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4 09:08:02解影
第六章第五節--綜合大樓事件(後期)
第五節 第二次相思林事件--綜合大樓事件(後期)
1992年2月23日,東海大學董事會通過周聯華牧師再任董事長,校友阮大年博士接任校長。阮大年校長是東海化工系第三屆校友,次東海首位具有校友身分,並具法定任期限制的校長。這兩項特徵顯示著台灣社會環境的變化,對東海校務發展的影響,但也意味著他是在學校制度亟待興革之際就任校長。在1978年梅可望校長推動的校務改革之後,校友出身的阮大年校長必須帶領東海進行再次的改革,因此其任內一直為來自校園內外的重重紛擾所苦,特別是學生關於校園空間問題的質疑。龐大的現實壓力使得他成為行政會議記錄上,最常講「愛東海」的校長。而「綜合大樓事件」則是這位校友校長上任後,第一個要面臨的挑戰。
烽火再起
1993年3月初,由於校刊報導即將在原本的相思林地上興建綜合教學大樓,「搶救相思林」、「搶救東海精神」的呼聲遂再次在校園響起。人間工作坊、環生社等社團紛紛以海報、快訊等方式,針對綜合教學大樓的設計、規劃過程,以及校方獨斷的決策方式出批評。甫成立的台研社也張貼「文化戰報」,論述東海校園空間規劃的人文精神,並質疑校方的校方砍樹蓋大樓的決策過程,明顯背離創校之民主原則。其後辯論社、野鳥社、多媒體研究社 等社團,也紛紛加入社團聯署,對校方的決策提出質疑。
3月9日,社會系、資訊系及化學系部份同學於全校升旗時,拉起「校方決策草率、不公開」、「先斬後奏,違反民主」等白布條以抗議校方堅持砍伐相思林,興建綜合教學大樓的決策。社會系學生並於會場上散發「社會人聲明」,認為學生為學校之主體,關心並參與校園事務是學生的權利,學校重大事務以及校園規劃等決策不能專斷獨行。
3月10日,人間、台研、環生、東風、女研、野鳥、辯論、多媒體、長榮中學校友會等學生社團,中午於信箱間前舉辦「緩建綜合大樓,搶救相思林說明會」。會中重申緩建綜合教學大樓,要求學校公開決策過程的立場。甫上任的阮大年校長亦親自到場公開說明。
1993年3月11日,東海學生議會於良鑑廳舉行「興建綜合教學大樓」公聽會,並請建築系洪文雄副教授到場說明,但仍無法化解學生對興建該棟大樓的質疑。
3月12日,東海學生會邀請生物系林俊義教授,進行題為「從綜合大樓的興建談大學生應扮演的角色」的演講。
連署要求緩建綜合大樓的學生社團,共同成立了「保護相思林行動聯盟」,並於三月中旬及下旬邀請校建築系、社會系、生物系等系所老師及校內同學舉辦了多場的說明會,並在校內持續散發海報、快訊、文宣等進行宣傳。
3月15日,聯盟成員與「校園規劃委員會」洪文雄教授會談,3月17日,與阮大年校長會談。會中學生提出要求決策民主、公開校務方向、重視人文精神、建立「校園景觀保留區」等訴求。阮大年校長表示:「綜合大樓將是東海最後一棟規劃之外的『應急』產物。」
另一方面學生會和聯盟的學生,則發生劇烈的意見衝突。聯盟學生指控學生會以《東海快訊》形式散發佈不實言論,製造黑函,攻擊聯盟的行動。並於3月24日發表聲明,反駁《東海快訊》(以上過程記錄參見《人間札記》,第13期)。
3月22日,阮大年校長於行政會議中表示,本校興建綜合大樓案,業經3月20日校務會議中詳細說明討論後表決,結果在場92位師生委員,有91票贊成,一票因註記不清作廢。認為學生「不顧事實真相,妄加臆測判斷,動輒抗議批評」的行為,是所有真正「愛東海」的人所不願見的。
但現場出席的學生議會議長鄧道鴻則表示:學生和師長對於「民主」的認知不同。同學們認為整個決策應由校園規劃委員會規劃後,提請校務會議決議,才符合民主程序。希望師長多去了解學生自治的運作,才能減少彼此認知上的差異(東行,民82.3.22)。
但差異恐怕並不只是對「民主」的認知而已,還包括了對整體大學教育的理念與發展方向的態度,當天出刊的台研社《思想枝》第3期,用這樣的文字描述了之前3月11日「興建綜合教學大樓」公聽會現場的狀況:
同學們蜂擁而致,準備了許多的問題要請益各「長」們。只可惜阮大年一開始說了一些話之後便離去了。只剩下他愛東海的詞句仍不斷流傳,以及專家長達一個半鐘頭的專業說明。從建築技術的眼光來說,專家總是有道理的,可惜的是同學們反對的意見仍然旺烈,聽不下所謂專家的話語。
…同學繼續問道:好吧,東海到底將來要往甚麼方向走?是要教育甚麼東西呢?或是說,大學到底是要幹啥?同學硬是不從技術層次計算每一個東海學生要有多少平方公尺的教學空間,偏偏從教育的理念性的、原則性的角度質問,「甚麼是教育?」
…歷史縱使是弔詭的,但此次卻不止是弔詭,而是上下顛倒;是學生關心甚麼叫教育的理念,而不是辦學的人在思考教育的理念,當然更不可能要這些辦學者實踐其教育理念。由一個從不反省甚麼是教育的辦學者來教育已經開始反省甚麼叫做教育的同學,當然只好不斷強調要「愛」東海了,或者瞪眼看著學生在抗議,除了束手無策之外,恐怕便只能強調自己的苦處,以便用痛苦的臉龐博取學生的同情。一個大學,是學生在思考上走在前面,只好一切都相反過來,用頭在走路,而荒謬的用腳在思考(陳政亮,1993)
3月26日,「保護相思林行動聯盟」出版行動特刊,對校內同學再次說明對相思林的整體看法,以及反對興建綜合教學大樓的理由,並指出事件過程暴露的問題。
4月1日,聯盟舉辦「哀悼相思林說明會」,會中批判校方堅持得到教育部貸款,即使以草率決策來應急也在所不。並有50多名學生從信箱間出發至相思樹林,在樹林間繫起黃絲帶及連署簽名白布條。
學生訴求:
一、建立法制化的「校園規劃委員會」:使校園規劃委員會之權利,能有法規之依據,避免人治色彩或淪為行政制度下的犧牲品。
二、落實民主參與之正當性:拒絕校方以專家治校之理由,剝奪學生自主參與校園民主之權利;且提升學生自治體制,確實監督學生代表,以免因其「疏失」而成為校方背書工具。
三、確定校務發展方向:公開論教育理念,重視創校理念,並對於目前扭曲的校務發展,提出改善、導正之道。
四、保留東海人文精神:成立東海景觀保留區,保留具有東海人文精神之建築景觀(廖敏達,1993)。
反對興建綜合教學大樓,搶救相思林的行動在校園內引起很大的震撼,東海的畢業生郭映君在其小說中,略微描述了當時的景象:
任任(註:小說中的女主角)沿著相思林走,她趕上傍晚六點的選修課,意外發現相思林的樹枝上掛滿白色的長形布條,每隔數公尺就有一段,布條上寫著「祭文」、「弔死唁生」、「還我相思林」的字眼。
天空泛著紅紫交雜的怪異顏色,任任好像聞到了暴風雨的味道,風吹動著凌亂的白布條,那樣簡陋,粗心地被懸掛,就像隨時能吹蓋到任任臉上的覆屍布,膽小多心的她頭皮發嘛。
快走到了學校後門的時候,她看見五、六個男女學生坐在樹下,頭綁著白布條,模樣狼狽但神態嚴肅
任任不知不覺停下腳步,她想到這些學生是在抗議學校砍伐相思林的事,校方為了蓋綜合大樓,決定使用部份相思林土地(郭映君,1997:146-147)。
1993年4月14日,行政會議正式通過興建綜合教學大樓。
同年5月,綜合教學大樓正式動工…。
1995年4月12日,行政會議通過新綜合教學大樓空間代號為『T』。
11月15日,行政會議通過依據綜合教學大樓捐獻人--經濟系賈培源校友及其服務機構花旗銀行之建議,將中間一棟命名為「家淦樓」,以資永久紀念嚴前總統家淦先生。
下一篇:第六章第五節--一曲相思夢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