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2 21:20:53大兵

三國之三大戰役(上)




東漢末年從黃巾起義、群雄割據開始,展開了長時間的混戰,一直到三國鼎立的局勢底定,有三個戰役是最重要的,哪三個戰役呢?從發生的時間順序來看,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

曹操、孫權、劉備這三大陣營領袖,都分別參與了這三場重大戰役之中的兩場;「官渡之戰」是曹操,「赤壁之戰」是曹操、孫權和劉備,「夷陵之戰」是劉備和孫權。這三次戰爭,寫下了波瀾壯闊的三國歷史,無數英雄豪傑登場競逐,至今仍讓人們無法不對那個風起雲湧的偉大時代回味不已。

東漢末年,由於西北軍閥董卓趁亂進兵首都,自任太師、任意廢立皇帝,這時曹操逃出京城,到陳留(在河南)組織軍隊,呼籲各方豪強共同起兵勤王(勤王,就是解救皇帝的意思),於是各地方割據勢力組成同盟聯軍誓師討伐董卓,而被公推擔任盟軍總指揮的人,就是袁紹。

袁紹是政治世家子弟,他的父祖輩都當到大官,號稱「四世三公」,就是連續四代都位極人臣,做到了三公的地位。袁紹也是反董卓的急先鋒,也因為與董卓政見不合逃離京城;因他地位人望與外表都很稱頭,於是被推為反董的「關東聯軍」領袖。

然而討伐董卓的計劃卻雷聲大雨點小,各方豪傑每天喝酒作樂、聊天扯屁,只有一開始就起兵的曹操,以及孫權的老爸孫堅這兩支軍隊主動出擊董卓。其他以袁紹為主的「英雄」們,則開始內訌鬥爭、積極擴大自己的地盤。

曹操雖然打輸董卓,但他開始鎮壓且收編黃巾農民起義軍,逐漸闖出了名號,也拿到了他創業的第一個根據地:兗州(在山東)。而袁紹則東拉西扯,逐步吃下北方的冀州(在河北)、青州(在山東)、幽州(在河北)、并州(在山西),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軍閥。

這是一個軍閥大混戰的時代,而曹操之所以稱為「亂世梟雄」,絕對有他優於群雄的政治正確,這段時間他開始實施屯田政策,解決戰爭後勤糧餉的顧慮;然後廣納文臣武將,麾下人才濟濟;接著,他極具戰略眼光地將流離失所的漢獻帝迎接到了許縣(在河南),開始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階段。漢獻帝為了報答曹操收容的恩情,封曹操為大將軍,這就讓袁紹很不爽了,操XX你是個什麼玩意!皇帝的獨家代理權被你搶走!官還做得比我大?曹操一看盟主生氣了,就主動把大將軍的榮銜讓給了袁紹,緩和一下氣氛。

曹操和袁紹心裡其實都非常明白,他們雖然是從小一起玩大的朋友,但顯然翻臉的一天即將到來。因為袁紹夢想著自己要當皇帝,要統一天下往南發展,前方就是曹操擋在家門口;而曹操當時也有掃平群雄、匡復漢室的雄心壯志,但他的地理位置夾在列強中央,要想往外發展蕩平南方,總不能有一根芒刺躲在背後威脅自己。於是,北方雙雄:袁紹和曹操,免不了要做一個了斷。強大的袁紹首先發難,集結十幾萬大軍南下,曹操雖然兵少,卻一點都不膽怯,雙方擺開陣勢,官渡大戰就此揭開序幕。

此時的袁紹志得意滿,因為他家世好、長得又帥,因此手下也是謀士、猛將如雲,可惜的是袁紹雖是個好人,卻剛愎自用、懦弱無能(好熟悉喔!最近的新聞是不是也聽過啊?)總是堅持使用最瞎的戰術,而曹操在戰爭前擊敗了與袁紹結盟的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小和關羽,關羽為了保護劉備妻兒,並找機會離開曹操回歸劉備,只好委曲求全,先幫曹操一把。

戰爭初期,急於立功的關羽勇猛無敵,直接深入敵軍,先砍掉了袁紹軍前鋒猛將顏良和文醜的人頭,於是袁紹大軍受阻,雙方開始曠日持久的對峙。曹操畢竟底氣不足,但每當支持不下去了,他的謀士荀彧、荀攸、郭嘉、賈詡等天才,都鼓勵他無論如何要挺下去,果然袁紹陣營不斷內耗、眾叛親離,他的智囊許攸被逼投奔曹操,將袁紹的糧草屯積在烏巢的重要軍情洩露給曹操,曹操二話不說親自領兵偷襲烏巢,一把火燒掉了袁紹的糧倉和士氣。

幾次接觸袁紹軍都嚐到了失敗,謀臣們又急於爭功諉過,將責任推卸給軍方將領,於是又逼得大將張郃投靠了曹操。一堆優秀的人才離開袁紹,投奔到弱小的曹操陣營,雙方的實力就此逆轉,不可一世的袁紹大軍終於崩潰,袁紹和兒子逃向北方。

官渡之戰由袁紹發動,以袁紹的失敗結束。袁紹和之後的劉備一樣,悲憤羞愧,終於一病不起、一命嗚呼。曹操趁勢揮軍向北,逐步鏟除袁紹子姪們的殘餘勢力,統一北方,三國之中最強大的曹魏陣營,堂堂登上歷史舞台。

「官渡之戰」之所以重要,在於以寡擊眾的曹操清除了北方的割據勢力,也站穩了一哥的角色。將皇帝掌控在手中的曹操,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又何況上面的那個人也只是一個招牌,曹操將藉由這張招牌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展開以漢朝為名義的統一戰爭,也完成他個人的梟雄事業。

 


待續

 

 

日本藤素 2020-01-12 08:06:25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