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膠囊下的沉思 ~ 探討鄭政煌的水墨創作世界
世界非世界系列 水墨木刻木板 70×75㎝ 2016
時空膠囊下的沉思 ~ 探討鄭政煌的水墨創作世界
文 / 陶文岳
「全球化」似乎已是21世紀的重要代名詞,因為藉由網路科技為發展媒介,在電腦虛擬時空中,人們較以往更便利悠游穿梭在不同國度,沒有時空界線。以臉書為例,猶記得2013年,臉書才剛剛對外宣布與慶賀全球使用量單日超過10億人次,到了今年2017年7月,臉書更一舉跨越了單日20億的門檻,達到每天22億人次的使用率,不到四年光景,這種鉅額增長速度,也對人類生活起了強大的影響與改變,可曾想像現在72 億全球總人口中,已有接近約三分之一強的人每天依賴使用著同一個網路媒介,而這個效應還在持續的擴大中……。
人們可能也都從古老的記憶中褪去,猶記得在很遠古的時代,曾經相信地球是“方形”結構,當時認定倘若有一天走到地球邊界就會掉下去的心理恐懼症,然而地球是圓的學說被科學家確立和證實時,甚至於除了地球之外,人們還持續對天上布滿的各種閃爍與遙遠的難以計數的星球發出強烈探求的好奇心,肯定的是從此人們的視野與想像空間再也不滿足於既定被框架上的知識。
當我們從超現實主義畫家們的作品表現上,發現他們來自潛意識的內心夢境呈現,這些奇特的幻想造境,像達利、馬格力特,甚至於恩斯特的創造表現,奇形怪狀的造型與奇特想像力的呈現,廣增我們不同於以往視網膜經驗與認知,似乎藝術創作不斷地引領增加我們去思考冥想,許多奇異的念頭被喚起,讓我馬上聯想起鄭政煌的創作,特別是他創造下的世界與非世界的樣貌,是來自於藝術家內省感悟,亦或是他個人私下才能達到私密奇異的境地。
鄭政煌說:「當心裡越是寂靜,世界的繁華就越顯得虛幻不實,突然產生懷疑究自己是否存在,而世界的種種樣貌不過是虛幻的投射影像。」他不斷的自我提問並回到個人的內在的精神世界去搜尋探討,並放任自己不斷地在各種未知與幽暗般的洞穴中穿梭,或在內心靜寂的小道中徘徊,我想藝術家正在努力找尋他的精神歸鄉之路,當某扇記憶之門被重新開啟後,他回到原本熟悉又陌生,潛藏於內心無量劫的記憶,並從自己內在綻放出光芒來,創意如泉湧般的爆裂開來……。
世界非世界系列 水墨木刻木板 144.5×75㎝ 2017
我們都知道“緣起性空”是佛教的慣常用語。所謂“緣起”,就是強調世間本就沒有獨立恆常而存在的東西,一切因緣和合因果,隨時會因時空流逝而改變。更深入地從心理與生理上來看,人們與自然環境不斷在生、住、異、滅的變化;從「緣起」到「緣滅」的過程,「諸行無常」變成一種循環式切換,“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互為因果,緣起雖帶動許多因素與條件組合,另一方面當條件改變,當然也跟著會轉變產生「緣滅」的跡象;也因為如此,時間的軸線才會綿長不絕,變成一種普遍性與輪迴必然率循環的法則。金剛經最後的幾句不就揭示的很明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鄭政煌是屬於思考型的藝術家,他結合了繪畫與版畫的創作,水墨線條與結構是畫面能量的轉換,他想在當代水墨表現的議題上去探索新的可能性表現,對水墨本質的重建。當水墨中被版畫的異質媒材所介入,必然會在畫面上起了不同的創作變化,他認為「材質的運用必須符合創作思想的必然性,如此在材質上的運用才能適切。」藝術家讓筆墨的運用、木紋肌理和版畫的刻痕三者相互介入,許多線條運用原有木紋肌理再雕刻線條產生律動感,並在創作過程與繪畫相磨合與融入,產生另類的視覺效果;一般原本使用的紙被木板材質所取代,抽離了傳統空間的脈絡,深化水墨空間場域,重新定義探討當代水墨創作的可能性。
「眼前所構築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由謊言及想像所虛構的世界,人不斷地尋找自己和人類集體共同存在的價值,曾經以為的世界竟如此脆弱及陌生,對於既有的價值開始產生疑問。這世界還有其他人嗎?還是只有自己存在而已,在空寂之後,只是無奈,還是無奈……」——鄭政煌
他有一個喜歡重複使用的圖像習慣,就是畫一個布滿指紋的手掌中伸出的一顆瞪大的眼睛。我們都知道在命相學裡,手掌上的指紋牽動著人的命運脈絡跡象與變化,而在中國古典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中,有特別神力的都具備了第三隻眼,像楊戩和殷郊。鄭政煌說:「在這艷麗絢爛擬真的資訊叢林之中,我努力地睜大眼睛,不斷的攫取眼前無盡的資訊,而優游其中感到快意,並感到自身存在的真實。」他畫的這顆眼睛的觀看方式很奇特,猶如鏡面般地,好似穿透映照與觀看內外虛實的世界。另一方面,他在畫面上也運用許多大眾文化熟悉的元素,像飛碟、飛機、大眼睛、單眼貓等圖像,這些圖像元素的介入,在他刻意安排下,讓原本營造的靜寂山水世界,猶如投石入水形成了漣漪的驚奇,這是視覺形象上的衝擊,暗喻對象物被異質入侵後的轉換與質變,也變成他個人的創作特色。
世界非世界系列 水墨木刻木板 圓形直徑50㎝ 2017
鄭政煌營造的山水就像經歷了千萬年侵蝕的溶洞樣貌,他不刻意在山水石上畫上皴法線條,相反的他讓山石呈現光滑平坦的質感,以柔軟細緻取代堅硬岩石表層,當我們的視覺穿梭於層層纏繞的岩石上,恍然間它們猶如宛延扭曲的人體在蠕動著,充滿了生命張力。看到這些景象,驀然想起禪宗六祖惠能從五祖弘忍處得到禪門衣缽傳承後,在廣州法性寺看到兩位和尚對著寺前的旗子在爭論不休:「一個和尚說:『你看旗子在動!』另一個則說:『是風在動!』惠能說:『你們兩個都錯了,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的心在動。』」 嗯……鄭政煌的創作確實是讓我們的「心」在動了……。
『你們兩個都錯了,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在動,是你們的心在動。』」 嗯……鄭政煌的創作確實是讓我們的「心」在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