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5 01:15:34大兵
霸王項羽(一)鉅鹿之戰
「楚漢相爭」是中國古代最為波瀾壯闊的時代之一,它的結果造成了秦帝國的毀滅,也造就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平民皇帝劉邦,同時也開拓了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國祚超過四百年的大漢皇朝,即使到了今日,中國人仍以漢民族做為自稱,由此可見這段歷史對於中國的巨大影響。
楚漢相爭的兩位主角是項羽和劉邦,項羽是名門貴族後裔,劉邦則是貧苦農民出身;項羽英雄蓋世、驕橫狂野,劉邦則粗俗無禮、好酒及色;項羽戰必勝攻必取,劉邦則以逃跑背信著稱。在楚漢爭霸的過程中,項羽幾乎戰無不克,而劉邦卻很少打過漂亮的勝仗,然而最後一統天下,即皇帝位的卻是劉邦,項羽最終落得自刎於烏江,只留下令人千古唏噓的悲劇英雄形象,歷史舞台上的西楚霸王項羽,無論登場或謝幕,都是激情壯烈,極富暴力美感,與劉邦的流氓無賴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這就讓人不禁要問:項羽是如何失敗的?
有很多國內外的歷史學者批評司馬遷寫史記寫得過於傳奇,恐怕有違歷史真相,但我認為不是,即使現在很多知名人士的成長歷程,都是有著許多傳奇性的巧合累積而成,又何況是瞬息萬變的歷史演進。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成與敗,都可以歸結出許多原因,一段出人意表的歷史,則必定是一連串判斷、抉擇與巧合造就的結果;項羽的失敗也是如此,他必然是犯了一連串的錯誤,導致大好局勢每況愈下終至敗亡,於是值得大兵好好探討,做為反省自己的參考。
項羽的第一個錯誤來自幼年時期。由於項羽的父親很早就過世,因此他一直是由叔父項梁帶大,童年時期的項羽不愛讀書,叔父於是要他學習劍術,但項羽還是意興闌珊,項梁非常生氣,但項羽回說:「讀書只是學會寫名字而已,學劍也是只能對付一個敵人,都不值得學習,要學就要學能敵萬人的事。」項梁很高興,果然是將門之後,於是教他學習兵法。(項家歷代都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大將,項羽的祖父是名將項燕,死於秦國的統一戰爭。)有一次秦始皇巡遊天下來到江東,項梁和項羽在人群中觀看秦始皇雄偉的車隊,他對叔父說:「彼可取而代之!」就是這種想要取代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豪情壯志,讓項羽不屑讀書練劍,而立志要學萬人敵的兵法,卻沒想到項羽學兵法仍然是虎頭蛇尾、一知半解,於是成年後的項羽雖然勇力過人,但就像三國時代的呂布,個人戰力與魅力滿分,對於領導大部隊作戰的兵法則差強人意,更別說政治眼光與智慧了,這個「一人敵」與「萬人敵」的學習差異,造成項羽日後爭天下的先天劣勢,也就是「格局的不足」。
項羽在二十四歲時登上大時代的舞台,第一幕就犯了人生的第二個錯誤。當時陳勝、吳廣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公然造反,一時天下震動,義兵蜂起,會稽郡郡守殷通把項梁找來,約他一起舉事叛秦響應義兵,項梁用計使殷通召見項羽,就在當場由項羽擊殺殷通,提著殷通的人頭與官印震懾所有官兵,於是項梁自任會稽郡郡守,以項羽為副將,集結八千江東子弟起兵反秦。這個事件反映出項梁與項羽起兵的一個根本的思想基礎:他們與陳勝或劉邦不同,並非因為不堪秦朝的暴虐統治而舉兵反秦,他們自私地殺死有志一同的郡守殷通,以暴力接收了殷通的官位與部隊,或許在他們的心中,起兵反秦是為了報復秦朝殺祖(項燕)滅國(亡楚)的深仇大恨,而非為了救人民於水火,所以殺殷通事件,成為項羽道義上無法抹滅的污點。
接下來項家叔姪開始攻城掠地,戰績輝煌,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項羽又犯了另一個致命的錯誤。項羽領兵進攻河南襄城,由於襄城軍隊堅守抵抗,城破之日,項羽竟然縱兵屠城,將襄城全體軍民坑殺殆盡。這個事件又突顯了項羽殘暴又弱智的特點,理論上起兵抗秦是反抗暴虐統治的大事業,所以反秦的各國軍隊都統稱為「義兵」,項羽如果要爭天下,就必須懂得爭取廣大民心的支持,但他從此之後把屠城變成一種習慣式的報復手段,反而比秦朝更加殘暴,項羽在自刎之前感歎江東八千子弟兵無一生還,使他無顏見江東父老,但他的格局就只有江東,其他地區的父老子弟對他而言都不值得珍惜,他反的到底是秦朝政權,還是除了故楚國之外的所有軍民?這個錯誤也造成了日後楚懷王要選擇由誰進兵關中、直搗秦都咸陽時,做出了由年高德劭、號召仁義的劉邦出擊的決定。(劉邦也會屠城,但他往往在關鍵時刻又扮演起大善人的虛偽面貌。)
上天並沒有忘記再給項羽一個機會。楚懷王任命項羽為次將,跟隨宋義(號稱卿子冠軍)領兵前往河北鉅鹿,解救被秦軍層層包圍的趙國,路途中項羽再次發揮流血政變的專長,擊殺宋義自任為上將軍(當然宋義是真的故意拖延救趙的進度,士兵苦寒,他卻日日置酒歡宴,的確該殺!)當時救趙的援軍有十幾支部隊,卻無人敢於挑戰秦軍,項羽軍一到戰場立即投入戰鬥,殺聲震天、如驅牛羊,各國援軍將領只能做壁上觀,各個嚇得魂不附體,楚軍經過多次浴血奮戰之後,秦軍終於崩潰散逃。在戰事結束的軍事會議上,各國將領都低頭匍匐在地,不敢直視威猛先生項羽大人,這個戰役讓項羽成為各國敬畏誠服的上將,幾乎成為反秦陣營的共主;同時鉅鹿之戰使秦朝主力瓦解,再也無力發起能夠獲勝的鎮壓行動。然而這次的成功並沒有增長項羽的智慧,他很快的又要再犯一次錯誤。
此時秦朝的內部已經十分腐爛,宦官趙高鬥死了李斯而升任宰相,並且將傻蛋皇帝秦二世贏胡亥玩弄於股掌之間,被項羽擊敗的秦軍主將章邯,逐漸感受到自身的危險,打敗仗要死,打勝仗也要死,於是只好率領二十萬部隊向項羽投降,項羽並沒有因為多收編了這二十萬精銳部隊而感到興奮,他擔心將來他若率領這些人進攻關中,會不會因為關中是他們的故鄉,屆時他們將會倒戈相向?於是他趁黑夜來臨,一舉將這批二十萬的部隊全部坑殺。這個殺降的決定顯然又是一個超級愚蠢、大失人心的舉動,它注定了日後項羽轉戰各地時,都將遭到義無反顧的誓死抵抗,同時也加深了關中百姓對於項羽的仇恨,增加了日後劉邦徵調關中兵源對抗項羽的方便。
請看下篇:霸王項羽(二)鴻門宴
楚漢相爭的兩位主角是項羽和劉邦,項羽是名門貴族後裔,劉邦則是貧苦農民出身;項羽英雄蓋世、驕橫狂野,劉邦則粗俗無禮、好酒及色;項羽戰必勝攻必取,劉邦則以逃跑背信著稱。在楚漢爭霸的過程中,項羽幾乎戰無不克,而劉邦卻很少打過漂亮的勝仗,然而最後一統天下,即皇帝位的卻是劉邦,項羽最終落得自刎於烏江,只留下令人千古唏噓的悲劇英雄形象,歷史舞台上的西楚霸王項羽,無論登場或謝幕,都是激情壯烈,極富暴力美感,與劉邦的流氓無賴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這就讓人不禁要問:項羽是如何失敗的?
有很多國內外的歷史學者批評司馬遷寫史記寫得過於傳奇,恐怕有違歷史真相,但我認為不是,即使現在很多知名人士的成長歷程,都是有著許多傳奇性的巧合累積而成,又何況是瞬息萬變的歷史演進。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成與敗,都可以歸結出許多原因,一段出人意表的歷史,則必定是一連串判斷、抉擇與巧合造就的結果;項羽的失敗也是如此,他必然是犯了一連串的錯誤,導致大好局勢每況愈下終至敗亡,於是值得大兵好好探討,做為反省自己的參考。
項羽的第一個錯誤來自幼年時期。由於項羽的父親很早就過世,因此他一直是由叔父項梁帶大,童年時期的項羽不愛讀書,叔父於是要他學習劍術,但項羽還是意興闌珊,項梁非常生氣,但項羽回說:「讀書只是學會寫名字而已,學劍也是只能對付一個敵人,都不值得學習,要學就要學能敵萬人的事。」項梁很高興,果然是將門之後,於是教他學習兵法。(項家歷代都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大將,項羽的祖父是名將項燕,死於秦國的統一戰爭。)有一次秦始皇巡遊天下來到江東,項梁和項羽在人群中觀看秦始皇雄偉的車隊,他對叔父說:「彼可取而代之!」就是這種想要取代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豪情壯志,讓項羽不屑讀書練劍,而立志要學萬人敵的兵法,卻沒想到項羽學兵法仍然是虎頭蛇尾、一知半解,於是成年後的項羽雖然勇力過人,但就像三國時代的呂布,個人戰力與魅力滿分,對於領導大部隊作戰的兵法則差強人意,更別說政治眼光與智慧了,這個「一人敵」與「萬人敵」的學習差異,造成項羽日後爭天下的先天劣勢,也就是「格局的不足」。
項羽在二十四歲時登上大時代的舞台,第一幕就犯了人生的第二個錯誤。當時陳勝、吳廣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公然造反,一時天下震動,義兵蜂起,會稽郡郡守殷通把項梁找來,約他一起舉事叛秦響應義兵,項梁用計使殷通召見項羽,就在當場由項羽擊殺殷通,提著殷通的人頭與官印震懾所有官兵,於是項梁自任會稽郡郡守,以項羽為副將,集結八千江東子弟起兵反秦。這個事件反映出項梁與項羽起兵的一個根本的思想基礎:他們與陳勝或劉邦不同,並非因為不堪秦朝的暴虐統治而舉兵反秦,他們自私地殺死有志一同的郡守殷通,以暴力接收了殷通的官位與部隊,或許在他們的心中,起兵反秦是為了報復秦朝殺祖(項燕)滅國(亡楚)的深仇大恨,而非為了救人民於水火,所以殺殷通事件,成為項羽道義上無法抹滅的污點。
接下來項家叔姪開始攻城掠地,戰績輝煌,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項羽又犯了另一個致命的錯誤。項羽領兵進攻河南襄城,由於襄城軍隊堅守抵抗,城破之日,項羽竟然縱兵屠城,將襄城全體軍民坑殺殆盡。這個事件又突顯了項羽殘暴又弱智的特點,理論上起兵抗秦是反抗暴虐統治的大事業,所以反秦的各國軍隊都統稱為「義兵」,項羽如果要爭天下,就必須懂得爭取廣大民心的支持,但他從此之後把屠城變成一種習慣式的報復手段,反而比秦朝更加殘暴,項羽在自刎之前感歎江東八千子弟兵無一生還,使他無顏見江東父老,但他的格局就只有江東,其他地區的父老子弟對他而言都不值得珍惜,他反的到底是秦朝政權,還是除了故楚國之外的所有軍民?這個錯誤也造成了日後楚懷王要選擇由誰進兵關中、直搗秦都咸陽時,做出了由年高德劭、號召仁義的劉邦出擊的決定。(劉邦也會屠城,但他往往在關鍵時刻又扮演起大善人的虛偽面貌。)
上天並沒有忘記再給項羽一個機會。楚懷王任命項羽為次將,跟隨宋義(號稱卿子冠軍)領兵前往河北鉅鹿,解救被秦軍層層包圍的趙國,路途中項羽再次發揮流血政變的專長,擊殺宋義自任為上將軍(當然宋義是真的故意拖延救趙的進度,士兵苦寒,他卻日日置酒歡宴,的確該殺!)當時救趙的援軍有十幾支部隊,卻無人敢於挑戰秦軍,項羽軍一到戰場立即投入戰鬥,殺聲震天、如驅牛羊,各國援軍將領只能做壁上觀,各個嚇得魂不附體,楚軍經過多次浴血奮戰之後,秦軍終於崩潰散逃。在戰事結束的軍事會議上,各國將領都低頭匍匐在地,不敢直視威猛先生項羽大人,這個戰役讓項羽成為各國敬畏誠服的上將,幾乎成為反秦陣營的共主;同時鉅鹿之戰使秦朝主力瓦解,再也無力發起能夠獲勝的鎮壓行動。然而這次的成功並沒有增長項羽的智慧,他很快的又要再犯一次錯誤。
此時秦朝的內部已經十分腐爛,宦官趙高鬥死了李斯而升任宰相,並且將傻蛋皇帝秦二世贏胡亥玩弄於股掌之間,被項羽擊敗的秦軍主將章邯,逐漸感受到自身的危險,打敗仗要死,打勝仗也要死,於是只好率領二十萬部隊向項羽投降,項羽並沒有因為多收編了這二十萬精銳部隊而感到興奮,他擔心將來他若率領這些人進攻關中,會不會因為關中是他們的故鄉,屆時他們將會倒戈相向?於是他趁黑夜來臨,一舉將這批二十萬的部隊全部坑殺。這個殺降的決定顯然又是一個超級愚蠢、大失人心的舉動,它注定了日後項羽轉戰各地時,都將遭到義無反顧的誓死抵抗,同時也加深了關中百姓對於項羽的仇恨,增加了日後劉邦徵調關中兵源對抗項羽的方便。
請看下篇:霸王項羽(二)鴻門宴
上一篇:單騎裂天地
下一篇:霸王項羽(二)鴻門宴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