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0 17:28:49cherry

天涯靜處───序楊依射長篇小說《漂流戰記》

   天涯靜處 ───  序楊依射長篇小說《漂流戰記》    

      

 

    在上世紀初期未來主義提倡者的眼裡,世界所展現的動能是令人興奮不已的。不論是生產機械或交通工具,莫不漂流噴著黑煙發著巨響,以驚人的速度,朝向心世界運行。這種感官上的刺激或許就如同進行曲,讓人類的腎上腺素加劇分泌,並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未來主義者歌頌戰爭與暴力,視其為改變世界的美學手段,然而這股浪漫情懷,卻在戰爭真正降臨後,逐漸轉向虛無。兩次世界大戰,具體展現了工業革命後的戰爭威力,且使後果超越了預期的想像。在承受巨大的傷痛之後,人類才自「物質等於幸福」的迷思中驚醒,面對未來,也多了不少戒慎恐懼,甚至迷惑之情。

 

    一個世紀前的事,我們未及身經歷,只能從歷史紀錄揣摩,但我們和其有幸(或不幸),卻同樣遇上了生活方式與世界觀的重大變革,這一回,我們迎來的是資訊革命。

 

    關於這場第三波革命,論者甚眾,無須我多言。只是當此「資訊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的風潮吹向全球,大夥紛紛勾勒諸多美好願景時,不知有沒有人聽見歷史幽靈的笑聲。這個問題或許不應去問政治家、企業家,而應該去問一個小說作者。當我看到這部自2084年講起的長篇小說時,不禁懷疑作者會不會是個通靈人,只是他召喚的不是過去,而是未來。

 

    跟上世紀的未來主義作品相較,我認為依射的《漂流戰記》有幾點值得注意。

 

   首先是在動態方面,《漂流戰記》承襲了強調變動的精神,而且賦予了更驚人的速度。故事中開始的宴會場景,恰恰是巨變前最後的平靜,是舊世界的最後一瞥,這一切在一場爆炸後將變得完全不同。跟舊時人們驚嘆飛機、火車、船艦的速度如出一轍,我們也將在作者為我們安排的資訊戰爭裡目眩神迷,特別是小說中對於蜜莉安與馬克鑫使用電子腦左右戰場的敘述,很難不使讀者感到血脈賁張。不論是殖民地與地球的淵源,或是改良者與自然人的關係,秩序正以電磁波散射的速度裂解及再生,這是作者在第三波革命後,為讀者打造的未來主義作品,反映了當代速度裡獲得快感,崇拜推動速度的力量,贊嘆表現速度的工藝產品的種種現實。

 

    但上世紀的未來主義究竟沉寂了。因為那只是一種欣賞變動的審美觀,卻不明白變動之後什麼樣子。或者說未來主義者原以為變動總是好的,但沒想到後來卻「不好」了。客觀上戰爭或許是美的,但當戰爭跟自己的距離是零,甚至將自己吞噬時,怕就不是這麼回事,未來主義者禁不住這個矛盾。這一點,依射的《漂流戰記》倒是和早先的未來主義者不同。上段已經說過,《漂流戰記》進行速度極快,大部分的篇幅都處於戰爭當中,愛看戰爭的讀者絕對可以過足癮頭;但作者赤裸裸呈現戰爭的目的,既不在頌揚戰爭,也不是膚淺的反戰,而是一種討論,透過戰爭區逼顯世界原本的模樣。作者借一篇未來主義式的小說邀請讀者,一同體驗她的思考成果。

 

    我常將科幻小說神話做類比。神話是先民運用想像力,解答對宇宙自然種種疑惑的智慧結晶,也可看作人類困境的一種隱喻。科幻小說亦然,當代科學發展至此,還有許多問題未解決,甚至衍生出更多的難題,科幻小說正可先行遞補,讓許多徬徨的心靈暫時得到安頓跟寄託,甚至,還有可能只點出一條明路。《漂流戰記》中的主角蜜莉安,活脫就是個神話使史詩般的角色。跟所有神話主角一樣,她的能力與她命運緊緊相連,我們將隨著蜜莉安,去經歷那個即將被她改變的世界。我們也將在這場漂流裡頭,獲得屬於我們自己的啓示。

 

    依射在每一篇安排了一首詩,並精心詩句做為每個章節的註腳,而本部小說的結尾,也儼然詩人手筆,這點正中我下懷,我一直覺得好的小說必須展現出詩質,《漂流戰記》做到了。看著文末蜜莉安推著馬克鑫走入晨曦,「一如被某種神聖的儀式洗淨」,深受震撼之餘,不覺想唐代詩人常建在作品〈塞下曲〉中非常具「宇宙感」的兩句詩。

 

    天涯靜處無征戰

    兵氣銷為日月光

 

    我借花獻佛,取前面四個字作為序的標題,並轉送給依射。在鋪天蓋地的資訊流與無所不在的網路世界中,天涯究竟存不存在?無遠弗屆的現代戰爭一旦開打,真正安靜的避風港又在哪兒呢?

 

    蜜莉安的無盡漂流,究竟能不能在一個「天涯靜」落腳?故事才開始沒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但在依射的文字裡,我卻看到了「兵氣銷為日月光」的意境。且讓我們一同關注這位「新未來主義」的作者,並透過她的創作,一同關注未來的世界。

 

 

【本文節錄自楊依射長篇小說《漂流戰記》,本文作者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   陳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