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0 08:27:3520736分之一

父親的錄音帶



1503371_336221476520688_34032318_n.jpg

作者 : 鄧惠文醫師

人生沒有解決的內心事件,總會幻化成各種面貌,帶著奇妙的考驗回來。 

出版社邀請我導讀一本書,剛開始只知道和父親有關。我想,談母親和女人的很多,談父親的機會似乎少些,便爽快地答應了。

收到書那天,拆開包裹,眼前出現的封面,是一卷老錄音帶。要說嚇到也好,要說再次體會祖師爺爺榮格說的「共時性」也好……幼年就失去父親,他的東西,我珍藏的也就是幾卷老錄音帶。和書中的主角一樣。 

您的父親還健在嗎?健在的父親,內心也不一定和您很親近吧?

誰不曾對父母失望?成長不就是這麼回事,只是意識多半不容許這樣的感覺被承認、被言說。青少年時,很容易想:沒關係,我和我的爸媽不一樣,或者是我會比他們好。

年歲增長,能力裝備愈趨齊全後,才開始面對內心的恐懼:以為的父母的弱點,不就是自己正在重歷的弱點!在最深刻交纏的愛情中,在最大的人際考驗中,身心承受最強壓力的時候,深處的不安終將暴露。

終究必須接受:父母並不是我們的萬能保護者。但是,如何才能接受? 

也許你說,我早就不期待我的父母是我的萬能保護者了,都是我在照顧他們,但,內心呢?我們仍然一次一次在疲憊時夢見,希望回到失落還未發生前無憂的童年,有一對無所不能的父母陪伴在身邊。

無論是現實中真正失去了父母,或是因失望誤解而在內心失去與父母的聯結,這樣的經歷難免形成一種不安。噩夢後哭著問大人,他們都說:「傻孩子,跟你沒有關係。」理智大聲呼喊:不是你的問題。不是你的錯。不是你造成的。但內在仍有著揮不去的困惑:一定是哪裡做不好……於是成為一個焦慮的孩子,一生嚴防自己犯錯,內心彷彿住著一個警衛,不斷提醒著:「已經丟掉那麼重要的東西了,你下次會弄丟什麼?」

在您的心中,父親犯過錯嗎?讓人失望過嗎?那個失望大不大?是私人的失望、社會性的光榮,還是於公於私都帶來羞辱感呢?

失去重要人物的創痛,使內心分裂為兩個對立的部分。一方面渴望珍惜所有和他有關的痕跡。另一方面,矛盾的是,因為失落受傷所以憤怒,「我不值得你為我留下來嗎?你不是說你愛我,你不是說我最可愛嗎?為什麼棄我而去?為什麼沒有為了我繼續努力?」於是,經年困頓於一種負面的自我信念:「我愛的人最後一定會離我遠去」、「我一定會把我愛的人和我們的關係搞砸」。在感情中不斷重覆從天堂掉到地獄的經驗,只覺疼痛又熟悉。從幼小時就經歷被拋棄,甚至沒有察覺自己一直處在傷痛中,原來傷痛還在。

人生沒有解決的內心事件,總會幻化成各種事件,帶著奇妙的考驗回來。

當考驗來時,別再拒絕,別再逃跑吧! 

當我們終於打開那塵封的痛苦,釋放它,重新認識父親的歷史與人格,才能拾回自己在失落所愛之人時,隨之斷裂的碎片。


上一篇:勇敢愛自己

下一篇:惜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