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9 10:27:50冬琪

泛藍團結則二次政黨輪替有望

3月19日,親民黨舉辦“嗆扁”遊行,國親兩黨的心結表露無遺,甚至有部分橘營支持者要求馬英九下臺。泛藍各黨能否真團結在馬英九周圍,並在真誠合作基礎上儘快整合出一組眾望所歸的人馬,並以此為核心形成新的泛藍領導體制與權力分配方案,無疑將是泛藍重新奪回執政權的基礎。



泛藍須面對的若干敏感問題



一是還要不要“國親配”。馬英九代表泛藍角逐08“總統”選舉態勢大致底定,但是搭檔副手到底該如何抉擇,勢必牽動泛藍權力接班佈局和國親關係未來走向。



二是國親兩黨分合關係。炒作多年的國親合併問題,在馬英九接管國民黨後反而陷入停滯僵局。親民黨在04年“立委”與05年縣市長選舉連遭重挫,政黨版圖急驟萎縮,檢討選舉失利原因,歸咎於國民黨猛挖基層墻腳,從而使國親的互信降至冰點。而一波波擋不住的親民黨“立委”出走潮,更讓國親間的互動關係雪上加霜。



三是“軍購案”問題。國民黨原想在馬英九訪美(3月19日)前推出“國民黨版軍購案”,但是遭到多數泛藍“立委”反彈而不得不暫時擱置,顯示國民黨內、國親之間對軍購的認知還有不小差距。隨著“民親合作”破局和“馬英九效應”發酵,宋楚瑜試圖藉由強力反軍購立場,重新站回到深藍光譜,並順勢同馬英九進行切割,凸顯親民黨存在的“價值”;馬英九卻有意透過解套“軍購案”來區隔連戰路線,並搶奪淺綠選民和爭取美國支持;民進黨則將軍購議題與“國家安全”、意識形態挂鉤,千方百計逼國民黨主動為“軍購案”解套。因此,在軍購問題上,國民黨是處於“蠟燭兩頭燒”的窘境,在贊成與反對之間顯得進退維谷。而國民黨在軍購問題上如何拿捏,勢必影響到國親兩黨的關係和深藍選民的感受。



四是北高市長選舉。顯然,宋楚瑜是希望國民黨支持他通過“泛藍跨黨競爭機制”出來競選台北市長,這也是他未來支持國親合併和馬英九競選“總統”的交換籌碼。因此,宋楚瑜如果執意參選台北市長,除非能循“泛藍跨黨競爭機制”出線,否則將形同提前宣佈國親撕破臉,藍橘兩軍可能就此分道揚鑣。近日國民黨透露,宋若在4月10日提名登記截止前加入國民黨,還是可以參加國民黨北高市長初選,這是“迎宋條款”。但是,國民黨此舉根本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宋目前不可能放棄親民黨而加入國民黨,而且他也清楚他很難通過“國民黨初選機制”出線。



五是“立委”選舉。明年的“立委”選舉不僅“立委席次減半”,而且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這無疑對親民黨這樣的中小政黨極為不利。選前究竟還會有多少橘營“立委”出走,選後橘軍還能坐穩幾席“國會”席次,都是必須面對的殘酷問題。而未來國民黨如何同親民黨協調“立委”提名,以及如何分配不分區“立委”名額,才能既維護本黨利益又不引發友黨反彈,將是對馬英九智慧和魄力的嚴峻考驗。不少泛藍人士認為可在“立委”選後順勢合併親民黨,但是以宋強硬政治個性而言,他顯然不會輕易退讓。



泛藍整合的動力與阻力

動力方面



一是民意壓力。國親新三黨係出同門,不僅具有相近的政治主張和立場,而且選民結構具有高度的同質性。以往選戰的經驗教訓已讓泛藍內部對合作的重要性有相當共識,泛藍在2000年“總統”選舉、2001年“立委”選舉中均因分裂而挫敗,而在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2003年花蓮縣長補選中則因合作而獲勝。隨著2008年“總統”大選日益臨近,泛藍基層民眾要求國親合併的聲浪越來越大,據《聯合報》民意調查顯示:約70%的泛藍支持者贊成國親合併。



二是政治格局。“立委席次減半”和“單一選區兩票制”實施後,均是只對大黨有利而對小黨不利,勢必加速島內兩黨政治格局的形成,今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的態勢會越來越明顯,雖然中小政黨不會自此徹底消亡,但是生存空間必將被大大壓縮,將被迫逐漸向大黨集中、聚合。縱觀01年、04年“立委”選舉和05年“國代”、縣市長選舉,親民黨得票率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宋楚瑜的政治光環也日益暗淡,親民黨泡沫化趨勢日趨明顯。隨著島內兩黨政治日漸成型,國親合併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三是現實利益。隨著04年底“立委”選舉獲勝,05年底“三合一”選舉大勝,使國民黨重現執政契機。馬英九所具有的這種“未來性”,以及他一旦勝選帶來的巨大政治利益,勢必使“西瓜偎大邊”政治磁吸效應持續發酵。那些想參選公職的親民黨現任民意代表與黨內菁英,尤其是擔心以親民黨身份參選今年北高市議員會被棄保的現任親民黨議員,以及急於回國民黨耕耘、布樁07年“立委”選舉的現任親民黨“立委”,顯然對國親合併最為迫切與渴望;此外,宋楚瑜等親民黨高層也試圖借國親合併,向國民黨討價還價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阻力方面



首先,國親難以合併的根本癥結在於利益衝突。一旦兩黨合併,在行政資源匱乏的情況下,黨權的重要性更加突顯,雙方在權力分配上的矛盾將更難解決。至於紛擾不斷的路線問題,其實不過是權力之爭的折射而已。如果國親合併,如何協調“立委”提名,如何安置親民黨高層人士和眾多黨工,這些涉及現實利益的問題均亟待解決。



其次,親民黨高層人士出路問題牽動國親分合。宋馬兩人均是外省籍政治明星,相同的省籍背景和相似的政治追求,註定他們天生就有“瑜亮情結”。宋在04年“總統”選舉中敗選後政治光環逐漸消褪,親民黨也隨著政局演變逐漸呈現泡沫化跡象。宋楚瑜為了保住東山再起的政治資本,一度憑藉親民黨在“國會”關鍵少數地位,遊走于藍綠之間從中撈取政治籌碼。但是,隨著宋楚瑜多次錯失回歸國民黨的機會,以及馬英九順利當選國民黨主席,宋的政治舞臺因此被極大壓縮。今後宋如何規劃自身政治生涯,以及國民黨能否滿足他的要求,都將直接影響國親競合關係。



再次,核心價值的迷失亦影響了泛藍政黨整合。成功的政黨整合首先應該是理念整合,若沒有統一的核心價值來維繫,任何形式的結盟將不堪一擊。連戰曾說“團結需要信仰,理性導致分裂”,這裡的“信仰”實際上就是核心理念或核心價值,而“理性”則指追求個人權位、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泛藍各黨雖有相似的意識型態背景,但是缺少統一的“信仰”,尤其是近年來其核心理念在民粹壓力下趨於模糊,各種合作多是利益結合而非理念整合。然而,泛藍各黨若屈從於民粹主義壓力,不能找到並樹立自己的“靈魂”,不能在統一的核心價值上進行整合,必將使泛藍民眾不斷失望而導致支持基礎萎縮。也正是由於缺乏明確的核心價值,馬英九在兩岸政策論述上才呈現出,從“終極統一論”到“台獨是選項”,再到“維持臺海現狀”的左右搖擺。馬在兩岸政策上的左右搖擺,加上在軍購立場上的微妙變化,顯然已經影響到了他在深藍民眾中的形象。3月中旬的TVBS民調顯示,親民黨選民對馬英九的不滿意度比3個月前多了10%。



總體看來,國親新三黨加速整合併最終走向合併是大勢所趨。泛藍團結則是實現二次“政黨輪替”的基礎,一個分裂的泛藍還是無法戰勝有所下滑的泛綠。(鄧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