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0 21:59:02電池

捐錢的意義?



捐錢現象:

奇怪!同一件事

有人搶著透露、有人不肯透露?

不捐,難道是十惡不赦? 捐少,可比是萬丈深淵?
小捐是名副其實的善人? 大捐是無與倫比的聖人?
 
愛心是很抽象、難以衡量的,捐獻不應該是加壓強迫式,每人的條件不同,量力而為。
沒有影響力的升斗小民,拋磚未必能引玉,但磚積少成塔,難保還能蓋出一間安置所。
 
 
我看:
在捐獻背後有一些隱藏性的問題。
 
捐獻的名目有問題?
中世紀的貴族富人,向教會捐獻買取贖罪券,金錢不是真正榮耀上帝的基準,僅是奉獻為上帝服務的人,這種「顯」規則跟私下收紅包的官員(葉○文)沒什麼兩樣!
 
假借宗教的影響力,對犯了教條戒律、惴惴不安的人們,利用這樣的精神贖罪具體化,藉勢藉端、羅織名目,終飽私囊。
 
除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台灣社會也不乏一些奇怪的募捐,或是恆河沙數的基金會,執行勸募工作的人,如同中世紀的神職人員,亦或乾隆朝的貪官和珅,各各家財萬貫,箇中秘密看倌不言而喻。
 
捐獻的行為有動機?
現在富人或企業家,大多數信奉的可不是宗教,而是金錢,他們打從心底可不覺得自己有愧于社會。
 
現代的捐獻跟贖罪券道理相似,美其名是盡社會責任、道義;實質是因為社會觀感 、企業形象作祟,外加媒體的口誅筆伐跟教會勢力一樣,有不得不的壓力。
 
捐獻成了衡量愛心與良心的基準,就像壞學生計大功為了銷過,而好學生計大功能加分。
 
必要時再向媒體買幾篇正面報導,就像收買教會的神職人員一樣。
 
本末倒置,倒果為因:
企業的真正社會責任,不是在災難發生後,偶爾捐錢。
而是專注本業,做出品質良好的商品,提供優良服務,
一旦做出黑心商品,嚴重影響人民健康與身家安全,破壞消費者信任,只為逐利遮蔽眼睛,
造成的社會傷害,可不是買贖罪券,就能銷過。
 
企業的真正社會責任,不是在災難發生後,偶爾捐錢。
而是是塑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善盡員工福利薪支制度,
企業不是老闆躺在床上,夜半夢遊憑空就能湧出錢,而是許多職員按部就班的成就。
一旦成為血汗公司,嚴重壓榨員工健康福利,破壞家屬信任,只為逐利遮蔽耳朵,
造成的社會傷害,可不是多買幾篇報導,就能粉飾。
 
我想:
沒有哪一條法規定, 捐獻金額要占你財產或收入的幾成?
捐獻不是美利堅聯合眾國餐廳的小費,捐獻不是指考的高低標,
無足比較某藝人該捐了多少?
某候選人該捐了多少?
更何況,那種比較是相當無聊的。
 
只是公眾人物千萬別利用媒體,盡說些冠冕堂皇的話! 讓口水模糊焦點。

上一篇:棒球電影~KANO

下一篇:載狗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