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瑤瑤
法水之間不能有空隙
「回來啦,有大活動嗎?」
「沒啊,隔一陣沒回來就會想念……」
往裏走才發現,活動可多了。
光是看得見的就有清修士共修、
《無量義經》妙音編輯研習會、
臺中法親短期精進、上人早年講經錄音帶整理,
後院的花椰菜加工就更不用提了。
整個靜思精舍忙碌又興旺,
就像慈濟世界的小縮影,
每個角落都有法輪在自轉,
彼此又如小齒輪般相互牽動,
共同轉著中法輪、大法輪。
就拿清修士來說吧,他們是懷抱清淨心的修行者,
以出家精神做入世志業,
身心全然奉獻於慈濟宗門。
對無家累的他們,上人的開示不啻為佛法精髓:
「人與人之間,
愛恨情仇糾葛不清,於迷中不斷迷下去;
所謂開花結果,實是苦果相纏。
好緣纏綿是苦,惡緣令彼此冷漠相待,亦是苦。
唯有清淨光明的覺有情,才能真正拔苦予樂。」
天地違和,佛法是靈方妙藥;
上人在 四月十三日 下午開示,
當年印順導師只給了他
「為佛教、為眾生」六個字,
他就一直做,直到四十七年後的今天還沒做完,
但沒有一天不感恩,整個期間沒有一點空隙:
「法就是要這樣『入』,要很密合,
不能在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有空氣。
法如流水,不能有泡泡,不能有風;
要心靜如水,動了、搖了,就會起波浪。」
千言萬語,都是一個「不可懈怠」。
上人妙喻,血液中有空氣,
氣泡在大腦中把血管堵塞,
就可能中風,導致半身不遂。
法水若是產生空隙,也可能導致慧命中風啊!
集體創作入經藏
感恩堂不時傳來陣陣掌聲與笑聲,
來自全臺的妙音種子在慈悅師姊的指導下,
正在進行「無量義經」妙音動作集體創作。
所謂「三個臭皮匠,湊成一個諸葛亮」,
這兒可是有一百多位臭皮匠哩!
區塊、任務畫分為中、彰、雲、嘉的〈德行品〉,
北、桃的〈十功德品〉,宜、花、東的〈說法品〉
以及南、高、屏〈終曲〉。
各小組集思廣益、開放討論,
初版定案後還要請幾位老菩薩來比一比,
看會不會太難。
整部經典共修預定在周年慶後在社區推動。
這可真個好主意,師兄、師姊們紛紛表示,
以往都是被動強記,這回參與編寫,
會主動去了解經文,
在準備過程之中就先被自己感動了,
只因真正了解了經文的內涵。
這三天跳脫框框、學習放空,
從別人的分享體悟到更多法益,真是法喜滿滿!
「清修士也好,妙音種子也好,法都是平等的。
這樣入經藏,用淺顯的演繹帶動,
要帶人會比較方便。」上人開心地如數家珍,
說辛巴威組了一艘法船,到時候,
我們就會有黑珍珠串連起來的慈航。
還有,美國的法船,女眾也能當舵手喔!
「臺灣啟動,全球啟動,
我們以虔誠的心祈禱天下災難消弭,
上達諸佛菩薩聽。
天災人禍頻傳,人心易起煩惱,
我們要把它安下來,讓大家平安度過。」
最重要的是,上人叮嚀,要長期練,不停歇,
這樣就會扎實又流暢,臨時招呼也能組成隊伍。
這樣的輕安與自在
自力更生是靜思家風,
廣受喜愛的乾燥食材就是精舍常住的心血結晶。
近來花椰菜盛產,供過於求,
常住師父體恤農民,進了幾萬公斤做菜乾,
否則,未摘採的菜蔬就只能當肥料了。
大家把握時間投入製作,人人一把刷子一把刀,
先把花椰菜碰傷變黑的部分去掉再剖開,
發現菜蟲要輕輕刷開,不能傷到,
然後連枝帶花切成薄片。
一片片用心削出來的花椰菜,雪白鮮脆,
說有多美就有多美。
收集起來經過清洗、燙煮再烘乾,
便能保持新鮮甜味、顧及食品衛生。
如此費工,卻是 二十公斤 新鮮花椰菜
才能生產八十四公克的菜乾,
產值只有百分之四點二,可見有多珍貴了。
烘好的成品可以直接吃,也可煮湯、香滷、清炒。
常住師父說,削片過程落下的小花撿起來醃一醃,
快火炒了配稀飯一級棒,剩下的菜心菜梗也有用。
總之,任何部位都不能浪費。
四月十四日早上九點,聽到擴音機廣播
「請有空的常住到挑菜區,幫忙搬高麗菜」,
大家便從四面八方趕來幫忙卸貨,
個個都搬得好歡喜。
想起昨天才踏進精舍後院,
手中就被塞了一把琥珀色的零嘴,
細碎鬆脆,好吃得像素鬆。
原來是花椰菜乾包裝後的淘汰品;
常住師父笑說,這是常住的福利,想買也買不到;
邊說邊拉我去工作間,要買一包好的請我。
我說我要自己買,因為一包太少了。
一陣開懷的「哈哈哈」;
可愛的常住師父笑彎了腰:「我沒那麼多錢……」
我也不禁哈哈大笑,
這樣的輕安與自在,叫人怎能不欽羨!
初發心是最好的
臺中法親回來精進七天,
每天出坡、種菜、與常住同作息。
四月十四日 上午,上人審視、
分享弟子們的成長,欣慰寫在臉上。
「凡夫看到的都是利益,師父看到的都是善緣。」
師兄、師姊紛紛表達感受,
跟著常住師父做工才赫然發現,
法就在身邊,只是平日不覺。
比如說,雜草就像習性,剛冒頭時不拔,
等伸展到很遠,就是非常用力也難以拔除。
而一般都會倒掉的洗米水、洗紫菜水,
與其他東西加在一起
竟能成為堆肥,利益蔬果成長。
又比如,菜苗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否則長不大。
而栽種時要用力按進土裏,根才會深,
否則一陣風雨過後,菜就歪掉、折掉、趴掉了。
上人開示,我們菩薩大招生,最先要招呼的,
就是自己內在的這尊菩薩:
「有人問,如何能從無到有?
師父的祕訣就是在初發心。
我永遠保持在師公給我那六個字時的心情,
常常自問:你做到沒?答案是:還沒!」
初發心是最好的,上人說,
發願做慈濟的那念心
就是最好、最單純、最耐久的。
這念心顧不好,就如馬達的螺絲鬆了,
必須不斷鎖緊才能繼續轉動,
關鍵就在能否守志不動:
「慧命是無窮盡的,
百千萬劫就是從現在這一念開始。
百千萬劫前的那一念延續到現在,
我們現在要將它延續到未來。」
走筆自此,耳邊又響起他老人家鏗鏘有力的聲音:
「每天要自問,我的初發心有沒有守住?
有沒有做到?做不到的,來生來世繼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