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8 20:37:15Howl Yuan

Fierce Festival& Birmingham


其實已經過了有一陣子。

 

我想,既然我人在英國,有機會去看不同的展覽演出,應該也是相對要盡到報導與分享的義務,把我所知所見儘量和大家分享。所以只要是我有看到的演出我就會儘量寫些東西,之前已經寫過幾場演出,而接下來要分享的是我第一個看的藝術節:Fierce Festival

(來源:http://wearefierce.org)


2014年網站:http://wearefierce.org

Fierce Festival(直翻是激烈藝術節)是以伯明罕為基地,一年一次的藝術節(但之後聽說要改成兩年一次),為期兩個禮拜,地點散落在伯明罕的城市中,類型甚廣,抱括表演藝術(performance art),劇場(theatre),舞蹈(dance),音樂(music),裝置(installation),公眾參與(public intervention),數位(digital),互動(interactive practices),類型五花八門。

 

但首先我要先說說伯明罕這個城市,會讓你感覺會到工業革命時期,紅磚建築和工廠並列,稍微離開市區一點點的很多都建築物都已經是廢墟,是個處處充滿可能性的地方。另外隨著藝術節去逛整個伯明罕,讓人覺得台北市的表演場地數量,場地取向,場地類型就輸給一個伯明罕。

 

好了!廢話不多說,就來講講我看的東西吧,這三天的時間我看了十場的演出,展覽,所以沒有辦法每個都講得很詳盡,有些東西沒感覺就真的沒感覺,不過我還是會儘量想辦法表達的。

 

Demi NandhraRe-present

創作者本身是來自印度的女性,她由自身的故事出發,去探討種族,性別的議題。演出以她為主角,不斷的訴說自己和母親的對話,場中央另一位長髮印度女性趴在潔白的床墊上,在講述告一個小段落時Demi會走向床墊,剪下一段長髮,交給現場的一位觀眾。

整體來說故事很好,但感覺故事跟現場發生的行為處於兩個平行世界,Demi和她媽(躺在中間的女子)也沒有多少實質的互通,感覺上硬邦邦的,接不太起來。


 (來源:http://areamagazine.wordpress.com/2014/10/06/fierce-festival-2014-until-12-october/)

Steven CohenSPHINCTEROGRAPHY

Steven Cohen本身是行為藝術家(我在猜),這場演出基本上就是他播放他過去的一些行為錄像還有簡單的座談,你可能會覺得:蛤~這樣也叫演出,可是不得不承認,他的那些影片真的是腰~瘦~好~看。

最讓我震驚的是第一部,那個行為藝術的概念來自于他的家族,他們家本身因為要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從維也納逃到南非,他在搜尋這段歷史的時候發現的一張照片,是當時納粹為了羞辱猶太人,就要他們用牙刷清掃街道,照片中四五個猶太人跪在街上用牙刷刷地,而周遭一群人圍觀。他重回維也納,頭掛猶太標誌的頭飾,幾乎全裸,只用防毒面具遮蓋陰部,拿著一隻十倍大的牙刷,在街上刷地。

令我震驚的是,那些圍觀者的神情,與照片中無異,觀者並非無辜,而是共犯,當這道理赤裸裸出現在你眼前時,力道之強大讓人無法直視,當然最後他被警察抓走(他自已說他到哪裡都遇到警察,他很感謝主辦單位能讓他過來,因為他知道他自己的工作簽證有多難辦)

 

總共有四支片子,第一段在維也納,第二段在自己家,第三段在南非的貧民窟,第四段在巴黎,其中第四段最短,因為他出現不到四分鐘就被警察逮捕了,這隻影相叫cock,他在自己的陰莖上綁一隻雞,在艾菲爾鐵塔前晃來晃去。或許我不是那麼清楚每一個行為背後的含義,但綜觀起來,他是一個很有挑戰性,輕略性,很勇敢面對自己的藝術家,這點讓我欽佩,至於這場表演(或者座談,或者事件)的形式如何,已不再那麼重要。

 

Dana MichelYellow Towel

這場表演從Dana小時候的想像出發,映照到她現在的心境,來表達種族之間認同的問題。說實話,我最怕去寫我看不太懂的表演,因為做批評不一定準確,可能又是自己了解的不夠多。但從我的觀感直覺出發,這場表演真的不太好看,結構有些鬆散,角色不夠連亂,當然節奏明快表達清晰的表演不一定好看,但這場給我的感覺像是加太多水的沖泡奶茶,你懂的。

 

Fierce FWD: One Five West Feedback

原本要去看最後一場表演的,沒想到在旁邊意外的還有個小展覽!

這個展覽基本上是以能和觀眾互動為主軸,去設計每一個物件,包括影像,聲音等等物件,我就提幾個特別有趣的:在一個架子上擺著各種水果(香蕉,蘋果,檸檬),在水果們上插上電極,連接到一個聲音系統,觀眾只要觸碰這些水果,就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很有趣吧!!另外還有很多物件,由於結構複雜我就不在這裡一一贅述,跟主辦展覽的人小聊了一下,她說這個計劃是以互動科技為主改念去做的,這次在伯明罕的展覽不是終點,她們會一邊記錄觀眾的互動,不斷修正,一邊帶著這個展覽繼續走下去,其

 

Trevor PittThis is Your Tomorrow

這是禮拜五看的最後一場表演,是一個live band的表演,說真的我對音樂不是懂很多,不過有些搖滾有些裝腔作勢有些裝神弄鬼有些小可愛,音樂很好聽,害我都想買他們的專輯,不過因為是錄音帶只好作罷!(這麼old school的東西我是很喜歡啦,只是我沒有機器放啊QQ)

 

Fierce FWD: Selina Thompson £57.35

真的是很特別的表演!

第一個特別是表演的時間在早上六點半(是要累死我嗎),到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是一對一的表演(因為只有我一個觀眾),我在市中心跟接待的人會面,她帶我到公車站,搭上公車離開伯明罕市區,在搭上公車後帶上耳機,聽一段關於這段創作者的緣起,關於城市,關於人,關於隱蔽在城市風景之下的生活與沈重,到站之後,創作者在公車站的長椅上等著我,沒有什麼新奇特別的表演,只是閒聊,關於她自己的故事,關於她的父母,在正要退休之際卻被辭退,但無論如何也拉不下臉去求職站找工作的故事(故事中的求職站就在我們的對街),再讓我搭上公車,路上聽的是她和她家人訪談的過程,因為社會階級的不同,所面臨到的壓力與生活截然不同,聽著聽著,最後回到市區。

 

或許這並不是什麼特別的表演,或許你也根本不能稱它是表演(Selina說這個作品也還在創作階段),卻讓我特別有感覺,不知道是不是跟我挑的時間有關係,清晨的公車上,幾乎沒有什麼乘客,灰矇矇的天空加上空蕩的街道,耳機裡傳來的聲音與公車的引擎聲,我聽見了人生的重量,聽見了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所面臨的無奈,我聽見了多過我所敘述。

 

Laura Delaney & Lisa StewartParting Waters

或許能說是社區參與的例子吧!Laura DelaneyLisa Stewart主要的作品就在Moseley Road Beths這個歷史悠久(二十世紀初所建造)的游泳池裡,包含影像,座談和聲音表演,試圖為這座充滿古意的游泳池注入新的活力。

 

我去看的是他們的聲音表演,表演者主要使用銅製打擊樂器(看起來像鉢),有些在游泳池旁,有些在水面上,在過程中並不特別禁止別人下水,所以很多人是特意來這裡游泳兼聽表演的(這次去伯明罕竟然忘記帶泳褲殘念),游泳池一般來說是一個很吵雜的環境,不只是遊客的聲音,場地本身也很容易有回音,但表演一開始大家就突然靜默下來,一群人安靜的漂浮在水面上,有點像浮屍(),當然也有一些搞不清楚狀況的泳客被驚嚇到,蠻有趣的。

 

鉢和鑼的聲響搭配上水面舔拭池邊的聲響,讓人感覺彷彿置身另外一個世界,或許我能用“時間之外”來形容,是一個蠻特別而且充滿想像的演出。

 

Amy SharrocksMuseum of Water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喝牛奶的時候被別人打翻,家人不斷哄我,端出另一杯牛奶來給我,我還是倔強的說:「我要我的牛奶!那不是我的牛奶!」,當然之後就被教訓了一頓。對於大人們來說,牛奶就是牛奶,這一杯和上一杯並沒有什麼不同,但若你抱持著這樣的心態,恐怕就無法欣賞水博物館(Museum of Water)的奧妙。

 

Amy Sharrocks所發想的Museum of Water向全世界募集不同的水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從雨水,淚水,小女孩畫海豚的墨水,到冰河時期的水,其中不乏單純,感人的故事。人的身體有70%由水組成,我們可以想像,作為人類的歷史,情感,記憶的載體,水是多麼的恰如其分,在水博物館裡,這個概念不只是隱喻,它真實體現在每一個瓶中,賦予那些隱晦的可見與不可見,存在的位置。

 

Tania El KhouryGardens Speak

創作緣起主要是來自一張敘利亞的照片,照片中一位母親正在幫死去的孩子,在家裡的花園掘墳墓,在國家動盪的時代裡,死者與活者相互依偎,保護著彼此。演出開始前先發給觀眾一張卡片,卡片上是一個印著名字的墓碑,接著觀眾進入佈置的一片墓地,依循著卡片上的墓碑找到那塊墳墓,接著往下挖,挖到聽見土裡的聲音,我們就這樣趴在墓地裡,聽著不同的死者訴說自己的故事,然後把土回填起來,想像自己正參加一位親友的告別式,並寫信給它,寫完之後埋進土裡(創作者說這些信會送到那些死者親屬的手上),結束這場演出。

 

或許也很難稱它是表演,因為根本沒有人在演,但確實讓人感覺心情沈重,或許在面臨生死交關之際,根本沒有什麼人生的跑馬燈這回事,作為一個人在面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所思考的也許只是幾個簡單的念頭,像我聽的這位死者,他因為與朋友參加反政府的示威遊行,因此被槍殺了,在他臨死前他只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看到這一幕,我在信中願他安息,希望這樣的訊息如同演出散場時悠揚而蒼老的阿拉伯音樂,飄蕩到他耳邊。

 

Authentic BoysRehearsing Revolution

因為禮拜六開始有點感冒,再加上Gardens Speak要趴在土上聽聲音,但是土真的蠻冰的,讓我的感冒變得有點嚴重,所以在離開伯明罕之前的最後一天我只去看了一個小展覽,這個展覽策劃了一個青少年的工作坊,最後以“反叛自己的習慣”和“革命潛力”為主軸,讓青少年們在自己的臉上創作,最後拍成影像作為展覽。

 (來源:http://macbirmingham.co.uk)


展覽本身小而巧,但吸引我注意的是展覽的地點:mac Birmingham,很明顯的就是一個兒童和青少年的藝術中心,包含劇場,電影院,工作室等等,因為是假日的關係所以很多家庭出現在這裡,散步閒聊,感覺很愜意,我在想,台灣有這樣類似的地方嗎?就算有,它們所展覽的內容跟方向有mac Birmingham這麼寬廣嗎?算了!不用想也知道答案。


 


以上就是我在伯明罕這個週末的見聞,整體來說,可以感覺到英國的藝術領域真的很新很前衛很實驗,他們不吝嗇于衝撞展演的形式,這也相對的讓我感受很深。若用在台灣看表演的標準,或許這些東西都不合格,但不得不承認,很多東西真的很好看,更多東西很有啓發性,那麼之前的表准算是什麼?在我們看待表演的時候需要帶著一張清單然後一一打勾嗎?或者就是單存跟隨自己的感覺呢?但總不能只寫“真是太好看了”吧!這樣的經驗讓我去省思自己在創作上的可能,還有挑戰舊有對表演的認知,算是相當有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