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04 17:30:26寂然
閱讀的靈魂風貌
我們把觀察集中在此間的書店,進一步可以回憶圖書生意未成為一個行業時,知識在澳門的傳播方式。我們也可以注意書和人的關係,甚至推展到書店和人的關係,我們在不同的書店內其實有不同的行為模式,誰敢說這些模式跟城市文化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無關?城市中的書店,流露出經營者的各種風情,形成城市的記憶,牽涉到人們對文化的感情。
記得從前本澳的書店不多,那是澳門的大學教育仍未普及的年代,市面上銷售的多數是暢銷書。主要的一兩家書店不進貨的書,一般澳門人是不會接觸到的。那時候我們想買更多種類的書,往往要到廣州到香港到台北或其他城市。在別的城市買書,總是有大開眼界之感,人家的書店店面大,書種多,店員有禮貌,有些書店的裝潢設計更別具風格,讓人感受到知識的溫暖和深度,絕不會冷冰冰。這些城市都養得起自己的書店,人家的書店可以包羅萬有,我們當然明白經營書店也是一盤生意,但那至少說明了在別的城市,書店可以賣各種各樣的書,什麼樣的書都會有人買有人讀,這就是文化。
你注意到嗎?澳門到今時今日仍然沒有一家像樣的書店,雖然近年市面上多了一些有誠意的小書店,書種也多了,但距離大城市大書店的那種格局仍然很遠。另外,這裡號稱是國際城市,但卻沒法養活一家外文書店,這絕對是各行各業的眼界都有局限的其中一個原因。也許,你會像許多澳門人一樣用最慣常的口吻說:“澳門就是這麼一個小城市,我們沒有條件跟人家攀比。”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無人做,你也許是對的。只是,今日的澳門“娛樂”事業太興旺,舖天蓋地,隨處可及,但人的心靈枯竭卻日趨嚴重,英語有句說話:we are what we eat,我們吃什麼就變成什麼,有人將之改成we are what we read,我們讀什麼就變成什麼,我一直相信那是真的,誰可以告訴我,此時此刻的我們,究竟變成了什麼?(《閱讀,無以名狀》之七)
記得從前本澳的書店不多,那是澳門的大學教育仍未普及的年代,市面上銷售的多數是暢銷書。主要的一兩家書店不進貨的書,一般澳門人是不會接觸到的。那時候我們想買更多種類的書,往往要到廣州到香港到台北或其他城市。在別的城市買書,總是有大開眼界之感,人家的書店店面大,書種多,店員有禮貌,有些書店的裝潢設計更別具風格,讓人感受到知識的溫暖和深度,絕不會冷冰冰。這些城市都養得起自己的書店,人家的書店可以包羅萬有,我們當然明白經營書店也是一盤生意,但那至少說明了在別的城市,書店可以賣各種各樣的書,什麼樣的書都會有人買有人讀,這就是文化。
你注意到嗎?澳門到今時今日仍然沒有一家像樣的書店,雖然近年市面上多了一些有誠意的小書店,書種也多了,但距離大城市大書店的那種格局仍然很遠。另外,這裡號稱是國際城市,但卻沒法養活一家外文書店,這絕對是各行各業的眼界都有局限的其中一個原因。也許,你會像許多澳門人一樣用最慣常的口吻說:“澳門就是這麼一個小城市,我們沒有條件跟人家攀比。”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無人做,你也許是對的。只是,今日的澳門“娛樂”事業太興旺,舖天蓋地,隨處可及,但人的心靈枯竭卻日趨嚴重,英語有句說話:we are what we eat,我們吃什麼就變成什麼,有人將之改成we are what we read,我們讀什麼就變成什麼,我一直相信那是真的,誰可以告訴我,此時此刻的我們,究竟變成了什麼?(《閱讀,無以名狀》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