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3 00:13:16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不倚靠孩子的生活方式-親子教養好文章

不倚靠孩子的生活方式-親子教養好文章

   文.日本國寶劇作家橋田壽賀子    2010康健雜誌7月份網路專欄

處理人際關係時,因為有所期待而傾盡心力對待對方,結果認為自己「遭到對方背叛」的人好像很多。其中最嚴重的對象多數是自己的孩子。因為認定將來需要孩子照顧的期待心理驅使拚命地寵愛孩子。有些父母單方面想「將來要讓孩子照顧自己」,然後建造兩代同居的住宅。但是與兒子夫婦幾乎很少接觸。於是發出「不應該是這樣的啊!」等抱怨想法。這樣的人比預料中要多。  

這些人中有些因為心中很在意而偷窺兒子夫婦的生活,然後說些「昨天有人送糖果給他們竟然沒分給我」或者「自己吃火鍋也不叫我」。要糖果可以自己買呀!兒子和媳婦自己吃火鍋,你也可以找好吃的東西慰勞自己,不時招待朋友一起過快樂的生活。針對每件瑣事去留意兒子夫婦的生活,每天活在怨恨的心情裡,最後還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過度期待會認為自己遭到背叛  

其實希望孩子在你有事候能照顧你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當你對孩子有過度的期待時很容易會將這種心情轉化,認為孩子背叛你。但是對孩子們來說,他們根本不認為這是背叛。事前也沒跟你商談,也沒有約定,他們完全不了解雙親的想法。於是就抱怨「期待他十項,他只做到五項。」
改掉這種想法就沒事了。把一開始的期待放在零上面。因為是零期待所以你不會抱怨「他只做到五項」而是改口「他竟然做到五項」。

如果說出「我蓋房子給你們住」,「我替你們付買公寓的頭期款」這種好像要從事等值交換的條件,只能得到不滿的心情。年輕的夫婦資金不夠買房子,替他們蓋房子也沒什麼。問題是不是送給他們錢,是借給他們。即使親子關係也要打契約,讓他們每個月攤還借出去的錢。自己要下功夫想辦法有錢過富裕的退休生活。

如果覺得孩子很可憐,實在不忍心,那就將他們還的錢存在銀行裡,以後再給他們。重要的是必需守住人與人之間的「分際」而已。如果一直有一搭沒一搭地支援孩子,孩子就會被你寵壞而沒法獨立。

一直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東西看,孩子就習慣被寵。因為孩子喜歡受寵就覺得開心,這樣的父母也是無法獨立的父母。  

孩子是孩子,我是我。  

總之即使跟家人同住還是要秉持「基本上你還是一個人」的意識。過了二十歲的兒女是屬於社會的,養兒育女的任務結束後也要回歸社會。  

在少子化(孩子少,父母老)的現代每個孩子的花費的確明顯增加了。每家的父母親都很自然地想,只要是為了孩子就該盡量去做。但是還是應該避免為孩子花費太多金錢。建立孩子大學畢業後應該環給父母大學學費的制度,應該是很好的作法。父母可以替孩子出高中為止的學費,但是孩子如果大學畢業成了社會人士就應該將大學學費分期攤還給父母。  

這樣做孩子腦中獨立的意識會萌芽。再說從父母的角度不得不考慮,如果一生賺的錢全都花在孩子上,孩子長大離去後自己還有很長的日子要過,生活可能變得很困難。對父母親而言,孩子獨立時也正是再度回復自我的時候,因此勸大家一定要花點錢在重新培育自己、讓自己成長這件事情上。  

如果父母與孩子雙方都能獨立就可以彼此協助和慰勞。親子間談錢並非是污濁或無情的行為。如果為人父母或子女的人不能夠從頭修正自己的生活觀就不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必須從黏黏膩膩的親子關係中脫身,過清爽乾脆的親子生活才能確保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