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6 16:28:29子心-妄想狂人

複姓-3

40公良 音ㄍㄨㄥ ㄌㄧㄤˊ

解釋

(1)複姓。如孔子弟子有公良孺。

姓氏來源

公良氏,是稀見的姓氏。根據姓氏考略》記載,鼻祖是春秋時期陳國公子良,公子良的後代合其稱號中的“公”與名字中的“良”。孔子的得意門生公良孺便是其後人。春秋時期陳國位於今河南省的淮陽一帶。公良氏的得姓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曆史。

41.漆雕 音ㄑㄧ ㄉㄧㄠ

解釋

(1)複姓。如孔子弟子有漆雕開。

姓氏來源

《路史》上提到,吳后有漆雕氏。而《史記•仲尼弟子傳》上姓漆雕氏的孔子弟子漆雕開、漆雕哆、漆雕徙父三人的記載,他們都是春秋時的魯國人,即今山東人,其中以漆雕開的名氣最大,他比孔子小8歲,以“習尚書,不樂仕”而著稱。古代的吳國,是傳自周文王的伯父泰伯。漆雕氏既然是傳自吳國,追本溯源,跟周文王所傳的眾多姓氏,當然都是“兄弟”關係了。自秦漢以後,這個複姓很少見到,但並沒有絕跡,今沈陽仍有此姓。不過,《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有,“魯漆雕開之后,單姓漆氏”的記載,這就不難知道這一複姓其少見的原因了。

42.樂正 音ㄩㄝˋ ㄓㄥˋ

解釋

(1)職官名。樂官之長,掌管國子之教。周禮大司樂,掌大學,為大樂正;樂師掌小學,為小樂正。

(2)複姓。如戰國時有樂正克。

姓氏來源

所謂樂正,就是管理樂師與樂器的官。樂正本來是周朝時的一種官職,在朝廷上,很受皇帝重視。在《元和姓纂》和《尚友錄》上都有“周官樂正,以官為氏。”的記載。由此可知複姓樂正便是傳自周朝,得姓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曆史。根據史書記載,樂正氏望出濟陰郡,即今山東省定陶的西北。這裡便是樂正氏家族的老家。

43.宰父 音ㄗㄞˇ ㄈㄨˋ

解釋

(1)複姓。如孔子弟子有宰父黑。

姓氏來源

根據《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弟子有宰父黑”可知,宰父氏得姓於春秋戰國時期,宰父黑是當時的魯國人。單姓的宰氏,根据《元和姓纂》的記載,是“周大夫宰孔,周公之後,以官為姓”。因此可論斷,宰父和宰氏原來是一家人,是由複姓改為單姓的。其發源地也應在魯國,即今山東。望族居魯郡(今山東滋陽縣西一帶)。這個複姓曆史很少見,至今還有很大爭議,至于是“宰父”還是“罕父”還有待考究。

44.穀梁 音ㄍㄨˇ ㄌㄧㄤˊ

解釋

(1)複姓。如戰國時人穀梁赤。梁

姓氏來源

從《姓氏尋源》上追溯,可知,穀梁氏望出下邳,因粱亦作梁,以穀種為氏而得姓。《元和姓纂》上也有提到“下邳有穀梁氏。”從這些文獻可以知道,穀梁氏是源出於山東的一個古老複姓,得姓於春秋時期,迄今已有2800多年曆史。《通志•氏族略》上提到的穀梁赤作《春秋穀梁傳》,在我國學術界很有聲譽。這個家族到了唐代已轉遷到了下邳,即今江甦省徐州東一帶地方。古今名人詞典,難找到穀梁氏的名人。

45.拓跋 音ㄊㄨㄛˋ ㄅㄚˊ

解釋

(1)複姓。北魏的姓。鮮卑族拓跋珪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併吞黃河流域,建立魏國。即南北朝時北朝的北魏。或作 托跋 ﹑ 拓拔 。

姓氏來源

《魏書•官氏志》記載:“黃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黃帝以土得王,北俗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氏。后孝文帝改為元氏。自是拓跋降為庶姓。”另《北史•魏本紀》、《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樣的記載。由此可知,北魏的拓跋氏的得姓曆史至今已有1600多年。鮮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內蒙古等地建立代國,後為前秦苻堅所滅。淝水之戰后,拓跋圭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國稱王,同年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先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孝文帝遷都洛陽。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東至遼西,南至淮河、秦岭為界。共曆17帝,171年。

46.夾谷 音ㄐㄧㄚˊ ㄍㄨˇ

解釋

(1)複姓。如金明將夾谷謝奴。

姓氏來源

由《姓氏考略》記載可知,這個複姓出於金代,女真加古部,後訛為夾谷。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稱帝,國號金,年號收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公元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先后遷都燕京(今北京)、開封。夾谷氏的得姓至今只有800多年的曆史,是姓氏中曆史最短的。

47.軒轅 音ㄒㄩㄢ ㄩㄢˊ

解釋

(1)高大的轅門。史記˙卷六十九˙蘇秦傳: 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

(2)黃帝的名號。

(3)星座名。共十七顆星,在北斗七星的北邊。

(4)複姓。如宋朝有軒轅損。

姓氏來源

從文獻資料可知,軒轅一姓起源於5000年以前,其始祖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據考證。一說如《史記•索隱》上所記載,認為是黃帝居軒轅之丘而有軒轅氏;一說是為黃近作軒冕之服,而被人尊稱為軒轅氏。總之,兩者都有可能,或兼而有之。一句話,如《漢書•古今人表》記載所言“軒轅,即黃帝也。”軒轅氏出自黃帝,其後代中有以軒轅為姓,這是無疑的。而“軒轅之丘”在今河南省新鄭縣的西北。由此可見,河南新鄭一帶跟每個炎黃子孫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



48.令狐 音ㄌㄧㄥˋ ㄏㄨˊ

解釋

(1)地名。春秋時晉地,故城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

(2)複姓。春秋時晉之魏顆封於令狐,後世因以為姓。如令狐楚、令狐綯。

姓氏來源

所謂令狐,本來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地名。這個地方的位置,根據《水經•凍水注》所記載的“令狐即猗氏地”,即今山西省猗氏縣的西方。那麼,這個地名又是怎樣變成複姓的呢?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原來,春秋時代曾經一度稱霸諸侯的晉國,在公元前376年的時候,被其大夫韓、趙、魏三家分晉。當時瓜分晉國的魏氏,是傳自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畢公高的裔孫畢萬,首先在晉國官拜大夫,聲勢一天比一天盛,到了畢萬的曾孫魏顆,由於跟秦國打仗立了大功,被晉君別封於令狐,並於傳到其子魏頡時,“以邑為氏”而姓的令狐。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曆史。

49.段干 音ㄉㄨㄢˋ ㄍㄢ

解釋

(1)複姓。如子貢弟子段干木。

姓氏來源

從《路史》和《史記》上的記載可知,春秋時期老子的兒子宗,先封於魏國的段邑,後封于魏國的干邑,後來“以邑為氏”合其封邑名而稱段干氏。段干氏得姓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春秋時期的魏國,在今山西省的芮城以北地區,所以段干氏的發源地應該是山西,後來逐漸向東播遷。望族居魯郡(今山東滋縣西一帶)。

50.百里 音ㄅㄞˇ ㄌㄧˇ

解釋

(1)一百里。比喻距離的遙遠。詩經˙大雅˙桑柔: 維此聖人,瞻言百里。

(2)古時一縣的轄區約百里,後轉稱縣宰為 百里 。後漢書˙卷七十六˙循吏傳˙仇覽傳: 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3)泛指面積廣大。莊子˙盜跖: 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4)城市名。在今甘肅省靈臺縣西。

(5)洲名。在今湖北省枝江縣東。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 縣左右有數十洲,槃布江中,其百里洲最為大也。

(6)複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百里傒。

姓氏來源

從《通志•氏族略》和《風俗通》上的記載追溯,可以知道,百里氏原來是虞國人,入秦後,受封於百里邑,子孫即以百里為姓,稱百里氏。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曆史。春秋時虞國位於今山西平陸北方,後世子孫轉遷到新蔡郡,並為望族。望族居新蔡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一帶)。

51.呼延 音ㄏㄨ ㄧㄢˊ

解釋

(1)複姓。如宋有呼延贊。

姓氏來源

《姓氏考略》有關於“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國改為呼延氏。”的記載。《漢書》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呼衍,按唐顏師古注,即今天所稱的鮮卑姓呼延。由此可知,呼延氏原來是匈奴族人氏,在漢代初期到中國來的,至今也有2000年的曆史。至於誰是第一個改姓呼延氏的,無從考證清楚。

52.東郭 音ㄉㄨㄥ ㄍㄨㄛ

解釋

(1) 東邊的外城。明˙孫仁孺˙東郭記˙第二十二齣: 家僮,可把禮物擺下,早出了東郭,到此墦間也。

(2)複姓。如春秋時齊有東郭書。

姓氏來源

《通志•氏族略》上指出,東郭氏是齊公族桓公之後也。而《姓譜》上記載,認為東郭氏源自姜姓,在春秋時期,齊桓公曾居住在東郭(東門外城),其子孫便“以其居住地名”東郭為姓,而稱東郭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春秋戰國時,齊國的位置在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附近,東郭氏的發源地便在這裡。

53.南門 音ㄋㄢˊ ㄇㄣˊ

解釋

(1)南城門。如: 臺北市的舊城門只有北門保存最好,其餘東門﹑西門﹑南門早就毀壞了。

(2)複姓。如商朝有南門蠕。

姓氏來源

南門,除一般通用的意義外,根據《史記•天官書》記載,古代把離地球最近的兩顆恆星,圓規座和半人馬座稱為南門星。《姓氏考略》記載指出,古代看守城郭南門的官,或居住於南門附近的人都以南門為氏。而《鬻子》中提到南門氏的始祖是南門蠕。南門蠕是商湯的七位佐臣之一。這樣說來,南門氏早在3700多年前的商湯之時便已出現了。根據考證,當時的得姓是“以官為氏”,而姓了南門。發源於河內郡,即今河南省境內黃河以北的武陟西南。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縣東南)。

54.羊舌 音ㄧㄤˊ ㄕㄜˊ

解釋

(1)複姓。如春秋晉大夫羊舌職。

姓氏來源

所謂羊舌,是晉的一個邑名。從《元和姓纂》、《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三書上考證可知,春秋時期,晉靖侯的裔孫受封於羊舌邑,其後子孫“以封地為姓”,稱羊舌氏。曆史上晉國位於山西省曲沃西北一帶,當時的羊舌是晉國的一個邑,因此說羊舌氏的老家在山西。望族居京兆郡(今陝西長安以東一帶)。

55.微生 音ㄨㄟˊ ㄕㄥ

解釋

(1)複姓。如春秋魯隱士微生畝。

姓氏來源

根據《路史》上記載的“魯公族有微生氏”,證明其出身極為高貴,是魯國公族之後。推溯起來,其祖先是曆史上的聖君周文王,因為,魯國的公族是周文王的後裔。曆史上的魯國,在今山東省曲阜一帶,微生氏家族的老家便在這裡。

56.公戶 音ㄍㄨㄥ ㄏㄨˋ

(1)複姓。如漢書儒林傳有公戶滿意。

57.梁丘 音ㄌㄧㄤˊ ㄑㄧㄡ

解釋

(1)複姓。如漢代大臣梁丘賀。

姓氏來源

《尚友錄》上指出,梁丘起源是以邑為氏。梁丘是春秋時代魯國的一個邑名,位於今山東省武縣東北的梁丘山之南。《春秋》上有關於齊侯遇於梁丘的記載,據考證,這位齊侯便是梁丘氏的開山鼻祖梁丘據。他找到梁丘山這個地方後,便在此地定居住下來,從此以後,他的後世子孫便以梁丘為姓,稱梁丘氏。望族居馮翊郡(今陝西夏縣)。一直到今天,山東梁丘山的山南,仍有一座梁丘城,雖經長久日晒雨露,石城仍高大完好秀麗。這座山城,便是梁丘家族的發祥之地,梁丘氏的後代在尋根探源時不妨去此一游。複姓梁丘名人少見,可能是後來改單姓的原因。

58.左丘 音ㄗㄨㄛˇ ㄑㄧㄡ

解釋

(1)複姓。如春秋魯國太史左丘明。

姓氏來源

左丘本來是一個地名,關於的得姓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根據《氏族博考》上記載,認為是因為左丘明居住在左丘,所以稱為左丘氏。左丘的始祖左丘明是春秋時期魯國太史,文才出眾,是著名的大文學家,撰寫《左傳》,亦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儒家經典之一。又一說法是因為齊國有一個地名叫左丘(今山東臨淄一帶),居住在這個地方的子孫後代,便以地名為姓。左丘氏的老家應是在山東臨淄。得姓曆史至今已有2400年左右。望族居濟郡(今山東淄一帶)。

59.公伯 音ㄍㄨㄥ ㄅㄛˊ

解釋

(1)複姓。如魯有公伯僚。

60.西門 音ㄒㄧ ㄇㄣˊ

解釋

(1)西邊的門。史記˙卷八˙高祖本紀: 將軍紀信乃乘王駕,詐為漢王,誑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 唐˙白居易˙履道西門詩二首之一: 履道西門有弊居,池塘竹樹遶吾廬。

(2)複姓。如戰國時魏有西門豹。

姓氏來源

《通志•氏族略》上記載:“鄭大夫居西門,因氏焉。”由此可知,春秋時代的鄭國有一位大夫居住於西門,其後,就以西門為姓,稱西門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春秋時鄭國位於今陝西省和華縣東南一帶。望族居梁郡(今河南商丘縣南一帶)。

61.公祖 音ㄍㄨㄥ ㄗㄨˇ

解釋

(1)舊日士紳對巡撫、按察司、道台、知府等本地長官的稱謂。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若非老公祖神明燭照,小女之冤,幾無所伸矣。

(2)複姓。如史記仲尼弟子傳有公祖句茲。

62.第五 音ㄉㄧˋ ㄨˇ

解釋

(1)複姓。如漢代有大臣第五倫。

姓氏來源

漢初,漢高祖劉邦鑒於關中地區長期戰爭,勞力缺乏,而過去的諸侯不忘復辟,於是他下令遷徙將一些諸侯的後裔遷來關中,既解決關中勞力缺乏的問題,其中田氏齊國被遷往園陵,因人口多,故按順序為姓,第五即遷徙中的第五支,田氏齊國的後裔。

63.東宮

解釋

(1)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亦借指太子。詩經˙衛風˙碩人: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 亦稱為 青宮 ﹑ 春宮 。

(2)複姓。如春秋時齊有大夫東宮得臣。

64.安陵 音ㄢ ㄌㄧㄥˊ

解釋

(1)地名。戰國時魏屬地,在今河南省鄢陵縣西北。

(2)複姓。

65.孤竹 音ㄍㄨ ㄓㄨˊ

解釋

(1)孤生的竹。周禮˙春官˙大司樂: 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 朱熹˙注: 孤竹,竹特生者,孫竹竹枝根之末。 文選˙張衡˙東京賦: 爾乃孤竹之管,雲和之瑟。

(2)樂器名。古代的一種管樂器。文選˙張協˙七命: 吹孤竹,拊雲和。

(3)複姓。

66.宗伯 音ㄗㄨㄥ ㄅㄛˊ

解釋

(1)職官名。周代六卿之一,掌管禮儀祭祀等事,即後來禮部之職。故後世亦稱禮部尚書為 大宗伯 ,禮部侍郎為 小宗伯 。

(2)受人尊敬、推崇的大師。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二˙皇甫冉: 每文章一到朝廷,而作者變色,當年才子,悉願締交,推為宗伯。

(3)複姓。

67.偪陽 音ㄈㄨˊ ㄧㄤˊ

解釋

(1)國名。春秋時的小國,位於今山東省嶧縣。左傳˙襄公十年: 夏五月甲午,遂滅偪陽。 杜預˙注: 偪陽,妘姓國,今彭城傳陽縣也。

(2)複姓。

68.角里 音ㄌㄨˋㄌㄧˇ

解釋

(1)地名。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南。亦作 甪里 。

(2)複姓。亦作 甪里 。

69.高堂 音ㄍㄠ ㄊㄤˊ

解釋

(1)屋的正室廳堂。文選˙左思˙蜀都賦: 置酒高堂,以御嘉賓。

(2)稱謂。對父母的敬稱。唐˙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詩: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 宋˙歐陽修˙漁家傲˙正月斗杓初轉勢詞: 正月斗杓初轉勢,金刀剪綵功夫異。稱慶高堂歡幼稚。

(3)複姓。如三國魏有高堂隆。

70.鮮卑 音ㄒㄧㄢ ㄅㄟ

解釋

(1)山名。在內蒙古科爾沁右翼之西,當地人稱為 蒙格 。鮮卑族名即因此山而得名。

(2)我國少數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族。分布在西喇木倫河、洮兒河間,因鮮卑山而得名。漢代時被匈奴打敗,分鮮卑、匈奴二支,匈奴亡後,漸移居匈奴故地。晉時為五胡之一,燕國慕容氏、涼國禿髮氏、秦國乞伏氏及魏國拓跋氏,皆鮮卑族。今為通古斯系。

(3)複姓。如元有灤州節度使鮮卑仲吉。

71.南郭 音ㄋㄢˊ ㄍㄨㄛ
解釋

(1)城郭南邊的外邑。宋書˙卷八十八˙沈文秀傳: 九月,又逼城東,十月,進攻南郭。 唐˙皇甫冉˙赴李少府莊失路詩: 君家南郭白雲連,正待情人弄石泉。

(2)複姓。如周代有南郭偃、南郭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