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7-07 11:20:56寂然

聽李敖的兩段話

……在一個人閱歷較多一點以後,他有時難免會發現,人間許多對立的問題,如是非、正邪、善惡、好壞等等,並不都是很草率就能斷定的。同時對立的情況,往往並不如想像中那樣明顯,對立的雙方,可能有混同的成分、相似的成分,甚至還有完全相反的尷尬場面發生……

……個人只有和群體的大多數一起浮沈,才能免於被殘忍對待,個人太優秀了、太特立獨行了,就容易遭到群體的迫害,群體是最殘忍的,個人比較好,群體比個人不是更好就是更壞,群體比個人極端得多。所以,優秀的個人如果優秀得過份,就得準備付出慘痛的代價給群體,做為「冒犯費」。所以,許多優秀的個人為群體做事,必須事先就得抱有最後還得被群體出賣的危險……

【李敖《北京法源寺》,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五月】

沈睡在書架上的這本太沈重的小說,終於再一次被我拿出來細心閱讀。

在不痛不癢的小氣文章讀得太多以後,有時難免希望讀一點有氣魄、有見解、有歷史感的作品。並不是說李敖的小說寫得很精彩,不過他以法源寺作背景寫康有為、譚嗣同、大刀王五等人的故事,的確是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不再亂發議論的李敖,在小說中借康有為等人之口說了更多觀點,於是,這本書好看和不好看之處,都全因作者的學識和好辯太外露,把小說寫得太不像小說。

歷史人物最易被人塗脂抹粉,歷史小說也往往有一點美化歷史的成份,細心讀覑李敖寫的大人物、大丈夫,心中不免傾慕,也就更能對照出其他人的卑劣與無知。然而,歷史歸歷史,現實歸現實,讀畢全書,慨嘆之餘,惋惜之餘,還是覺得李敖借小說人物說的兩段話夠意思,一個人一旦把這兩段話讀得太透徹,大概已經不需要再「有為」了。一個人要是搞不通這兩段話,其作為一定有限。有所為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