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3 22:54:20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意外的人生-膱場倫理與人性-詹翔霖副教授







意外的人生 Regarding Henry

影片年份:1991
    國:USA
出  品:
    商:
語  言:English
色  彩:Color (Technicolor)
音  效:Dolby

導演:

麥可尼可拉斯

演員:

哈里遜福特
安奈特班寧

 

 

 

劇情
亨利(哈里遜福特)是個家庭幸福且事業有成,令眾人極度羨慕眼紅的紐約大牌律師,然而他卻也是個只管圖利、枉顧他人死活的冷血律師,但就在一場搶案中,亨利不幸被歹徒開槍射中腦部,令他因病而對這世界有了全然不同的觀點...這是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男女主角的出色演技令本片更添信服度。

 

 

 

補充

http://www.ftjh.tcc.edu.tw/school/offices/gene/no.5.htm

( 電影:意外的人生 ) 全世界的人幾乎都認為,美國是世界上最浪費的國家,但事實上,美國人在很多地方是滿講究「物盡其用」的。光看喝咖啡這件事好了。

美國人不會因為餐館的女侍,常來查詢咖啡杯,便存著「不喝白不喝」的心理,拚命要她加滿,如果他們覺得喝夠了,總是用手遮著杯子,說:「謝謝,不用了。」而就算要加,他們也會各依所需,做著「準確」的吩咐。

比如,有人正想大喝一杯,他便說:「倒到杯緣為止!」Fill to the brim.
Brim
這個「杯緣」的意思,後來就成了一個咖啡的牌子。而美國人如果真教你給他滿滿一杯,他也真的會把它全部喝完。

據說,艾森豪總統有一次訪問「麥斯威爾咖啡」Maxwell House的工廠,廠家請他品嘗他們的咖啡,他一口氣喝完,欣賞地說:「喝到最後一滴都是香的!」Good to the last drop,還把杯子倒給他們看,果然喝得一滴不剩。沒想到,他這一個友善的表示,竟給了麥斯威爾咖啡公司一個免費的廣告主意。直到今天,麥斯威爾咖啡的廣告還是用那句:「喝到最後一滴都是香的!」而包裝上,也有那隻倒空最後一滴的咖啡杯。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的健康情形都允許他喝大量咖啡,所以,許多人在別人替他添加咖啡時便說:「半杯就好了。」這個「半杯主義」後來也給商人一些幽默點子,於是,美國的禮物店裏,常會看到被剖成一半的杯子,正面看好像是一個普通咖啡杯,但從上看下去則是一個半圓形,因為後面那半個圓錐筒給切掉了。你要半杯?拿去啊!不管怎麼說,是橫切還是縱剖,這杯子的容量的確只有半杯,而且,商家還在杯子上面印了尋開心的話:「你要半杯啊!拿去吧!」You asked for it. 或者乾脆印著:「半杯主義」Half a cupper

其實,半杯主義還算是容易伺候的,最怕的就是那些五分之三杯、四分之一杯,或八分之七杯的人了。你根本摸不清楚他究竟要多少。為了應付這些胃口曖昧的人,有人終於揣摩出了一個「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辦法,便是對那些捉摸不定的人說:「說『何時』。」Say When--也就是說:「當我斟到你要的分量『時』,就告訴我。」這種交涉法一出來,斟咖啡和喝咖啡人之間的「緊張氣氛」終於解除了。

這種為了斟咖啡而發展出來的一式小應酬,在電影「意外的人生」Regarding Henry
裡,竟成為整部電影的一個重要伏筆和轉捩點。

這部電影由哈里遜福特飾演驕矜自滿的律師亨利,在一次歹徒搶劫中中了槍,由於槍傷靠近腦部,他雖然大難不死,卻失去了記憶,後來連性格都改變了。

在亨利的身體復元後回去上班,他的祕書來替他斟咖啡,習慣地對他說:「說『何時』!」他連這些應對公式的記憶都失去了,不解地問:「什麼?」祕書才耐心地對他說:
「當你覺得『夠了』,就說When。」

回到事務所工作以後,他發現,「過去的亨利」原來是個陰詐的傢伙,專門幫助大公
司、大醫院欺負無助小民。適可而止,不容易!在公司裡「格格不入」了一陣子以後,
終於決定,自己做不了冷血的律師職務了。離開公司前,他走到他的祕書桌前,沒有說
「再見」,也沒說「拜拜」,他說了:「When。」

這回輪到祕書不懂了,亨利解釋:「我覺得『夠了』,所以說When。」明白他重生之後
的性格,再也無法與虛假、貪婪、蒙昧良心妥協,那祕書出自內心地給了他一個擁抱,
用佩服和憐惜的眼光目送他離開。

在說了那句「何時」之後,新生的亨利終於與舊的亨利一刀兩斷了。當然,這是戲裡
的亨利,實際生活裡的「亨利」,卻常常迷茫於何時該說When,我們就經常在扮演這種「亨
利」。

愛一個人要愛到什麼樣的光景,算是「愛得對」?恨一個人是恨到什麼樣的地步,才能「適可而止」?替所愛的人犧牲,又該犧牲到那一個程度,才不被稱為「賤」?而原諒人,又該原諒到那一層肺腑,才不被人看作「膿包」……

我們一生之中,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周圍替我們斟著人生抉擇的咖啡,而我們當中有多少人,能夠有信心、有智慧、有決斷地,在「對」的時刻,說上那一句「When」呢?

說「When」並不只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因為它包括著對熟悉的過去說「再見」,也包括對無知的未來說「哈囉」。向過去勇敢告別在這一方面,人往往不如草木,樹木的一葉知秋,一花報春,似乎都在極順暢極自然的情況進行,因為它們心無旁騖,所以可以全神貫注在宇宙掌管者的計畫之上,就好像專心的樂師,細心貫注在指揮棍子的一舉一沉、一挑一捺,順服地演奏出和諧完美的樂章一樣。

人常常為了「進步」,為了「更好的明天」,而不知不覺把自己纏入一個複雜的牢籠之中,成了一個可憐的困獸,被金錢,被情欲,被所謂的「理想」、「正義」和「責任」,一層一層地綑綁著。

但是,解脫這一切的綑綁,也不見得完全不可能,當你覺得「夠了」,要懂得Say W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