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5 15:37:30光影魔術師

2006.12.3「巴斯答隘」南庄賽夏矮靈十年大祭

兩年一度的矮靈祭典,是賽夏族最重要的儀式,賽夏人叫這祭典叫做「巴斯答隘」,

時間在農曆的十月,每兩年舉辦一次小祭,每十年舉辦一次大祭,

每到這時候,外地的族人都會趕回來,以最虔敬的心慶祝祭典,

矮靈祭是賽夏族流傳至今的少有的原始祭典,保存了他們代代相傳的習俗及追思的美德。

矮靈祭的由來: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群居住在Maybalay山(

今新竹五峰鄉上坪溪上游右岸)半山腰岩洞內的族人,身高雖僅有三尺,

但臂力強,而且擅長巫術,所以與之為鄰的賽夏族人很怕他們;

不過,由於矮人能歌善舞,所以賽夏族人每年到了稻栗收穫舉行祭典時,

都會邀請矮人一同唱歌跳舞。
只是,矮人在歌舞之餘,經常藉機侵犯夏賽族的婦女,而矮人又善於隱身之術,

所以賽夏人不易查到證據,往往在祭典過後,才發現有許多賽夏族婦女都懷孕了。

因此,賽夏族人對於矮人的怨恨便日益加深。直到有一年的祭典,

矮人又在調戲夏賽族的婦女時,恰巧被賽夏族人看見,賽夏族人已忍無可忍了,

乃絞盡腦汁設想計策,於是,他們暗中把矮人回途時,常爬上去休息的枇杷樹先砍斷一半,

再用泥將樹的缺口遮掩起來。果真,矮人們依著舊習慣,一個一個爬到枇杷樹上休息,

就在矮人們都來不及反應時,枇杷樹便瞬間倒下,矮人們一個一個都跌落深淵內而淹死了,

只有兩個矮人倖免於難。這兩位矮人雖知是賽夏族人設計害了她們的族人,

但人單勢薄也無可奈何,乃決定往東方離去,離開前,還將祭歌與舞步教授給賽夏族人。

只是,賽夏族人雖除去了心頭大患,內心卻感到不安,於是開始祭祀矮人,

安撫他們的靈魂,以解彼此的仇恨。從此以後,就在秋收之後的月圓夜裡,

賽夏族人不斷的唱著、跳著,邀請矮靈歸來,再一次與賽夏族人同樂,

並在歌聲中請求矮靈的原諒與賜福。矮靈祭原是每年舉行一次,

大約在農曆十月十五日進行,後因日本人的禁止,遂改為每兩年舉行一小祭,每十年舉行一大祭。

以上短篇轉摘錄自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清道光14年(西元1834年),原住民賽夏族人迫於生存,又先後侵擾竹塹城附近的居民,

除了殺害人命外,又搶走了農民飼養的牛。基於『防番』及『拓墾』的雙重理由,

當年時任『淡水同知』(竹塹的官府首長)李嗣鄴,諭示粵籍墾戶首姜秀鑾,

委以開墾的重任,因而組成以閩籍墾戶首林德修(後由周邦正接任),

粵籍墾戶首姜秀鑾共同合作隘墾的組織,名為『金廣福』,開始展開『防番』和『開墾』的工作。

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姜秀鑾率領人馬,墾進現今的北埔地區,

趕走賽夏族原住民,以此做為隘墾的根據地,完成武裝移民的第一步,

並建立隘墾總部(即金廣福公館),設置防禦工程,建置隘寮,做為防禦新竹地區的前哨站。

拓墾初期,原住民賽夏族人為了守護鄉土強烈抵抗,

因此金廣福拓墾部隊遂以北埔為指揮中心,首先,

分別墾拓南埔村和埔尾村及往五指山方向的南坑村及外坪村,

再順沿河岸往下推進到峨眉鄉中盛村及峨眉村。

到了清道光18年(西元1838年),南埔、中盛、峨眉及富興村等地,

已先後建立防禦的小村落,便成了『金廣福』拓墾的中繼站。

客家移民開墾北埔以來,與原住民經歷大小浴血戰數十次,

直至清道光29年(西元1849年),原住民賽夏族人受到重創之後,

方未再有大規摸的『出擾』行動,新竹城東南一帶終於漸告安定。

隨著原住民賽夏族人威脅消弭之後,移墾先民才陸續由他庄遷入現今的北埔墾區定居,

並在集村聚落外圍設置隘寮,做為哨站。而眾多的隘寮附近平地,

遂成為客家人移住的地方,時間久了村落於是形成。

賽夏族人歷經15年的與北埔客家人征戰,在裝備遠不及客家人狀態下退居深山,

以五指山為中心,往北退至五峰、白蘭等地,往南退至南庄東河、

向天湖、鹿場,從此賽夏族人分變成為『南賽夏族與北賽夏族』,

也成為賽夏族矮靈祭南北輪祭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