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26 01:46:12我沒有良心

生死之間

生死之間


死亡印象

第一次接觸到死亡是在上幼稚園之前,
只記得祖母躺在神明廳裡的床板上,
我還問父親說:為甚麼祖母不動了?
父親怎麼回答我的,我倒是沒有一丁點記憶了
那時祖母高壽而終,所以整家子並沒有多大的悲悽之情
而我對祖母的記憶也只剩她的一襲黑衣
跟她自己捨不得吃而拿給我們這一群小孩子吃的鳳梨酥餅了

第二次是外公在當了幾十年的新吉村村長之後,因為胃癌過世,
記得那陣子出了很多靈異的事情
在出殯那天十多名壯漢居然抬不動一口棺材
後來還是在外婆的哭勸與一連串的擲茭下靈柩才動了起來
而我的記憶也只剩外公每年會依我的成績好壞發給我壓歲錢
和老是高朋滿座的家裡跟外公爽朗的笑聲
現在卻只剩外婆滿臉皺紋與逐漸佉僂的獨居身影

那兩次的死亡印象並沒有給我多大的震撼
只是不知道小堂弟心中又是如何想的
或許在這些日子裡小孩子永遠是被遺忘的一群



梁祝的化蝶代表著愛情可以存在於精神層面上,
也滿足了許多人對愛情的想像

莊子的夢蝶表現出對生命本身的質疑,
教導人們從別的角度去看待生命,
所以莊子喪妻他能鼓盆而歌

那因蝴蝶症去世的嬸嬸,
她身上的蝶代表的僅僅是死亡的來臨


相對與齊物

哲學家教我們從另一種角度去看世界,而非拘泥於本身的世界
要能忘物忘己,不為死亡所囿
在他們眼裡生或死都有著不同的涵義

科學家眼中有一套相對空間座標,跟一套相對時間座標
這個宇宙的生可能便是另一個宇宙的死
死亡對他們來說只是能量的轉化

可是...在這個世界中,死亡是一種非理性行為
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悲傷
不管是哲學或是科學,都只是用來解釋死亡或是認識死亡的
我想...不論莊子喪妻或是愛因斯坦喪妻之時
他們都是一樣的痛苦與傷心


4/18~4/26
喪之禮

在嬸嬸送回家中安置前,撕春聯.用帆布遮住神明.
叔叔還得在到家時對嬸嬸說到家了,家裡也要有人待著
更有許多的古禮是我這年歲的人所不懂得,
但是鄉下的好處是一切都有親朋好友加以處理

之前:本來對於那些過於浮泛的儀式有些鄙視,哭路頭.陪哭.法會

後來:我有甚麼資格去評斷這一切呢?對父輩的人來說,他們認為那才是對的

4/27
考完試,擠不上車...就跟著同學一路從海大走回了基隆車站
那一天(嗯...重重的被海大的題目所污辱了)
所以當成是一種發洩也好...

4/28
那天凌晨五點就騎著我的小白(腳踏車),從台中殺回雲林老家,
整整6個小時120多公里的路程還不算太難,我想我有環台的實力
但是沒有環台的時間與金錢,更重要的是...這樣就被我媽念到臭頭了,
遑論環台了...

中午11點時,剛好快到家了...遠遠的就看到了一群人聚在日友前抗議,
(心想:難怪剛剛在省道上一路有那麼多警車呼嘯而過)
難道日友繼上次的地下水污染後又搞出甚麼問題了,
直覺反應是:無聊...一定又是一群看熱鬧的人多
回家後看了新聞,才知道是SARS廢棄物處理的問題


飛鳥:縣長出來說"將心比心",大家都覺得雲林縣元長鄉民怎麼這樣自私啊!!!

游魚:其實又有多少人知道事情的原委呢...前縣府違法日友以 變更用途的方式欺騙鄉民支持日友興建,讓日友開始運轉,後來又有了地下水的污染事件,那些問題根本也都沒有解決...這也難怪我的鄉親父老們會不相信日友有能力跟負責任的態度去處理廢棄物!!!

那請問有誰能夠替我的鄉老們將心比心呢???
那一晚最後一夜的法會,道士開始念經...
看著手中成灰的香,不把騎腳踏車回家當一回事的我,
發現到...其實古人所說的一炷香的時間是很難熬的


4/29
葬之禮

那一天公墓旁的日友公司依然有許多的抗議人潮,他們正努力抗拒著死亡恐懼所帶來的陰影,而這一頭...我們則是準備時辰到了讓嬸嬸入土為安讓生命有尊嚴地離開人世那天我正忙著向堂妹解釋"顯考","顯考仳"的不同和釘子錢幣摻著五榖米
(添丁進財),蛋殼蚌殼蝦殼(靈魂脫離軀殼重生)代表的意思

左腦:那一串的老年送葬隊伍,並沒有多大的傷心情緒..
他們聊的是SARS..農作物與政治,對他們來說這不過是一
場死亡的預習

右腦:相較於嬸嬸的妹妹們那般的傷心,她們也不明瞭那些儀式
的涵義,她們心中有的是最直接的情感宣洩

那一連串冗長的儀式中,蘊含著對死人的尊敬,更深藏著對世人的撫慰,藉著禮制與宗教儀式所花費的時間,來撫平親友間的傷心

5/1
當天倒是真的很無聊,下午時有兩個滿漂亮的女學生騎著摩托車,到了嬸婆家拍了一堆照,又問了一堆問題的,
(T開頭的輕型車牌,應該是雲林或彰化的學校)
因為嬸婆她家是一棟年代久遠的日式建築,除了那些公家機關外
雖不敢說是台灣唯一...但也該是雲林數一數二的民居日式建築
不知她兩人從哪打探得知,跑到我們這鳥不生蛋的地方

人頭:對她們來說,那可能是一棟少見的建築與新鮮的報告題材

十圓:對我和嬸婆來說,從我有記憶時就存在並不為奇,就像是
七年級生認為網路本來就存在那樣的天經地義

當然從我爸口中得知,那幢房屋也曾有過風光..
與一段繁華落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