雖然畫面依舊靜逸卻更為繁複,讓這單純寧靜的畫境中,多了一種不安的氛圍纏繞其中。山水景物不再是現實情境的表現,將自然山水奇景和內在的情境彼此交融,來轉喻表達內在的精神狀態,同時也呈現出宇宙秩序與直觀的並置,反應了精神層面上的特殊性。而類山水的意象傳達出某種精神性的氛圍,一種奇特的內在心理特質充溢畫面,這是一種不斷自我觀行的過程,所產生的精神狀態,特別的是將某種禪修的經驗以圖像方式呈現,是藝術家深入內心世界的寫照。在當代的環境中對於人性至善至美的追求,固然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理想,但不媚俗、虛偽、貪婪、勢利等,總是體現著一種對人格崇高的基本要求,而傳統水墨的內在精神與此卻有一致的相合性,對於精神境界高度的追求,一直是傳統中國水墨的核心,這種追求始終不失人性的溫度與靈光。如何在當代保有這樣的心境而將之表現在作品上,這是藝術家一直在努力思考的方向,而政煌的創作也在這樣的基調有了新的意象。
繪畫圖像的詮釋
鄭政煌的作品總是在嚴肅之中帶有一絲的幽默,於是大眾文化元素開始出現在其作品中,如大眼睛、單眼貓、飛碟、飛機等圖像,毫無忌憚躍然畫面。在一個寂然肅靜的畫面中,大眾文化元素與水墨山水彼此衝撞般的偶遇,似乎暗喻對象物已產生了轉換與質變,而其創作的巧思恰恰經由轉喻與模糊化,來體現形式哲學的意涵,將看似熟悉的符號進行場景的置換,成了既陌生又奇特的熟悉情境,由此強調心識活動的精深奧妙,是藝術家對內心世界深入觀照的心得,如此“轉喻”就成為一種創作的媒介,就成為其特殊創作方式。
情境
《世界非世界》系列在許多以山水圖象為創作的作品中,總能吸取更多的目光,在傳統山水主題中加入了新意象與內涵,擺脫單純的自然摹仿與直觀。以大湖石的概念發展出許多洞穴式結構的山水,呈現蒼茫、拙樸、渾厚、荒率、奇異、怪誕的情境,本該廣闊的大山大水意象,由於開始對自我內在世界的細微的觀察,意識經由內觀而向內攝受,身體不斷縮小而意識卻逐漸擴大,恍然進入了一個迷宮般的地底世界,仔細一看原來已置身在一個巨大的地底世界,本該是狹小的洞穴,突然變成無限開闊的世界,行星山河大地似乎在地穴中展開。眼前的洞室中自有其天地,像似一洞一世界的感覺,彼此之間相互穿插卻又似毫無關係,其中複雜又有其一定的秩序,時而險峭峻奇時而荒率蒼莽,時而飄渺微茫時而黯然寂靜。經歷了萬古侵蝕的溶洞,山體岩石呈現光滑的質感,使人對於本該堅硬的岩石產生錯覺,恍惚變成如人體般的有機體岩石,在婉延扭曲的姿態中宛然有了生命。而畫中多是乾燥奇峻的山岩,不見樹木翁鬱植被的山體,只見少數枯木展延的姿態,而山泉瀑布河流在靜謐荒涼中增加了些微生機,這時出現喘急的溪流、宣洩直下的瀑布、冰原冰山等景象,讓我們被這些奇異組合的景物所吸引,在心情上似乎有了特殊的期待。許多山徑洞穴好像有著奇特的景致,引領著人想要入內探詢駐足,而在自然的景色中,卻出現一些人為的山中小徑,在荒蕪人跡的山色中,格外的引人好奇,原來這些路徑早已有人經歷探索過,我們不過是依著前人的軌跡而行。我們隨著路徑而行,在進入後卻又像似走向死胡同中,感覺要碰壁絕望時,突然又感到前途一片光明,這讓我們進一步探索畫中所烘托出的神祕感時,一種異樣的心理氛圍正介入山水景物之間,心緒上起了奇特的化學反應,使我們在畫中流連忘返。這時當我們抬頭往上望,突然發現一個大眼睛似乎在對我們偷窺,此時觀者心理突然為之驚訝,有著一種被窺視的荒繆感,究竟是自己在窺視自己,還是別人在窺視我們,然這卻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疑情,這世界是如我們所見之實,還是另有蹊蹺。
而人的意象被單眼貓所取代,這在畫面中增添了一些幽默感,可說明生命的樣式雖有不同,但在本質上卻有相同的一致性,不斷在自我的覺受中獲得更多的滿足,來確定自我的存在。人·意識,肆意巡遊在荒亂中欲找尋一種秩序,努力的睜大眼睛觀察著內在心緒的各種細微變化,這也像是在質問我們,這個世界是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嗎?在不斷的反覆的詰問,確定自己所認知的,像是進行著禪思般的冥想觀行。飛機、飛碟、飛行器、單眼貓取代了傳統的仙人樣式,讓常在傳統靈山妙境中出現的仙風道骨的人物,改弦易轍在意境飄渺的山水畫境中出現,讓水墨的形式及哲思有了不同的呈現,讓時空在既定的框架中有了新的時代座標,這些新式圖樣雖然不大,卻在畫面中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我們產生怪誕荒蕪的奇異幻想,而在這樣圖式的安排使得一切都變得合理,讓我們在欣賞的時候,在心情上總是帶有一股青春的氣息,這是在他的作品中常會出現的感覺與意象。
世界非世界系列 水墨木刻木板 61×76㎝ 2017
結語
鄭政煌的作品中無疑在當代的環境中,有他自己對山水獨特的詮釋,在當代的許多水墨作品之中,無疑是具有抓住眼睛的亮點,總能讓人耳目一新而又有熟悉的感覺,以自然萬物的法則邏輯呼應於人的心識整體的認識,這不僅表現個人的主觀認知,還表現出天、地、人合一的直觀經驗,這是另一種觀照世界的方式,並在當代呈現其獨一無二的形式,故水墨山水畫在此轉換了不同的時代意義,使得在藝術的表現上有了更大的開放度,也讓我們在欣賞他的作品有著極大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