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4 15:57:15coco
一萬分之一的悸動,在巴黎 - Episode 4
在冷風吹拂的陰沉早晨,我朝向奧塞美術館(Musée d’Orsay)前進。
這座由建立於西元1900年的火車站所改建的美術館,不需我在此多作介紹,已經是廣為各國旅客造訪的知名觀光點,主要收藏品為十九及二十世紀的印象派及自然主義風格畫作、新藝術風格創作及雕塑作品;如果對法國印象派大師,諸如馬內(Manet)、莫內(Monet)、雷諾瓦(Renoir)等的作品有興趣,這兒應該是最好的觀賞之地;不過若是對另一印象派大師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畫作深愛不已,我還是建議到阿姆斯特丹去走一趟。
不到早上十點,美術館前已經排了近百人等候入館的隊伍;室外溫度大約不到十度,雖然沒有將下雨的跡象,但陣陣寒風吹得人實在不舒服。我加入緩慢移動前進的隊伍,期盼能早一點進入溫暖的室內。
這座由建立於西元1900年的火車站所改建的美術館,不需我在此多作介紹,已經是廣為各國旅客造訪的知名觀光點,主要收藏品為十九及二十世紀的印象派及自然主義風格畫作、新藝術風格創作及雕塑作品;如果對法國印象派大師,諸如馬內(Manet)、莫內(Monet)、雷諾瓦(Renoir)等的作品有興趣,這兒應該是最好的觀賞之地;不過若是對另一印象派大師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畫作深愛不已,我還是建議到阿姆斯特丹去走一趟。
不到早上十點,美術館前已經排了近百人等候入館的隊伍;室外溫度大約不到十度,雖然沒有將下雨的跡象,但陣陣寒風吹得人實在不舒服。我加入緩慢移動前進的隊伍,期盼能早一點進入溫暖的室內。
約莫十分鐘後,我通過了入口的檢查處,在寄物處放下隨身背包及厚重的外套,準備接受藝術的洗禮。美術館的一樓非常開闊明亮,完全保留了原本車站的開放式空間感,門面上方高掛著金碧輝煌的大鐘,洗脫了原本應該充滿歷史感的陳舊氣息,呈現出居高臨下的豪華感;美術館的外牆正在整修,因此圍上了大片的布幕,這也使得窗外的光線難以進入室內,不過大廳內別出心裁的燈光配置,讓一幅幅的畫作及雕塑品更為立體生動。
採開放式陳列的一樓中央部份,陳放了許多雕像或石碑,幾乎每件展品四周都有正畫著素描的學生貌參觀者;確實這兒是非常好的臨摹場所,而對其他的參觀者來說,透過每個臨摹者的角度重新檢視眼前的展品,或許也能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觀點。中央通道兩旁有數間大小不一的分隔室,展示品以畫作為主,這部分我就覺得稍嫌薄弱,尤其是動線的安排。我參觀美術館或博物館的習慣,通常是先研究好平面圖後,找出所謂「一筆畫」的行進路線,也就是盡量不要走重複的路,卻能將展品全部看完。確實有許多展館的區域規劃是秉持這種想法的,但也有不少展館礙於先天空間限制,或是展覽品的性質,規劃出非常有層次的動線-但最後卻必須再走原路出來到下一個空間。用了或許不是很多人能想像的方式描述了這些,重點其實就是-兩翼的動線規劃可以更流暢一些。
參觀美術館或博物館最讓人興奮的事,莫過於近距離觀賞曾經在書上、電視上過的作品!
造訪過歐洲十多個國家,也參觀過近百間美術館、博物館或各式展覽館,那些地方對我來說,就參觀動機大致可分為三項。第一是展館主題是自己感興趣的,也就是在買票進去前,我就大致知道裡面有什麼是我想看的;其二是展館本身名氣很大,但我實在不知道裡面有哪些是我感興趣的,為了增加自己的經驗值而去瞧瞧;第三是為了躲雨、避寒、上廁所或消磨時間等各式理由而進去。而奧塞美術館是屬於第二種!
所以當我發現有許多作品是曾經在歷史課本,或許多其他媒介裡看過、聽過的時候,當然立刻拉高我的感興趣指數,因而站在近距離好好端倪一番,接著在心中發出類似「啊,原來如此呀!」的聲音,當然也有時是「嘖,就只是這樣呀!」的失望。不過對馬內或莫內的畫作、羅丹的雕塑品,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有頭皮發麻似的感動,讚嘆於那自然的筆法及對光線的掌握,當然還有對人物表情的捉摸。至於館內的梵谷著作,如同我一開始所說的,還是比不上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那麼齊全及有條理,不過這兒的梵谷自畫像倒是非常值得一看。
採開放式陳列的一樓中央部份,陳放了許多雕像或石碑,幾乎每件展品四周都有正畫著素描的學生貌參觀者;確實這兒是非常好的臨摹場所,而對其他的參觀者來說,透過每個臨摹者的角度重新檢視眼前的展品,或許也能找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觀點。中央通道兩旁有數間大小不一的分隔室,展示品以畫作為主,這部分我就覺得稍嫌薄弱,尤其是動線的安排。我參觀美術館或博物館的習慣,通常是先研究好平面圖後,找出所謂「一筆畫」的行進路線,也就是盡量不要走重複的路,卻能將展品全部看完。確實有許多展館的區域規劃是秉持這種想法的,但也有不少展館礙於先天空間限制,或是展覽品的性質,規劃出非常有層次的動線-但最後卻必須再走原路出來到下一個空間。用了或許不是很多人能想像的方式描述了這些,重點其實就是-兩翼的動線規劃可以更流暢一些。
參觀美術館或博物館最讓人興奮的事,莫過於近距離觀賞曾經在書上、電視上過的作品!
造訪過歐洲十多個國家,也參觀過近百間美術館、博物館或各式展覽館,那些地方對我來說,就參觀動機大致可分為三項。第一是展館主題是自己感興趣的,也就是在買票進去前,我就大致知道裡面有什麼是我想看的;其二是展館本身名氣很大,但我實在不知道裡面有哪些是我感興趣的,為了增加自己的經驗值而去瞧瞧;第三是為了躲雨、避寒、上廁所或消磨時間等各式理由而進去。而奧塞美術館是屬於第二種!
所以當我發現有許多作品是曾經在歷史課本,或許多其他媒介裡看過、聽過的時候,當然立刻拉高我的感興趣指數,因而站在近距離好好端倪一番,接著在心中發出類似「啊,原來如此呀!」的聲音,當然也有時是「嘖,就只是這樣呀!」的失望。不過對馬內或莫內的畫作、羅丹的雕塑品,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有頭皮發麻似的感動,讚嘆於那自然的筆法及對光線的掌握,當然還有對人物表情的捉摸。至於館內的梵谷著作,如同我一開始所說的,還是比不上阿姆斯特丹的梵谷美術館那麼齊全及有條理,不過這兒的梵谷自畫像倒是非常值得一看。
花了將近三小時的聚精會神,我已經將奧塞美術館從下到上都走遍了,也已經開始感到需要休息及補充熱量;7.5歐元的門票,相對這三小時我得到的體驗來說真時非常值得,在某處的長凳稍作休息後,我決定離開溫暖的室內,回到寒冷的河左岸。
美術館門前的廣場,有不知主題的群眾聚集活動,看起來雖然不像是激烈的抗議遊行,不過想起前一晚Hostel附近遊行隊伍的紅色煙霧彈後,我覺得還是遠離陌生群眾遠一點較好!穿梭在塞納河左岸,充滿個性小書店及古董店的交錯巷弄裡,顯然天氣也影響了這些小舖的人氣,也或許是巴黎的文人氣息已經被更多讓人目不暇給的誘惑給蓋過,不過在這個區塊散步,總又讓人聯想起許多描述文藝巴黎的影像片段。
慢步至位於河中的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身為巴黎起源地的此處,沒有特別繁華的街道或有著漂亮櫥窗的商店,這兒有的是寧靜及歷史感,也許跟兩大宗教建築聖母院(Notre Dame)、聖禮拜堂(Sainte Chapelle)坐落於此有關吧。我沒有加入排隊等著進入兩大著名景點的人潮,卻想像自己是十九世紀偶經巴黎的文人,在寒風細雨中滋生創作的靈感。
但幻想終究是幻想,我並不是那麼喜歡長時間身處於寒冷及潮濕的室外;搭著地鐵回到Hostel附近的超市,我決定用有著紅酒及簡單家鄉法式料理的晚餐,來慰勞這一天的疲勞,並儲備精力迎接明天的重頭戲-羅浮宮之行。
美術館門前的廣場,有不知主題的群眾聚集活動,看起來雖然不像是激烈的抗議遊行,不過想起前一晚Hostel附近遊行隊伍的紅色煙霧彈後,我覺得還是遠離陌生群眾遠一點較好!穿梭在塞納河左岸,充滿個性小書店及古董店的交錯巷弄裡,顯然天氣也影響了這些小舖的人氣,也或許是巴黎的文人氣息已經被更多讓人目不暇給的誘惑給蓋過,不過在這個區塊散步,總又讓人聯想起許多描述文藝巴黎的影像片段。
慢步至位於河中的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身為巴黎起源地的此處,沒有特別繁華的街道或有著漂亮櫥窗的商店,這兒有的是寧靜及歷史感,也許跟兩大宗教建築聖母院(Notre Dame)、聖禮拜堂(Sainte Chapelle)坐落於此有關吧。我沒有加入排隊等著進入兩大著名景點的人潮,卻想像自己是十九世紀偶經巴黎的文人,在寒風細雨中滋生創作的靈感。
但幻想終究是幻想,我並不是那麼喜歡長時間身處於寒冷及潮濕的室外;搭著地鐵回到Hostel附近的超市,我決定用有著紅酒及簡單家鄉法式料理的晚餐,來慰勞這一天的疲勞,並儲備精力迎接明天的重頭戲-羅浮宮之行。
嗚啊......那雕塑和鐘......美到讓人生氣啊!
由於真的很精細,我可是忍受著寒風、用凍僵的手指拍下她們的哩~ 2007-10-28 14: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